兢兢業業的大書法家——懷素

當人們談起中國古代的書法大家草聖,往往第一反應都是會想到:張旭。

不可否認的是張旭在草書上的造詣極高,他的草書具有:狂逸和不逾規距等特點。作為中國書法史上一位繼往開來的大書法家,張旭既繼承傳統,又勇於創新,在繼承前人書法成就並加以創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藝術在盛唐時期達到了一個高峰,對後世書法的發展有直接或間接的重大影響,對於唐代書法藝術的繁榮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今天我要談的不是張旭,而是與他並稱“顛張醉素”懷素。

懷素最特別的地方就是他是個和尚。想想一個出家人為什麼要學習書法呢?還是最難有所突破的草書。接下來讓我為大家講一下關於懷素的故事吧。


懷素,俗姓錢,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書法家,因自小“忽發出家之意”,“二親難阻”,進入佛門後,改字藏真。史稱“零陵僧”或“釋長沙”。懷素生得眉清目秀,自幼聰明好學,做事少年老成,甚得父母鐘愛。因此人人說他“學必成功,才當逸格”。他從小就酷愛書法,但是買不起紙張,只好在寺院的牆壁上、衣服上、器皿上,芭蕉葉上,練習書法;為了練字,還製作了一塊漆盤。其中比較有名的故事是:


芭蕉練字

因為買不起紙張,懷素就找來一塊木板和圓盤,塗上白漆書寫。後來,懷素覺得漆板光滑,不易著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塊荒地,種植了一萬多株的芭蕉樹。芭蕉長大後,他摘下芭葉,鋪在桌上,臨帖揮毫。由於懷素沒日沒夜的練字,老芭蕉葉剝光了,小葉又捨不得摘,於是想了個辦法,乾脆帶了筆墨站在芭蕉樹前,對著鮮葉書寫,就算太陽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風凍得他手膚迸裂,他還是在所不顧,繼續堅持不懈地練字。他寫完一處,再寫另一處,從未間斷。


兢兢業業的大書法家——懷素


懷素經過幾年的時間通過日復一日地在芭蕉葉子上練字有了一定的水準了,當時已經有人稱讚他的書法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可是他還不滿意,於是走遍各地向名師請教書法的技藝。

拜訪鄔彤
鄔彤是懷素的表叔,懷素便拜表叔為老師。鄔彤是張旭的學生,顏真卿的同學。鄔彤便把他留在家中,把張芝臨池之妙,張旭的草書神鬼莫測,王獻之的書法如寒冬枯樹等,一一給懷素講解;鄔彤又將作字之法的一個“悟”字教給懷素。所謂“悟”,就是要抓住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如山巒、鳥獸、蟲魚、花果、日月、星辰、風雨、雷霆等等,加以觀察、分析、研究,從中得到某種啟發或感受,並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等感情灌注在草書之中,因此獲得了許多成就。

一天,懷素要辭別而去,鄔彤對他說:“萬里之別,我無一物相贈,很感抱歉,我想有件寶贈送您。”當時傳說,鄔彤藏有王羲之的《惡溪》、《小王》、《騷勞》三帖,這是無價之寶,懷素認為表叔將以此物相贈,可是臨走時,鄔彤對懷素道:“草書豎牽,似古釵腳,勉旃!”意思是說草書的直連(如豎),應像古代的釵腳那樣的古樸圓渾,希望你勉勵吧!原來就是這麼一句寶貴的臨別贈言。

兢兢業業的大書法家——懷素


向顏真卿求張旭筆法

懷素四十歲至京兆,向顏真卿求教筆法,並請作序以“冠諸篇首”。《廣川書跋》說:“書法相傳至張顛後,魯公《顏真卿》得盡於楷;懷素得盡於草。”懷素是通過顏氏而學到張旭筆法的。顏真卿說:我二十多歲時,曾遊長安,師事張旭二年,略得筆法,自以為未穩。三十五歲,從醴泉罷職回來,又特往洛陽去訪張旭,繼續求教。有次我再三要求張長史教筆法,長史許久不說,乃左右盼望,心情不舒暢而去,我跟在他後面,走到東竹林院小堂裡,張公坐在床上,命我居於小榻邊,說道:“筆法玄微,難妄傳授,非志士高人,豈可言其妙!書之求能,且攻真草,今以授子,可須思妙。”張旭舉出“十二筆意”授顏真卿,顏就把“十二筆意”即“平謂橫、直謂縱、均謂間、密謂際”等傳授給懷素。又問懷素道:“你的草書除了老師傳授外,自己有否獲得感受?”懷素道:“貧僧有一天傍晚,曾長時間地觀察夏雲的姿態。我發現雲朵隨著風勢的轉化而變化莫測,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蛟龍翻騰,或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或如大鵬展翅,平原走馬,不勝枚舉,美妙無窮。”顏真卿說:“你的‘夏雲多奇峰’的體會,使我聞所未聞,增加我的廣識,‘草聖’的淵妙,代不乏人,今天有你在,後繼有人了。”


兢兢業業的大書法家——懷素

懷素就是靠他的勤奮努力,兢兢業業地學習書法最終成為了與張旭齊名的大書法家。懷素的草書以篆書入筆,藏鋒內轉,瘦硬圓通,用筆迅疾,氣勢宏大,雖然狂放,但並沒有為追求新奇而無視法度。相反,他的草書嚴謹,結字簡練,體現獨特的草書藝術風格。他一生的作品有很多:《自敘帖》、《苦筍帖》、《食魚帖》、《聖母帖》、《論書帖》、《大草千文》、《小草千字文》紙本、《四十二章經》、《藏真帖》、《律公貼》、《七帖》、《北亭草筆》等。其中最為有名的是:


《自敘帖》


懷素大約在三十二歲時,步行走出湖南赴長安,去拜謁名師,尋求進一步的發展。到長安後看到不少難得一見的“遺篇絕簡”,也結交了許多文人墨客和達官貴人。由於他個性灑脫,草書絕妙,受到許多書家、詩人及名流公卿的激賞,得到了一連串的頌揚詩文,足可編成一部專輯。懷素在長安住了大約五年,約在唐大曆七年(公元772年)十月離長安回家鄉零陵,途經洛陽。他最仰慕的狂草大師張旭多年在洛陽活動,雖早已去世,懷素仍特意造訪洛陽以追思前賢。未曾料到在洛陽恰巧遇到張旭弟子、書法家顏真卿。顏當時路經洛陽辦理私事。他篤信佛教,好與僧人交往,且懷素又是他同學鄔彤的弟子,因此對懷素很是器重。見懷素狂草可與先師張旭比美,更是感嘆不已,遂應懷素之請,為《懷素上人草書歌集》作序。在此歌集的基礎上,懷素於唐大曆十一年或十二年(776或777年),寫成了一卷《自敘帖》。


《自敘帖》通篇為狂草,筆筆中鋒,如錐劃沙盤,縱橫斜直,無往不收;全卷強調連綿草勢,運筆上下翻轉,忽左忽右,起伏擺盪,有疾有速,有輕有重,通幅於規矩法度中,奇蹤變化,神采動盪,實為草書藝術的極致表現。


兢兢業業的大書法家——懷素


兢兢業業的大書法家——懷素


兢兢業業的大書法家——懷素


以上都是個人的見解,有很多錯誤的地方還請大家包涵。 我認為懷素之所以能成為書法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的謙虛和勤奮,以及兢兢業業地一直做一件事情從未放棄。如今我們現代人使用電子設備的頻率越來越高,導致了我們很多時候出現提筆忘字的情況,更別說要寫一手好字了。書法,是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特有的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我想現在我們現代人應該重新拿起筆追隨古代大書法家兢兢業業的精神,,書寫線條之美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