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母親送我的十件禮物

在上世紀動亂時代,有一位母親,她輾轉四川、臺灣,撫養了七個孩子長大成人。忙碌一生,她是孩子心中“既傳統又開明,既嚴厲又溫和,既勇敢又風趣,既有愛心又有智慧的母親”,她就是王雅清,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的母親。李開復曾說道:“母親對我的影響至深,甚至我今天取得的任何成就,都來源於母親的教誨、犧牲、信任和支持。”


李開復:母親送我的十件禮物

李開復一家,母親王雅清懷抱的正是排行最小的李開復


月亮父親,太陽母親


在《世界因你而不同》自傳中,在談到父親與母親教育差異時,李開復用了一個比喻:月亮與太陽。父親李天民是月亮,冷靜、理性而朦朧。父親寡言少語,經常待在書房裡寫作讀書,也不愛逗孩子們笑,父子間唯一的獨處時間,便是每天李天民去散步,李開復出門上學的一小段路,對此,李開復說道:“在平靜的歲月裡,父親對我的影響,是通過讀他的書,聽別人講他的為人,解讀他的夢想而形成的。”


相比無聲的父愛,母親王雅清的愛顯得濃烈而豔麗,在王雅清去世後的悼文中,李開復寫道:“母親對我一生的影響,無法用言語形容,對於母親,我充滿感謝、感恩和感動。母親送我的十件禮物,塑造了我的性格,建立了我的自信,奠定了我的基礎,教導了我如何做人,如何教育孩子,更留下我一生最溫馨難忘的回憶。”李開復在文中提到的十件禮物,最重要的便是三件,給予他生命、做李開復的良師益友以及傳遞家國情懷。


李開復:母親送我的十件禮物


補貼家用的半邊天


1919年,王雅清出生於遼寧的務農家庭,隨之而來的是戰爭時代,為躲避日軍侵略,時年只有12歲的王雅清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離開東北,她跳上火車,跟隨東北人成立的流亡中學漂泊異鄉,6年之後,她考上了上海東南體育專科學校,短跑甚至拿到過全國第二的好成績,這段年輕時期跌宕起伏的歷險記,深深影響著王雅清的性格,她熱情爽朗,又堅定倔強。1938年,在聆聽抗戰宣講的講臺上,人群之中,19歲的王雅清看到了正操著一口川音演講的李天民,他的專注和激情打動了王雅清,在他人的撮合下,這一對年差十歲的年輕人隨即相戀,並在1939年走入了婚姻殿堂。


當時,王雅清只有20歲,而李天民卻已經經歷過一段婚姻,前妻去世後留下兩個孩子,作為後媽,王雅清一開始並不被孩子們所接納,兩個孩子甚至拿東西扔她,但王雅清卻並不抱怨,對待兩個孩子視若己出,孩子們後來也接納了王雅清,將她當作親生母親看待。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裡,王雅清又接連生下四個孩子,而李天民的收入遠遠不夠撫養成群的孩子。為了貼補家用,王雅清從家庭婦女轉變為職業婦女,在臺灣金甌女中當體育教師。


李開復:母親送我的十件禮物


1961年,王雅清又懷孕了,當時王雅清已經43歲,家中已有六個孩子。醫生也頗感為難地告訴王雅清,這個孩子要麼聰明絕頂,要麼很大可能是痴呆兒。執拗和冒險的天性在王雅清身上又一次表現出來,她咬住嘴唇,輕輕地說出三個字——我要生。


1961年12月3日,孩子出生了,茁壯健康,取名為李開復。而在李開復長大後,王雅清告訴他:“當時正是一種信念,覺得會是一個非常聰明健康的孩子,才不顧一切地將孩子生下來。”


獨裁又關愛的良師益友


老來得子,又是全家最小的孩子,李開復被王雅清視若珍寶,就像李開復所說的那樣,母親的愛像太陽,溫暖、無私而透明。王雅清包容李開復的調皮和童心。一次,鄰居誇口說在水池裡養了100條魚,李開復偏不信,帶著幾個孩子,趁鄰居不在家把水池放幹,結果發現水池裡只有50多條魚,在這一陣折騰下,鄰居家的魚死了不少,氣急敗壞的鄰居來找王雅清告狀,王雅清一邊道歉,卻也一邊偷笑,原來她也覺得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頑童”的李開復,有著一個同樣“頑童”的母親。


李開復:母親送我的十件禮物


在李開復對母親教育的形容中,提到了兩個關鍵詞,關愛而獨裁。在生活中,王雅清對李開復的照料無微不至,而在涉及與李開復成長未來相關的事情上,在學習和品性的要求上,王雅清對李開復則十分嚴厲。每逢背書,王雅清都會親自監督,要求李開復一字不錯,有一個字錯了,王雅清就會用竹尺打李開復手心,有一次甚至尺子都被打斷了。在母親的嚴格要求下,李開復小小年紀就閱讀了上百本書,並對科學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世界因你而不同》中,李開復曾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小學剛剛上了幾個星期,家裡有個阿姨來串門。問我:“學習成績怎麼樣啊?”我揚揚得意地說:“我都沒見過99分長什麼樣子!”沒想到,我剛誇下海口,第二個星期考試就得了個90分,而且跌出了前五名。看到我的成績單,媽媽二話不說,拿出竹板,把我打了一頓。我哭著說:“我的成績還不錯,為什麼要打我?”“打你是因為你驕傲、自大,你說‘連99分都沒見過’,那你就給我每次考100分看看!不只要好好學習,還要改掉自大的毛病。別人真心誇獎你,才值得你高興。自誇是要不得的,謙虛是中國人的美德。懂了嗎?”


“你應該去,那裡培養了很多了不起的人!”


童年時期,李開復跟王雅清的關係十分親密,母親王雅清是李開復的良師,也是益友。正如李開復所說:“母親像打造一塊璞玉一樣,精心地打磨和教育我,教會我什麼是嚴謹和務實,什麼是品行和禮儀,什麼是快樂和溫馨,什麼是忠孝和誠信。” 她最經常說的話是:“你應該成功,將來有一天,你一定會成功。”


李開復:母親送我的十件禮物

1974年,李開復為母親王雅清製作的母親節卡片

在1971年時,大哥李開寧回到了臺灣的家中,這是他在離家前往美國9年後第一次回家。大哥希望帶李開復接受西式教育。但要不要讓兒子去美國留學,卻成為擺盪在王雅清心中的天平,一邊是從未離開自己半步的兒子,自己也是受著傳統教育長大;一邊是西式的教育,李開復的哥哥姐姐們也在美國讀書紮根。終於另一種信念佔了上風,王雅清希望李開復能通過留學,被鍛造成為一個“融會中西”的人才。雖然李開復當時年紀尚小,不懂得出國讀書的意義,王雅清還是拉著他的手,對他說道:“你應該去,那裡培養了很多了不起的人。”


為了幫助李開復適應美國生活,王雅清也跟著李開復陪讀,照料他的飲食起居。在異國他鄉,王雅清沒有朋友,語言不通,飲食也不太適應,每天都躲在房間裡看電視,但英語她也看不懂,唯一看得懂的是一個猜價格的節目。即便生活環境語言不通,文化迥異,王雅清仍然每年會花6個月的時間在美國讀書,這樣的陪讀生活,延續了整整七年。


回到臺灣,王雅清要求李開復每週都用中文寄回一封家書,而每封家書,王雅清都會一個字一個字地看,找出錯別字,並在回信中把錯別字列出來,這是王雅清傳遞給李開復的家國夢,深深的中國情。


李開復:母親送我的十件禮物

在《林哈德與葛篤德》中,裴斯泰洛奇認為,愛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元素。只有愛,人與人之間才有和諧相處的希望,社會才會朝著希望的方向發展,而類似葛篤德、王雅清一般的平凡母親,給予孩子們的正是愛和實際行動。有一句教育名言是:“大多數社會問題都是由脖子上掛著鑰匙找不到媽媽的孩子造成的。”而毫無疑問,葛篤德之於孩子,就如王雅清之於李開復,是前行路上的導航者,也是開鎖人。


參考資料:《向死而生》、《世界因你而不同》(李開復著),《林哈德與葛篤德》(裴斯泰洛齊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