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族」存在300年,人口67萬主要分布於貴州,至今仍未被認可

我國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間相互融合相互發展,形成了如今繁榮昌盛的國度,如今我國有56個少數民族,這裡不僅有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壯族達到了1690萬,也有少數民族人口最少的塔塔爾族,共3556人(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數據)。但是你知道嗎?其實我國不僅只有56個少數民族,在貴州有一類自稱為“穿青人”的群體,他們也一直希望能夠承認少數民族的身份,不過至今國家依然以“未識別待定民族”進行判定。

一“民族”存在300年,人口67萬主要分佈於貴州,至今仍未被認可

而關於穿青人的來源和歷史則是有著一定淵源的,穿青人最開始的時候被稱為“土人”後來才叫的“穿青”,而他們大多數為明朝時期漢人將士和貴州當地土族人的後裔,同時他們喜歡穿尚青色以示和其他民族特別是漢族進行區別。

一“民族”存在300年,人口67萬主要分佈於貴州,至今仍未被認可

如今的穿青人大部分分佈於貴州特別是納雍和織金兩縣,關於穿青人的歷史有著多種的歷史說法,但是普遍的認為穿青人起源於明朝,為此有著“土著說”、“分支說”和“混合體說”三種爭議,甚至著名的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曾對此進行過深入的研究並認為穿青人是明朝征討雲貴的隨軍漢人與當地土族居民的繁衍後代,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形成了如今的民族分支。

一“民族”存在300年,人口67萬主要分佈於貴州,至今仍未被認可

在清朝康熙三年1664年平西王吳三桂在平定水西后民間就一直流行著木刻唱本《水西傳》並記載了“穿青”,當時的穿青和蔡家人、羿人、白族、布依族、彝族、苗族、仡佬族、龍家人等被稱為“九種夷蠻”。

一“民族”存在300年,人口67萬主要分佈於貴州,至今仍未被認可

而在乾隆年間的《威寧州志》和光緒時期的《平選州續志》均對穿青有著相關的記載,大家都知道,貴州在明朝的時候實行的是土司制度,當時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官的勢力常常要屈服於少數民族和土司,為了能夠穩固在貴州的統治,明朝不得不做出了和其他一些省份不一樣的政策,同時這也促進了貴州多民族的發展,使得文化多元化,如今走在貴州的各州市依然能夠感受到不同民族間的特色,更能體會到民族融洽相處的和諧氛圍。

一“民族”存在300年,人口67萬主要分佈於貴州,至今仍未被認可

穿青人自建國後就一直希望能夠得到認可少數民族的身份,但是因為歷史文獻記載的原因,讓人無法辨識這個民族的過往淵源,甚至於80年代,穿青人身份證上在少數民族一欄中印有“穿青人” 三個字或者“青”。雖然穿青人如今依然十分渴望得到認可,但國家沒有承認穿青族的少數民族身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