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隔離病房裡的“生死時速”:從沒怕過 不勝不歸

武漢隔離病房裡的“生死時速”:從沒怕過 不勝不歸

武漢隔離病房裡的“生死時速”:從沒怕過 不勝不歸

馳援武漢的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郭軍。

武汉隔离病房里的“生死时速”:从没怕过 不胜不归

郭軍(左三)是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他和北京市屬醫院其他135名醫務人員一起,於1月27日出發馳援武漢。

武汉隔离病房里的“生死时速”:从没怕过 不胜不归

中新社北京3月12日電(記者 杜燕)新收治的一位69歲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各項指標檢測顯示生命危在旦夕。夜幕下,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西院12樓西病房,全副武裝的郭軍立即為患者更換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給予靜脈輸注抗菌素、物理降溫……直至凌晨兩點多,他在卸下“鎧甲”、交班後走出病房樓,匆匆行至站點,乘坐公交班車返回駐地。

郭軍是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和北京市屬醫院其他135名醫務人員組成醫療隊於1月27日出發馳援武漢。

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電話採訪時,他說,像這樣打仗般的場景,在一個多月裡對醫療隊員們是“家常便飯”。

“剛來隔離病房頭幾天,收治的還有輕型、普通型患者,但很快,收治的很多患者是輸著液、吸著氧氣、由120急救車送過來的,到達病房就立即開始搶救。”郭軍說,此次醫療隊支援的醫院——協和醫院西院等六家醫院,是武漢市收治重症和危重症的定點醫院。

近一小時的電話採訪中,郭軍的手機鈴聲不斷響起。擔心有重要事情,他客氣地暫停採訪接聽電話。

“又來一個危重患者,昏迷的老人。”他說,即便已是醫療戰線的“老戰士”,壓力和挑戰如影相隨。

截至3月11日24時,武漢市新增確診病例8例,現有確診病例13462例,其中重症病例4003例。

截至3月12日9時,北京馳援武漢醫療隊三個病區、約150張床位,累計收治患者315例,其中重症患者198例、危重症患者82例,累計出院114例。

郭軍介紹,許多患者合併存在消化道出血、惡性腫瘤、嚴重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礎疾病,均需要綜合治療;尤其高齡患者,要及時處理各種併發症問題。

連日來,中國、湖北每日新增確認病例數直線下降,確診病例治癒率持續上升。

郭軍表示,疫情防控出現積極向好趨勢,但醫療隊對重症、危重症患者的各項醫療救治措施堅持高標準,尤其要防止重症患者病情惡化轉為危重症。

收治的患者中,有一些是家庭成員同時多位入院的。郭軍和隊員們不僅醫病,更要“醫心”。

一位36歲的女患者和母親均屬重症患者。母親入院兩天後,經積極搶救還是去世了,這對女患者打擊很大,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效果不佳,醫療隊為她進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並送至ICU病房治療。

經過3周多的治療,女患者已轉回普通病房。“我們想了很多辦法,還請心理醫師為她做心理創傷後的疏導,避免因心理因素導致病情反覆。”郭軍說,救治危重症患者壓力很大,但這一切都很值得。

“我們雖然是她生命中的匆匆過客,但付出的努力卻可能改變她的一生。”郭軍說,醫療工作充滿風險,但這是醫師的職責所在。“我們不是什麼英雄,拼了命地努力救治每一位病患,只想把本職工作做好,讓病患從醫療照護中最大化獲益。”

如今,作為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副教授的郭軍,正積極讓科技攻關成果儘快在戰“疫”中發揮作用。比如,無線生命體徵監測系統可對患者進行聽診、測體溫等,不僅解決醫務人員身穿防護服工作的諸多不便,還能減少近距離接觸的風險。

“醫二代”出身的郭軍,“出征”武漢得到全家人的支持。女兒郭睿恬自制一張戰“疫”地形圖,為爸爸加油鼓勁。妻子劉芃擁有醫科背景,她在接受採訪時說,很想念丈夫,更會擔心他,但相信他能夠處理好風險,“醫生有自己的社會使命”,而且“他不是獨自在奮鬥”。

“我從來沒有怕過。”郭軍說,這一場戰“疫”,和隊員們將“一戰到底,不勝不歸。”(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