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就是機遇,疫情結束之後的三大機遇



1:危難,都是化了妝的機會


非典爆發之前,也就是在2001—2002 年的那段時間內,每天在阿里巴巴網站上發佈的商業機會數量只有3000 條左右。但非典爆發之後,也就是從2003 年3 月開始,每日發佈的新增商業機會數達到9000—12000 條,比2002 年增長了3 倍。 也因此阿里巴巴每天新增會員3500 人,比上一季度增長50% ,同時大量的老會員也強化了上網交易的使用頻率和程度。


阿里巴巴的前CEO衛哲曾經評論:“沒有遇到‘非典’,可能阿里巴巴就沒了,‘非典’給阿里巴巴作了最大的推廣,當時是每個人被迫都必須要用互聯網的。” 在非典時期,“中國供應商”客戶數比2002 年同期增長了兩倍,每月有1.85 億人次瀏覽,240 多萬個買賣詢盤(反饋),來自全球的38 萬專業買家和190 萬會員通過阿里巴巴尋找商機,進行各種交易。


丘吉爾有句話:千萬不要放過一次危機!


的確,沒有比災難更好的機會。苦難都是化了妝的祝福。


危機就是機遇,疫情結束之後的三大機遇


2:中國迎來發展大機遇


這次疫情之初,中國是最缺口罩的國家,而現在全世界都來向中國買口罩:


美國口罩價格已達209元/個,價格飛漲11倍,缺3.15億隻口罩;

意大利部分藥局的口罩廠商已無庫存,100枚口罩售價高達100歐元;

德國藥店口罩10日內漲價24倍,約售60歐元/盒;

韓國大邱市和慶尚北道1人限購口罩30個;

日本於21日宣佈逐步恢復從中國市場進口口罩。


國家發改委3月2日宣佈,中國口罩日產能達1.1億隻,日產量達到1.16億隻。而在疫情發生前中國口罩最大產能是日產2000多萬隻。為何短短數日,局面發生如此大的反轉?


其實,從2000萬到1億,不僅展示了中國速度和中國效率,詮釋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還將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工業完整度”。我們來探討這個很有戰略意義的概念:工業完整度。


完整的工業體系,其最大價值體現在特殊時期,比如/瘟疫/災害/戰爭時期,能夠自主生產一切產品,而不會被別人卡脖子。


按照工業體系完整度來算,中國以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箇中類,525個小類,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舉的全部工業門類都能在中國找到。


什麼概念呢?如果一家制造業廠商在中國打半小時電話就能完成的配套工作,到其他國家可能要半個月才能搞定。


比如近日由於富士康“難產”,結果蘋果全球供應也跟著受到了限制。再比如美國人最自信的醫藥產業,也因為中國停工也玩不轉了。


完整的工業鏈條,使中國在危難時期,不用指望任何國家,就可以順利自救!


危機就是機遇,疫情結束之後的三大機遇


其次就是戰略動員能力:這次疫情,中國空運能力和鐵路運輸能力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7天可建上千病床的高等級戰爭醫院,救援人員和物資可閃電般往前線調動,數千萬人隨時準備投入戰鬥,“我一生中從未見過這樣的動員!”就像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所說的那樣,這是舉世無雙的組織動員能力。表面上停下來的中國,其實進行了一場史詩級的戰略物資配置。


之前我們有一句話:“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退讓求和平,則和平亡”。


國雖大,好戰必亡,忘戰必危。中國工業的完整度,就是在這種居危思安的心態下一點點提升的!


危機就是機遇,疫情結束之後的三大機遇


中國經歷這次疫情,最重大的機遇在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經濟內循環,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工業鏈。


正是基於此,這次疫情雖然最先在中國發生,但是中國僅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把疫情控制住,並且進入收尾階段。而世界上其它國家,包括:美國,歐洲,日本,新加坡等,疫情卻愈演愈烈,從而引發個各國金融震盪,資金外逃,於是中國順理成章的成了資金的避風港。


3:企業迎來發展大機遇


中國的工業鏈如此完整,靠的不僅是企業多元化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依靠企業的跨界整合能力!


比如五菱汽車,它搖身一變,把空餘廠房改成生產車間,成為全球第一家做口罩的汽車企業,僅用76小時就完成了10天的工作量,造出了第一臺五菱牌口罩機,從提出造口罩到成功下線20萬隻醫用口罩,僅僅用時3天!


對,人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目前已有多家車企通過轉產等方式生產口罩、防護服、消毒液等以保障醫療物資供應,如比亞迪、廣汽、長安等車企,都宣佈生產口罩。


此外,富士康也首次導入口罩生產線。除口罩外,水晶家紡、紅豆股份等服裝企業紛紛轉產防護服。


除了口罩之外,大家需要的就是蔬菜。於是中石化就也開始賣菜了,旗下的340座加油站開通了“安心買菜”業務,“不下車,不開窗;三天量,一整箱,一鍵送到後備箱”,99元包攬一家三口3天生活所需。


還有小湯山健康蔬菜包,共有4種套餐,消費者在中午12點前下單,就能次日送達,套餐均由盒馬鮮生包裝並直接配送至加油站。另外,杭州、金華、嘉興、湖州、衢州地區的133座加油站已經開始銷售愛心助農雞蛋,4毛一個,火爆異常。


同程旅遊用10天完成千萬用戶退訂,還要面對未來幾個月內無法恢復的旅遊市場。完成退訂的第一天,CEO號召大家積極自救、向死而生。團隊在退訂完成第一天,就開始用視頻會議、直播。各個團隊學會賣菜、賣84消毒水、開通各類知識付費課程。


這說明未來企業最重要的能力,是鏈接消費者的能力,是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的能力。因為未來是生產決定需求的時代,一切都是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出發點, 按需生產/以需定產才是生產的主流方向,這也是一種柔性化生產和定製化生產的能力。


與此同時,未來一切資源都將變的開放和共享,行業/職業/專業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所有邊界都被打開,互聯互通是大勢所趨。


危機就是機遇,疫情結束之後的三大機遇


未來企業自身的邊界將被徹底打開,企業不再是封閉的組織,而是成為包容性和擴展性很強的平臺,開始互相越界、穿插和共享。


除此之外,餐飲企業開始嘗試“共享員工”,盒馬與雲海餚共同宣佈達成人員用工合作,超500位雲海餚員工陸續到“盒馬”上班,並由盒馬支付相應勞務報酬。


這說明社會的組織結構發生了變化,未來最先進的組織,一定不是傳統“公司”的結構,而是那些能夠隨時聚合/隨時解散的結構,員工分散式,以項目製為目標,再加上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這種結構看似更加鬆散,實則協同性更強,隨時可以發生“裂變”和“聚變”的效應。


這次疫情之後,會發生一場組織變革,就好像未來的戰爭一樣,所有部門均需要能各自為戰、化整為零,要求大家既要有單兵作戰能力,又要有協同作戰能力。


如果說的通俗一點,未來公司的唯一出路,就是把自己打散,形散而神不散,大象無形,隨時聚合隨時解散。


那些厲害的企業,往往是一個無邊界的企業,手握用戶資源,擊穿了不同領域之間的籬笆,建立融匯貫通的創新型組織。


同樣的邏輯,人的能力邊界也被徹底打開,人不再被限制到某種特定位置,那些厲害的人往往能夠在不同思維路徑上找到交匯點,成為一個遊離於各種狀態之上的人,這就叫“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這次疫情之後,必定會誕生了很多顛覆傳統理論和經驗的企業,他們看起來似乎不倫不類,變化無常,卻有極強的生命力,而且它們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發生變異,每遇到一次環境突變就會強大一次,由世界的變化會越來越頻繁,它們一定會被進化成“超級物種”!


這時我們思考一個核心問題:未來公司最核心的資產是什麼?是廠房和機器設備嗎?是專業性嗎?是資金能力嗎?其實都是不是!


未來一個公司最核心的資產,其實是它的品牌和信用!只要你的信用還在,只要你的品牌還有影響力,你隨時都可以組織生產。


危機就是機遇,疫情結束之後的三大機遇


最後,我們需要說明一點:


世界每逢重大變故,往往意味著新鮮事物的誕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催生的發明有聽音器、裝甲車輛、速射機槍、空中轟炸、坦克攻擊、化學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戰催生的的發明有計算機、核技術、火箭航天技術等等,這些技術在戰後轉化為生產力,全面提高了人類社會的效率。


這次疫情卻是很好的機遇,它將大大加速了創新的速度。現在就讓我們屏住呼吸迎接新生事物吧!


《孫子兵法》說:“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而取勝者,謂之神”。意思是:變化才是常態,那些能夠根據外界變化而適時調整的人,可以稱之為神人!


《道德經》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變不利為有利,化腐朽為神奇,是這個世界上最高境界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