犛牛與藏民族


犛牛與藏民族

犛牛起源

廣袤的青藏高原是自然環境極其嚴酷的世界屋脊,這裡有著終年不化的積雪、聳入雲端的巍峨群山、水草豐富的遼闊草原、纖陌縱橫的大小江河、星羅棋佈的高原湖泊、不計其數的野生生物、複雜多變的自然氣候... ...,這裡也生活著被稱為“雪域之舟”的犛牛和勤勞勇敢的藏族人民。

犛牛與藏民族

犛牛與企鵝、北極熊並稱為世界僅存的三種源種動物之一,是能適應高寒氣候而延續至今的珍稀畜種資源,是世界動物中地理分佈很有限的少數家畜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曾經與猛獁象,劍齒虎同期生存。


《說文》中記載曰:“西南夷長毛牛也。”《山海經·北山經》中則描述曰:“潘候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節生毛,名曰旄牛。”


目前全世界約有1700多萬頭犛牛,主要分佈在中國青藏高原及周圍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區。

犛牛與藏民族

犛牛與藏民族

藏民族愛護自然,主張與自然萬物和睦相處,採用逐水草而居的自然放牧模式。


雪蓮、冬蟲夏草、川貝等名貴中草藥產自西藏。犛牛通常可以在人類無法攀登的陡峭山坡上尋找食物,所以它們經常可以吃到一些名貴中草藥,飲用雪山天然冰川水,以至於他們體格健壯,抵抗力強,極少生病,一般都是自然衰老而終。

犛牛與藏民族

犛牛的全身都是寶。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們,將犛牛奶加熱製成酥油、酸奶,用野牛角製成奶桶,將犛牛肉風乾晾曬,將犛牛毛加工成毛毯,黑帳篷,將犛牛骨製成工藝品和神器......。


犛牛盡其所有成就了藏民族的衣、食、住、行、運、燒、耕,成為一代代在青藏高原上繁衍生息、發展壯大的藏民族生命與力量的源泉,也成為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宗教化符號。

犛牛與藏民族

十世班禪曾說:“沒有犛牛就沒有藏民族”。

西藏民間諺語也說:“凡是有藏民族的地方,就有犛牛”。

犛牛與藏民族

藏族創世紀神話《萬物起源》中說:“犛牛的頭、眼、腸、毛、蹄、心臟等均變成了日月、星辰、江河、湖泊、森林和山川等。”在藏民族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對犛牛的崇拜不斷髮展和演化,最終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圖騰,成為了藏民族文化精神的一種寄託。

犛牛與藏民族

據藏族歷史文獻記載:天神之子聶赤贊普從天而降,做的就是吐蕃的犛牛部主宰。藏人史上就有供奉牛頭人身像,牆上和屋頂供奉牛頭等習俗。


至今,藏區屋宅、牆角、山口、橋旁、嘛呢石堆和寺院祭臺上仍處處可見供奉的犛牛頭骨。藏人認為,牛頭是牛靈魂的寄主,是整個犛牛精神的象徵,也是神靈尊嚴及威力的標誌。


現今,每年藏曆4月薩嘎達瓦節中定日縣絨布寺的“犛牛禮讚”既是佛事儀軌、民間傳統民俗,也是典型的古老犛牛圖騰文化的遺存。

犛牛與藏民族

因為犛牛與藏民族的生活緊密相連,所以犛牛受到藏族人民的格外尊敬,他們親切的稱犛牛為“諾爾布”既寶貝之意。

參考文獻:

  • 《犛牛乳加工技術進展》任發政,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