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採購審計—從供應商管理說起

再談採購審計—從供應商管理說起

做採購管理和採購審計的都知道單一供應商問題, 即供應商獨家採購,無法替代又不透明,嚴重製約了採購成本。打破供應商單一獨家壟斷,是很多企業採購管理遇到的阻力和障礙。


我們招標平臺上線後,原則上都要線上定價,在經歷了立項邀標不參與,屢次報價不中後,原來的客戶池矛盾更加凸顯。主要表現在:


1.立項單元和邀請群體不匹配


業務員收到採購計劃,於幾千項的採購計劃中,如何組建詢價單元並和擬邀請的供應商匹配從而形成競價,是需要專業能力和經驗知識的。


一般情況,業務員在已合作信息中找客戶,至於沒有合作的誰有這方面資源,業務員不一定清楚,新開發要冒著質量、安全等風險,動力也不是很足,於是久而久之,常用物資會聚焦在一兩個老客戶。這些老客戶是沉澱下來的優勢資源,也有些未必優秀,但是利用種種條件把其他資源拒於門外。


2.引入和退出缺乏有效的管控


俗話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要想保持採購業務的活力,持續地引進優質供應商,替代劣質供應商,就需要認真貫徹執行新供應商的引入和淘汰。這個要以健全和規範的客戶池構建為基礎,將引入和淘汰與有關人員的績效和利益掛鉤,真正實現優勝劣汰的管理目標。


再談採購審計—從供應商管理說起

3.單一獨家壟斷要打破其限制


這個單一有其客觀性,也有主觀性,客觀是確實依賴,主觀是有人利益摻雜。我們首先要明白什麼是單一?我認為單一是指獨立的,可競價的立項單元。如果是組成部分,無法競價的,則不要作為採購單一看待,而是專用件。專用件原則上不強制替代,鼓勵替代,只獎不罰。價值低的單一也不必在意,我們應該識別價值高,有可能替代和有必要替代的,作為攻關替代的目標,要獎罰刺激實現。


4.採購模式要注重效果講務實


這麼多年抓申報比價,抓客戶池管理,又上招標平臺,效果怎麼樣呢?競爭充分的價格能控制到位,專業能力不及的估計也就是浮在面上,還常常因為低價犧牲了質量。不專業和怕擔責,把申報比價,招標訂貨,線上平臺等好的工具模式給抹黑,所暴露的問題是系統性的,關聯性的,也是複雜的。


除了上述我講到的注意事項,還有就是要區分採購物資,採取不同的採購模式。主要原料採取什麼形式,包材採取什麼形式,專用設備採取什麼形式,通用設備採取什麼形式,通用材料採取什麼形式,施工採取什麼形式。哪些是開放式的,哪些是封閉受限的,哪些適合招標,哪些適合比價,哪些適合集中採購,哪些適合事後核查,哪些適合在終端採購,哪些適合在貿易商採購。不可一概而論,簡單機械形式。

我們的工作之所以被動,主要是不專業,不懂不會,又不夠認真、細緻和用心。還有些是因為不熟造成的工作忙碌,效率低下,更沒有精力和心思去研究業務,梳理問題,尋求高效的工作方法。這麼多年的採購實踐,我發現一個尷尬的事,你無法喚醒一個裝睡的人,當執行人沒有這個意識,沒有這個魄力,沒有配套的手段,所有的想法都是空的。採購管理是一個系統的工作,從計劃到立項,邀約定價,合同履行,供應商管理評價,都是很專業的。需要明白人,需要有心人,需要盡職者,去主導和實踐。


細思我們欠缺的太多了,更不要說還有利益瓜葛,營私舞弊滲透其中,若想解決採購管理公開透明專業的問題,著實不容易。首先這個懂就是一個難題,再者揣著明白裝糊塗,又有多少人在渾水摸魚,又有多少人在從中漁利。還是那句話,事情複雜嗎?並不複雜,再複雜的事,只要深入進去,用心研究,抽絲剝繭,也能理順明白。怕就怕人心複雜,世上多的是聰明人,凡事就怕認真二字。


<code>作者簡介一位從事內審職業近二十年的老兵,希望通過經驗分享和業務交流認識更多的朋友!
來源:內部審計思想/<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