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隊記憶(五)

電動機械

生產隊記憶(五)

70後的孩子們開始上小學基本上已經有保證了,但是聽哥哥、姐姐們說小學也不是一下子就這樣了,她們上小學時書本都是合用的。現在的問題是小學老師配置不到位,老早就知道老師有國辦教師、民辦教師和代課教師的區別;甚至我們1、2年級還在一個教室,課桌也是簡易的幾個學生共用的長條桌,所以能讀到書還是每個孩子都感到幸福的。

生產隊記憶(五)

最後一排教室旁邊是大隊的機械室,電磨房和配電室,整個村裡使用的水泵、管道等機械,無論好壞都存放的地方;電磨房只為本村磨麥子,還有一臺粉碎機為社員們磨雜糧,但是用的機會不多;社員們磨面,脫粒,平時用碾子的機會很多,學生們放學後幫大人推碾子也是一項工作。所以平時看著電磨管理員大姐姐不是很忙,聽說她爹還是支書,才能幹這個活的,這是很受羨慕的。

配電室房頂的變壓器和室內配電屏上的大閘嗞嗞地成天發著響聲,很是嚇人,老師也經常喝斥孩子們遠離這間房子,可老有學生踩在配電室後高壓電杆引下的黑扁鐵上盪鞦韆。由於活生生的東西放到了孩子們眼前,知道了不少的知識。老師經常嚇孩子們說,高壓線會吸人,看著三根電線引下的叫‘羊蹄’的東西很瘮人,這些東西就是迷惑,但是這些都是新農村的配置。我們生下來就看到的電燈,雖然都很昏暗,有時供電也不正常,也不交電費,但是比山裡的淶源縣好多了,那裡後來的85年才看到電燈。

有時,大隊的水泵等拉來很多,也不及時放進機械室,在院子裡就成了孩子們的玩具。現在想來,那些皮帶傳動離心泵和軸接離心泵,老早就知道了結構,尤其拔拉著膠管末端的單流門百思不得其解。還有那臺電動機,接上電是因為什麼道理就轉動起來,很多人都說不清。大人們說還有一種潛水泵,不需要這麼複雜,用水管放到井裡,開閘就能抽水,那要這些離心泵幹什麼呢?後來,人們都知道這些都是公社支持的,因為大隊也沒收入,各生產隊都交公糧,公社支持也是一種管理方式,這也包括社員們的照明的電費;大隊又利用公社支持,為改善社員們日常挑井水的現狀,利用這些水泵進行了分片的自來水改造,最終由於核算和維護等不到位,供水不正常,不長時間就廢棄了,自來水成了想象的圖景。

生產隊記憶(五)

電磨房一端的山牆上,畫著農村用水泵澆地時,安全用電的宣傳畫,內容很貼切。兩邊的兩句警語是:發現電線落了地,不要靠近要遠離;這兩句話很上口,老也不清楚為什麼上口?有時看著那牆上的畫,琢磨應該是潛水泵不如離心泵安全,在水裡長期泡著更容易電人,才利用率不高吧。那時象這樣農村用電安全的宣傳畫有很多,走不遠處的牆上就有一幅,是一道風景。

生產隊記憶(五)

到了79年、80年左右,不知什麼原因說大隊管鬆了,生產隊可以自己建電磨房給社員們磨面磨糧食掙些錢,來增加生產隊的收入。颳風之下,每個生產隊都行動起來了,我們隊條件本就不錯,很快買了設備,拉了很長的電線,開始了試運行。尤其三隊,聽說就沒弄起來。試運行階段,免費給大家磨面、脫粒,社員們很高興都爭著看,好象永遠給大家用下去似的。

不幾天,等隊長說要交電費,人工費等,停止試運行開始收費了,大家一窩蜂散了。嶄新的設備成了擺設,後來聽大人們說,由於都開電磨房,擠兌得大隊電磨房沒活幹了,由於大隊管著供電,就時不時給生產隊斷電,生產隊的也開不下去。新設備一年後,低價處理了,這個活動失敗了,社員們照常推碾子磨面過日子。這種失敗,也沒人後悔,都好象和自己沒關係。三隊由於就沒弄成,自然還逃過一劫。

生產隊記憶(五)

79年之前,生產隊利用大隊的水泵等設備還有些水澆地,還能種些麥子,這之後,好象設備也不行了,大隊也不能更新,水澆地都變成旱地了,沒有了水澆地,社員們分不到細糧,生活水平就日益下降了。公社裡發動各村聯合挖的引水灌渠,也成了樣子貨,白白地佔用著土地也荒廢了,半山區的土地盼望增加水澆地,增加收成的理想也磨滅了。從整體看,是公社、生產隊這種集體管理出了問題,日常的百姓是不能左右的。

那時,本家的叔叔任大隊電工,那可是紅人。他們家在夏天老是能買上西紅柿、黃瓜等時令疏菜水果,羨慕的人們不是不是的。電工叔叔雖然能拉電線,接電線等,但通過各種方法發現他也說不清電動機為什麼就轉動起來了。這是新農村裡最大的難題。現在回想起來,這點電學基礎代表的科學及科學思想就是國人五千年所欠缺的,由於這樣,工作的效率、人們的接受速度都阻礙著前進的腳步。

生產隊記憶(五)

現在想來,農村對那麼多離心泵的確不適合農村環境,但在當時電氣保護設備不足的條件下也解決了部分問題,人們隱約都覺得設備的維修、使用等管理更是問題。尤其沒有任何調查的所謂增收設備投入更是管理上的外行,即使投入機器設備,也沒人維護,單純地把設備看成是不滅的明燈,這都是問題。綜合的認識就是知識的欠缺,合理高效地使用設備還需要專業知識,駕馭管理,市場需求等很多關聯業務。人們要全面改觀生活道路還很漫長,機械設備只是打開了一扇窗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