成都14個產業生態圈優化提升 今年將建1000萬平方米高品質科創空間

成都14個產業生態圈優化提升 今年將建1000萬平方米高品質科創空間

成都14個產業生態圈優化提升 今年將建1000萬平方米高品質科創空間

位於興隆湖畔的天府新區獨角獸島目前主體工程已接近尾聲 本報記者 呂甲 攝

產業功能區建設是成都轉變城市和經濟工作方式的一次革命,同時也是克服“大城市病”叢生和區域發展同質化的治本之策。自2017年7月全市產業發展大會作出了規劃建設產業功能區的戰略決策以來,市委先後召開領導小組會議,持續深化認識、積極探索規律、建立制度規範。

今年3月,成都第二次對產業功能區進行優化調整,產業功能區總數保持66個不變,全市產業生態圈數量由17個調整為14個,增強同一產業生態圈下各功能區的耦合效應,科學推動產業功能區錯位協同發展。

統籌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挖掘新產業增長點,危中尋機、轉危為機,推動產業生態圈建設再優化、再提升。13日,成都市產業功能區及園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召開,全市14個產業生態圈“集結”。成都將圍繞14個產業生態圈,著力打通全市域、同城化、跨行政區域多層次全方位的產業鏈、供應鏈,有效提升區域產業配套率,增強產業發展韌性。

創新提能

在產業功能區核心起步區打造高品質科創空間

作為成都電子信息產業高地,成都高新綜保區電子信息等產業集聚效應不斷凸顯,部分龍頭企業產能繼續釋放,帶動進出口外貿快速增長。2019年,全市電子信息規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400億元,同比增長14.07%,位居全國前列,中西部城市第一位。

今年,如何在紮實的基礎上,推動產業生態圈高質量發展?聚焦創新提能,成都將在產業功能區核心起步區打造集研發設計、創新轉化、場景營造、社區服務等為一體的生產生活服務高品質科創空間;以功能區核心高品質科創空間為主陣地培育創新生態,堅持對外招引和本地培育並重,主動塑造價值鏈高端品牌,提升產業功能區創新能力。根據計劃,成都今年將圍繞產業鏈構建創新鏈,根據主導產業定位,建立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市場化運作的高品質科創空間1000萬平方米。

其中,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以產業功能區為載體,將抓好頭部企業和本地配套,依託戴爾、京東方等龍頭企業聚點成鏈,吸引和加強材料、設備、應用等配套企業入駐,強化產業鏈加速形成,並圍繞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屏、新經濟等環節和領域聚鏈成片,搶佔價值鏈高端,構築產業核心競爭力。同時,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將以產業新型基礎設施為支撐,以應用場景為帶動,大力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有機融合,做好產業資本、人力資本協同等要素保障。

搶抓“新基建”機遇,推動產業升級轉型。軌道交通產業生態圈同樣加快佈局,將加快軌道交通網絡建設,推進高鐵、城際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建設,高質量謀劃一批重大軌道交通項目。

區域協同

合力共建成德眉資跨區域產業生態圈

今年2月,成都聯合德陽、眉山、資陽通過網絡在線形式,共同發佈《成德眉資同城化城市機會清單(一)》。本次《機會清單》聚焦“穩增長促發展”,聯動成德眉資四城發佈了涉及功能區建設、產業發展、城市治理等領域的需求信息526條,成都的清單主要聚焦產業功能區發展,從產業培育、運營管理、配套建設三大領域釋放政府需求166項。

加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加強區域內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價值鏈銜接配套,合力共建成德眉資跨區域產業生態圈。成都將推動成德眉資四市圍繞構建重點產業生態圈加強協同錯位耦合,充分發揮功能區主導產業集群優勢,降低配套成本,切實增強成都都市圈產業極核支撐。

在全市14個產業生態圈中,航空航天產業生態圈將立足我市在航空發動機、民機大部件等領域比較優勢,整合四市資源,強化融合發展,構建以雙流國際機場和天府國際機場為核心,N個支線和通航機場為補充,輻射全國面向全球的“2+N”航空運輸保障體系,服務成都都市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航空航天產業需求。

去年,現代商貿產業生態圈電商交易額突破2萬億元,居中西部第一。下一步,瞄準區域協同發展,將鼓勵商貿總部企業、連鎖經營企業拓展市場,推進“總部+生產基地”一體化,打造“口岸+平臺+物流”供應鏈,構建四城商貿流通協同體系;發揮成都國際口岸、通道和樞紐優勢,提升區域開放水平,共享國際消費中心、自貿試驗區協同改革先行區等合作平合,共同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

產城一體

一個產業功能區就是若干新型城市社區

昨日召開的成都市產業功能區及園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提出,成都當前要全面啟動一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建設和特色鮮明的新型產業社區建設,全面提升產業政策專業化水平,構建專業化管理服務體系。以產城融合、職住平衡、動靜結合、獨立成市理念統籌生產圈和生活圈,將產業社區打造成為產城一體的城市公共空間。

京東方(成都)信息醫學產業園、國藥生物醫藥冷鏈物流基地與供應鏈服務平臺項目、鳳凰家園三期錦江河畔……近日,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產業生態圈19個項目集中開工,這其中既有創新鏈、供應鏈項目,也有產業社區項目,一個生產、生活、生態功能複合的產業功能區和宜業宜居產業新城正在崛起。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是醫藥健康產業生態圈發展的一個縮影。此外,在成都醫學城、天府中藥城和華西大健康產業功能區等主要承載區域的推動下,醫藥健康產業生態圈產業總規模達到約4300億元,並獲批國家重大新藥創制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示範基地,助推成都成為西部首個醫療產品“空鐵聯運”通關城市。

圍繞“建鏈、強鏈、補鏈”,下一步,醫藥健康產業生態圈將增強診斷檢測設備、疫苗、應急物資研製、緊急醫學救援等能力,促進大數據、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與醫藥健康產業深度融合,著力構建健康+信息技術、先進醫學材料、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應用場景。

按照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合一”發展理念,智能製造產業生態圈全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超前佈局生產生活配套設施,新建人才公寓45.6萬平方米、醫院和學校等公服設施36個。深化產業生態圈理念,遵循產業發展規律,智能製造產業生態圈將聚焦高端數控機床、智能物流及倉儲裝備等未來市場,再優化產業佈局,開展產業鏈攻堅,加強強鏈補鏈固鏈,打造面向生活需要、城市管理、社會運行、產業需求的多業態應用場景。

關鍵要素

結合形勢變化精準供應關鍵要素資源

近日,金堂縣淮州新城通航產業片區通航運營基地項目建設現場熱鬧非凡,運渣車挖掘機推土機等數十輛工程機械喇叭齊鳴,金堂縣2020年第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暨高品質科創空間項目開工儀式舉行。此次集中開工項目包括通航西區高品質科創空間、玉溪谷溼地公園、淮州新城片區新居工程在內的16個項目,總投資128億元。

成都產業生態圈建設還將以功能區企業需求為第一導向,強化產業功能區資本要素供給,結合形勢變化精準供應關鍵要素資源。

現代金融產業生態圈目前已入駐金融服務企業2700餘家,金融配套服務機構2200餘家。增強金融業資源集成能力,今年,將加大外資金融機構招引力度,搭建外資金融機構精準招商平臺,著力引進外資金融機構總部、分支機構和功能性總部;建強金融人才隊伍,落實引進人才優惠政策。

創新體制機制,激發產業功能區發展活力。如,先進材料產業生態圈採取“功能區管委會+街道+運營公司”模式統籌管理,明確了8.6平方公里管理核心起步區,著力提升功能區顯示度、識別度,動態跟蹤頭部企業和特色產業鏈信息,產業規模已進入全國第二梯隊前列。

下一步,全市14個產業生態圈將遵照專業化要求持續深化功能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在推進機制、管理機構、人力配置等方面多措並舉,促進功能區創新專業化運營、實施專業化管理、建強專業化團隊、加強專業化協作。

本報記者 宋妍妍 吳怡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