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關注幼兒結核患者已有一段時間了,其中一位令我印象深刻的是2018年入住我院結核科的那個6月齡耐藥結核患兒,傳染源源於她父親:一個未規律服用抗癆藥物的空洞型肺結核患者。當時看著年幼的生命被頑固的結核桿菌折磨得生死未卜,不禁愁慮萬分。眾所周知,抗癆治療的最大障礙就是結核藥物的毒副作用,這也是導致很多結核患者無法長期規律服藥的重要原因。可雪上加霜的是該患兒又是耐一線抗癆藥物,無奈之中只能給予二線抗癆藥物。

二線抗癆藥物不僅副作用大而且療效不確切,最關鍵的是根本沒有針對兒童的二線抗結核藥物。所用的藥物均是成人患者使用的藥物。這一類的藥物如阿米卡星及左氧氟沙星等均為主導抗癆藥物,它們的說明書當中也明確禁止嬰幼兒使用。可是在命懸一線時,不得不使用這類藥物進行保命治療。最終我院結核科從治病救人及醫學倫理道德出發:在該患兒父母知情同意的情況下,給予該患兒使用了二線抗癆藥物。當時作為臨床藥師的我內心非常矛盾:既想讓患兒逐漸康復又不想讓她發生相關的藥物不良反應如腎損傷和骨骼發育異常等。

幸運是:該患兒經過上述的二線抗癆藥物治療達一個月之久,病情終於穩定下來並逐漸好轉。除了出現藥物引起的消化道反應如噁心嘔吐之外,也未發生藥物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我們知道耐藥結核的治療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到現在為止已有兩年多,通過回訪發現該患兒依然在使用二線抗癆藥物,病情趨於穩定,生長髮育良好,也未發生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這讓我深思一個問題:臨床中很多理論性的東西仍然需要臨床去實踐和驗證。臨床如此,臨床藥學更是除此!

臨床藥師在藥學的路上仍然需要知道:要走出藥房,走向臨床、走向患者。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封面為該患兒近照一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