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劉邦是直到臨終前才明白,當年烏江岸邊,項羽為何選擇自刎?

漢史趣聞


劉邦和項羽是爭霸天下的對手。項羽一直被劉邦矇在鼓裡,他看到的只是劉邦希望讓他看到的樣子,而劉邦卻是把項羽給分析的非常透徹。項羽最終自刎而死,劉邦估摸著不會是死前才知道。他甚至有可能根據項羽的性格,提前預測出了項羽自刎的舉動。


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這個原因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那就是無顏見江東父老。相信原來的時候肯定有很多人非常的好奇,為何項羽如此愛惜自己的面子,為了面子連生命都不顧。

現在看了完整的記述大家應該明白前因後果了。項羽帶走了八千江東子弟,而這些人全部在戰爭當中死亡。項羽害怕見江東父老,不是害怕他們羞辱自己,而是為沒有保護好他們的孩子而感到愧疚。

此外,項羽知道劉邦對自己是抱著必殺的態度的,如果他選擇渡江,非常有可能連累江東父老。這才是他不願意渡江最核心的原因。


他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他希望活命,但是他不希望帶給故鄉的人災難。這也解答了劉邦作為項羽的敵人,但是對他的評價依然非常高這件事。

天之亡我,我何渡為!項羽不是一個甘心認輸的人,但是他從巔峰迅速降到谷底,這種落差讓他難以接受。他不肯直視自己在決策方面的錯誤,而是將這一切都怪罪於天。他覺得是老天在故意為難自己。

當一個人陷入絕境之時,他還有一線生機。可當一個人失去了所有的希望,那麼此刻他才是真正的必死無疑。項羽失去了拼搏下去的勇氣,接受了自己失敗的結局,所以他選擇了自殺。


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 項羽是一個非常仁愛部下的人,他雖然號稱霸王,但是對自己的部下卻關懷備至。如果部下身體不適,他會含著眼淚給病人送吃的。此時情況非常危急,劉邦無論是在兵力上還是在士氣上都是佔優勢,己方突圍的可能性無限接近於零。

項羽身邊的士兵都是甘願為他拋頭顱灑熱血,但是項羽並不希望看到這些鮮活的生命在這裡逝去。項羽作為一個將領,他有其殺伐果斷的那一面,他不會為了挽救士兵的生命延誤戰局,但是他不希望士兵們做無謂的犧牲。而他如果選擇自殺,就能保全這些士兵的生命。畢竟劉邦畏懼的不是項羽的軍隊,而是項羽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