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疫情挑戰:上市房企戰“疫”面面觀

直面疫情挑戰:上市房企戰“疫”面面觀

北京師範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研究員 趙琳禕

中房智庫執行院長 柴鐸

上市房企作為房地產行業的中流砥柱,面對疫情挑戰有著怎樣的表現和應對,對行業發展具有風向標意義。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一個多月,企業被迫停工停產,銷售停滯,資金回籠受阻。在嚴峻形勢下,上市房企主動採取線上營銷、開闢融資渠道、有序開復工等各種自救方式,最大限度降低疫情損失。從目前情況看,雖然疫情對上市房企產生了一定影響,但影響有限。

一、資本市場表現:板塊內部分化,物業企業被看好

受疫情影響,2月3日節後開盤首個交易日,房地產板塊幾乎全線跌停。隨後股市進入修復過程,至3月4日的一個月時間,房地產板塊漲幅達到12.19%,完全收復失地,其中物業管理板塊上漲18.68%,住宅地產板塊上漲13.44%。

從住宅板塊看,儘管疫情對全年住宅銷售形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但近期政府穩經濟訴求進一步加強,財政與貨幣政策也更趨積極,地方“一城一策”密集接力,逆週期調控力度加大。另外,住宅消費需求或因疫情而推遲,但不會消失,疫情結束後仍將逐步釋放。從物業管理板塊看,疫情期間,物業管理企業承擔了社區一線的防控排查和保障服務,使企業和行業的價值得到提升,疫情對物業管理板塊甚至產生了一定的正向影響。相比之下,產業地產、商業地產和房地產中介三個子板塊受疫情衝擊較大,難以回補前期缺口。

從企業層面看,上市房企多為行業龍頭或地方龍頭企業,資金面穩健,對疫情的抗性較好。以TOP20在A股上市的房企市值變化為例,萬科、保利、招商蛇口、金地、金科和陽光城市值上漲。其中金地集團漲幅達10.86%。TOP20房企在港股上市的企業中,華潤置地、龍湖、融創、世茂、金茂和旭輝的市值上漲,其中融創的市值漲幅達7.58%。

二、銷售業績表現:多數企業銷售大幅下滑

直面疫情挑戰:上市房企戰“疫”面面觀

2020年1——2月,受疫情影響,各地新房、二手房線下銷售基本停擺,一季度的行業銷售將不可避免地受到較大影響。2020年1月,TOP 100房企單月實現操盤口徑銷售金額5097.05億元,百強房企整體業績規模較去年同期降低近12%。1月單月銷售金額過百億房企為14家,較去年同期減少4家。2月百強房企單月累計實現銷售金額3256億元,同比下降37.7%,增速較上月大幅下降25%。1——2月百強房企累計實現銷售金額9027億元,同比下降23.7%。

2020年1——2月,除恆大外,上市房企全口徑銷售額均同比下降。恆大的逆勢優秀銷售表現得益於其在全國範圍的線上售樓、疊加前所未有的折扣優惠力度(七五折),實現了較高的業績簽約。從1——2月的累計銷售金額來看,頭部上市房企中,九成企業2月單月和累計業績同比雙降,七成企業1月單月、2月單月和累計業績同時下降。從頭部上市房企看,恆大2月單月實現全口徑銷售金額470億元,同比增長125%,萬科、碧桂園2月單月分別實現全口徑銷售金額285.9億元和300億元,同比分別減少33.8%和49.2%。

按照以往經驗,1——2月是房地產企業一貫的銷售淡季,銷售額一般僅佔全年銷售額的8%左右,3月“小陽春”是房企在年後的第一個銷售小高峰,銷售額佔全年比重大約9%左右。今年,受疫情拖累,不僅1、2月市場低迷,3月“小陽春”也將不復存在,為房地產企業第一季度甚至上半年的銷售回款帶來壓力。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地積極復工,加之較為寬鬆的政策持續託底,市場秩序和購房需求逐漸恢復,預計3月下旬開始市場將逐步回暖。

TOP20 上市房企2020 年1~2 月銷售額(億元)

直面疫情挑戰:上市房企戰“疫”面面觀

三、拿地表現:現金充裕者伺機拿地,一二線城市是熱點

在武漢帶動下的湖北省,是長江中游城市群中重要的一部分,對中部經濟起著支柱的重要作用。近年來,各大上市房企積極擴張中部市場,佈局湖北。近三年在湖北省拿地前三名的上市房企分別為碧桂園969萬平方米,綠地725萬平方米,融創637萬平方米。2019年,武漢銷售排名前三房企分別為保利、萬科、中建三局,分別實現150.7億、150.5億和111億元,其中保利、萬科分別僅佔其全國銷售的3.3%和2.4%。考慮TOP20上市房企淨負債率和現金短債比維持在比較安全的位置,新冠疫情突發事件對其整體影響預計將維持在可控範圍內。

土地儲備情況是衡量上市房企能力的重要方面,擁有優質土儲的房企,即使面臨資金困難,也可以通過項目股權轉讓獲得現金流,緩解財務壓力。上市房企中,土儲資源比較豐富的有恆大、碧桂園、保利,去化週期較長的上市房企有遠洋、金茂和華髮,去化週期均超過5年,部分去化週期短的上市房企短期內有補庫存壓力,如新力控股。

受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及春節放假影響,土地供給減少、需求不足,2020年1月全國土地成交呈階梯狀下滑,房企拿地面積僅為74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3.78%,降幅明顯。然而,從中長期發展看,上市房企拿地需求仍然存在,疫情結束後,房產銷售將恢復,土地需求也將逐步釋放。

2月10日全面復工後,各地土地市場逐步“解凍”,部分核心城市通過推出優質地塊、鬆綁土拍限制提升市場熱度。2020年以來,北京宅地成交16宗,土地出讓金累計達671億,超過去年全年的44%,多宗不限價宅地引發房企激烈爭奪,以華潤、綠城為代表的大型上市房企憑藉資金與融資優勢,表現積極。不難發現,上市房企中,拿地房企主要以資金充沛的企業為主。1月至今,拿地金額在50億元以上的TOP20上市房企中,七成以上的企業現金與短債比例在200%以上,在手現金充裕,且淨負債率大多在70%以下。

2020年2月以來,從TOP20主流上市房企土地成交的區域看,多集中於熱點一二線城市。一方面,這與2019年房企拿地趨勢相同,房地產企業投資佈局向一二線城市迴歸,棚改政策的收縮給三四線樓市帶來不利影響,主力佈局一二線城市將是房企未來一段時間的趨勢。另一方面,受此次疫情影響,醫療、教育資源更好的一二線城市或將更受市場青睞,規模房企投資三四線城市將更為謹慎。

總的來說,土儲作為直接影響上市房企未來銷售業績的重要因素,疫情掣肘房企拿地的原因主要在於資金壓力,預計疫情結束後,上市房企資金狀況緩解,會進行更為積極的補倉。未來,上市房企關注的重點還是需求支撐性較好的熱點一二線城市,資金壓力較大的房企未來拿地會更加審慎,或將更多地採取與央企合作的方式進行拿地。

2020 年1 月全國土地成交下滑明顯


直面疫情挑戰:上市房企戰“疫”面面觀

四、戰“疫”進行時:上市房企的“自救”策略

已有20多年市場化發展歷史、歷經多個行業週期的房地產行業,在應對疫情“黑天鵝”事件時,迅速採取“自救”和公益行動,通過線上營銷、發債融資、有序復工等舉措努力減少疫情對經營活動的負向影響,同時,上市房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疫情捐款捐物,為租戶減免租金,攜手中小企業共渡難關。

(一)線上營銷

疫情危機下,恆大、碧桂園、龍湖、融創、金茂、華夏幸福、雅居樂、保利、華潤、綠城等多家上市房企,紛紛順應形勢、加大了線上銷售渠道的推廣力度,通過APP、微信公眾號、小程序、進駐電商平臺等多種形式全面啟動線上營銷。其中,線上營銷效果最佳的是恆大集團,該公司推出了定金低至5000元的“網上購房”活動,疊加多種優惠,短短三天時間就認購了47540套房屋,總價值約580億元,認購最多的一個樓盤達到870套。

疫情期間,線上售樓處作為房企面向市場的唯一窗口,通過諮詢預約等方式積累了大量的意向客戶,對疫情緩解後房企恢復銷售具有積極作用。然而,由於房地產大宗商品交易的特點,房地產線上營銷、線上售樓處短期內無法替代線下銷售。目前,房企線上銷售的作用更多地是培育潛在客戶,為疫情後銷售轉化做鋪墊。

(二)發債融資

剛性支出較高疊加債務到期,房企齊發新債。上市房企在銷售額下降的情況下,回款不及預期,同時,房地產企業的剛性支出仍然存在,部分房企債券面臨到期。克而瑞測算,64家百強上市房企(統計範圍為2019年全口徑銷售TOP100的A股和H股上市房企)平均單月員工薪酬約2.87億元,平均利息成本約為5.71億元,兩項剛性支出合計平均值約為8.58億元,TOP10龍頭房企的剛性支出高於平均水平,達到24.7億元。此外, 2020年95家典型房企共有5575億元的債券到期,1月、7月和11月為償債的高峰,分別需要償債616億元、615億元及662億元。在目前疫情影響下,加之剛性支出較高、債務到期,部分槓桿率以及融資成本較高的房企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

疫情之下,政府方面積極出臺扶持政策,加之上半年通常是房企融資的窗口期,近期上市房企紛紛搶抓機會,發債融資以減輕現金流壓力。1月,95家典型房企的融資總額為1810.1億元,環比增長42.4%,同比下降14.3%。截至2月28日,房地產企業2月份合計發行信用債275億元,多家房企發行了過去較為少見的短期債,市場首次出現“疫情防控債”。

在融資成本方面,上市房企仍然存在較大的差異。近日,正榮地產、華南城、當代置業、合生創展集團等多家房企宣佈發行美元債,合計融資額11.25億美元(約79億元人民幣)。其中,正榮地產、合生創展集團的融資成本在6%左右,華南城融資利率為10.875%,當代置業則高達11.6%。相對來說,現金較為充裕、熱點城市土儲較為豐富、負債率較低的上市房企,能以相對較低的成本融資。

房企信用債發行額(月度)


直面疫情挑戰:上市房企戰“疫”面面觀

(三)有序復工

上市房企由於項目佈局較廣,各地項目復工時間依賴於項目所在城市復工政策。近期,多地出臺樓市支持房地產企業復工,廈門、廣州、蘇州等多地政府發文,通過簡化審批流程等方式支持建築行業復工復產。從城市看,重慶、昆明覆工最早,而太原、黑龍江、鄭州、湖北等則將復工時間推遲到3月之後。

多數上市房企執行與當地政府復工時間相同的安排,已逐漸復工。然而,由於農民工尚未完全返程,項目層面開工暫時無法得到保障。根據交通運輸部預測,農民工返程客運量總共約為3億人次,2月中旬返程約8000萬人次,2月底將要返程約1.2億人次,3月後預計返程約1億多人次。預計疫情對上市房企項目開工的影響,將在3月農民工大量返程後結束。

竣工方面,從房地產行業慣例來看,大部分房企或施工單位過去幾年都在元宵節之後復工,另外,項目竣工由於涉及結轉,一般在四季度尤其是12月儘量竣工,1——2月本身竣工不多。因此,疫情對竣工的影響相對銷售端而言較小。

(四)減免租金

疫情期間,商業地產人流驟減,相關企業銷售額下跌至幾乎為零,租戶租金支付壓力較大。在各機構倡議及行業領軍企業的帶動下,多家上市房企主動減免租金,與抗風險能力較弱的品牌商、商業運營商共度“寒冬”。其中,萬達商管對所有萬達廣場商戶租金及物業費實行全免政策,預計將減免租30億——40億元,萬科商業對旗下在營全部自持商業項目商戶將減半收取租金,龍湖商業對旗下商場的所有商戶租金費用減半收取,預計減免67天租金損失將達5億元。據不完全統計,房企為商業地產商戶免除租金物業費等逾百億元,此舉對於資金流瀕臨斷裂的中小租戶有“雪中送炭”的作用,也為疫情結束後商業地產的恢復做好了準備。

結語:當前行業總量下行,競爭激烈,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行業內企業分化。對於上市房企,此次疫情是對其資金實力和應變危機能力的考驗,銷售額下降、剛性支出高、債務到期或使房企面臨現金流壓力,開工停滯可能導致後續供貨不足。同時,危中蘊機,也有不少房企通過發債緩解資金壓力,現金充裕的上市房企拿地步伐不減,財務狀況佳、現金流穩定的房企有望進一步提升行業地位。整體而言,相對中小房企而言,上市房企在疫情中的韌性更強,財務狀況和運營能力更強的上市房企有望提升行業地位。

直面疫情挑戰:上市房企戰“疫”面面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