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臨死為戚夫人以及戚夫人孩子,留一條什麼樣的生路,管用了嗎?

大馬哈魚12


我是歷史店小二,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劉邦並沒有明確為戚夫人和劉如意留下萬全之策,用來保住性命和富貴,反而因為之前一系列的神操作,加速了母子二人的悲慘命運。

一、劉邦和戚夫人竟然是罪魁禍首

為什麼這麼說?封建社會廢長立幼都是大忌,作為大漢帝國奠基人的劉邦不會不知道這個道理,這也是劉邦數次下決心要廢劉盈立劉如意,但最終又作罷的原因。但挑一個和自己一樣有才略的繼承人,把帝國發揚光大的歷史責任感又時時在心底作怪,攪得得他一次次把這個想法拿到朝臣中去論證,只希望得到心中已存的那個滿意的答案,結果是失望的。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劉邦的這個想法久久揮之不去呢?

首先,太子劉盈仁慈懦弱,難挑大樑。從劉盈繼位前後的一系列表現來看,確實是這樣的,對大臣,對兄弟仁慈,不忍加害;對太后選的親外甥女終生不碰,堅持人倫道德;對自己母親的殘酷行徑,抵制排斥,難以接受,而最終放任自流,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有點貼心暖男的感覺。這和經歷過腥風血雨、爾虞我詐,本就有無賴習氣的劉邦是大相徑庭的,但戚夫人的孩子劉如意才十歲左右,劉邦覺得類我,欲立。但這些表現就說明劉盈一定不是個好皇帝嗎?未必,漢初治國的黃老之術和與民休息政策,保持政策穩定性延續性的蕭規曹隨,不能說就沒有劉盈一點功勞。

其次,戚夫人恃寵而驕。劉邦在路過定陶的時候,遇見戚姬而收為夫人,戚夫人美貌溫柔,善解人意,讓劉邦愛不釋手。劉邦平時出遠門總是帶上戚夫人隨行,而呂后往往和蕭何等留守後方,代表劉邦處理重要事情,史載呂后“剛強”,韓信就是劉邦在外打仗時,由呂后做主,蕭何配合,殺害於長樂宮的,當劉邦知道這個消息的反應是“竊喜”。可以看出,劉邦、呂后這一對患難夫妻在維護統治、打擊政敵方面的認識是高度一致,配合默契的,劉邦也深知自己老婆的政治手段,是一個合格的“老闆娘”。

可能孩子多了,做父母的都有所偏愛,劉如意的一舉一動都讓劉邦欣賞,這種欣賞的高度上升到國家層面,就有了讓他做繼承人的打算。戚夫人其實是一個不懂政治的傻白甜,劉邦想換太子,她就極力攛掇,想給兒子一個大好前程,自己也過一把太后癮。但是她沒有政治勢力和政治手腕,所擁有的盲目自信全部來自與劉邦的寵愛,數次哭鬧,求立如意為太子,而這件事的阻力太大了。當劉邦欲另立太子時,呂后的反應是可想而知的:憤怒和危及感。老公被狐狸精搶了也就忍了,現在還要來搶兒子將來的皇位,也太欺負人了!雖然後來有周昌、張良、商山四皓還有眾大臣的傾情演出配合,太子位置是保住了,但是一顆仇恨的種子已經在呂后的內心生根發芽:終有一天,你要付出代價的。

二、呂后的復仇說來就來

公元前195年,劉邦崩於長樂宮,太子劉盈繼位。劉邦剛一死去,呂后的報復就來了,把戚夫人從宮內帶走為奴,還給她找了一件工作:舂米。收拾了母親還要收拾兒子,呂后召劉如意進京,趙國的相國周昌知道呂后怨恨戚夫人和劉如意,堅決不同意趙王如意離開趙國,三次僵持之後,呂后改變策略,先把周昌調回長安,然後再召趙王如意,沒了周昌幫忙,趙王無奈只得趕往長安。

這時候劉盈皇帝的仁慈就表現出來了,他擔心呂后害弟弟如意,提前出城把趙王接到身邊與他同吃同住,防止呂后派人加害趙王,絲毫沒有因為之前劉邦的換太子事件影響對這個幼小弟弟的手足之情,這樣的皇帝應該不算個差勁的君主吧。無奈呂后加害趙王的決心和手段已經超出了常人的想象,終於,機會來了,劉盈早起狩獵,趙王年幼睡著沒有醒來,皇帝也就沒忍心叫醒他,等劉盈回宮時,趙王已經被呂后派人給毒殺了。就是這麼明目張膽、就是這麼斬草要除根的決絕。當十六歲的皇帝看著和自己朝夕相處的只有十多歲的弟弟死在床上的樣子,劉盈的悔恨、悲痛和對母親深深的怨恨和失望一下子湧到心口,非要這樣嗎?

當劉盈找到呂后時,呂后帶他來到了廁所邊上,觀看中國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人彘”,那一刻呂后作為復仇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那一刻劉盈作為一個人和一個皇帝的價值觀轟然倒塌,他身處無情的戰場,但是人性未泯,他不是一個好皇帝,但他想做一個好人,從此漢惠帝劉盈縱情酒色,疏於朝政,放棄了帝王應有的勇氣和堅守,只做了七年皇帝就在公元前188年病逝了。

總結:劉邦生前給除太子以外的所有兒子都封了王,希望藉由分封制讓他們守護大漢帝國,享受榮華富貴,令他沒有料到的是,太后呂雉在他死後對他的子孫大肆屠戮,他最喜歡的夫人和兒子都在這一場場宮廷鬥爭中悲慘死去,生長在帝王家著實不易啊。


歷史店小二


唯有殺了呂雉,戚夫人及其兒子才有生路。呂雉不死,她生的兒子劉盈繼承皇位,戚夫人母子只剩一條路,那就是隨時赴死。劉邦心地軟,下不了手,呂雉陰險狡猾,劉邦在世她盡力討好戚夫人,哪怕受辱再所不惜。戚夫人一良家婦女,沒有政治頭腦,不會耍手段,一心侍候劉邦,在功臣裡面沒有外援,也沒施人以恩惠。劉邦死,呂雉得勢,哪會有戚夫人母子的活路呢?呂雉那麼會裝,沒有過錯,夫妻一場,劉邦怎能忍心殺死她?






正平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當時劉邦的確給戚夫人留下了後路的,只是戚夫人自以為收劉邦的寵幸就沒有當回事,戚夫人沒有很好的擺好自己的位置,如果聽了劉邦的話也可能不會遭受那樣悲慘的結局了。

首先劉邦把戚夫人的兒子封為趙王,並且安排周昌作為趙國相讓周昌保護趙王,讓戚夫人也去趙國,可是戚夫人沒有當回事。

第二,劉邦自己知道年事已高,怕自己死了呂后會加害戚夫人,曾經和呂后也說過,大概意思就是他替戚夫人求個情,讓戚夫人歸呂后管,讓她們好好相處。我覺得這這話呂后跟本是不可能聽進去的。

第三,戚夫人還依仗兒子趙王被封太子,俗話說母憑子貴,戚夫人也是有野心的,想和呂后一較高下,可是無奈劉邦一死,呂后就開始毒殺趙王,對戚夫人可謂是恨之入骨了,多少功臣都被呂后所殺,何況戚夫人這樣的情敵呢?對戚夫人挖其雙眼,割其舌頭,去其手腳把戚夫人殘忍的做成人彘。

劉邦很寵愛戚夫人,給她留下了後路無奈戚夫人沒有領會劉邦的用意,落得如此下場。終究還是沒起到作用,戚夫人母子還是沒能避免被害的結局。





華納小川美


劉邦寵愛戚夫人,一直想廢掉與呂后生的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改立與戚夫人所生兒子劉如意為太子。戚夫人也很有野心,也一直攛掇劉邦這樣做。

廢長立幼是大忌,大臣們的百般阻撓以及劉邦也猶猶豫豫,使得這件事沒有成功。

劉邦死後,劉盈即位,呂后開始整治戚夫人,先是讓她幹苦差舂米,這個活計,普通的農婦可以幹,但戚夫人不能,她是養尊處優慣了的。戚夫人的不安分,讓呂后更加生氣,於是,更慘的事發生了。呂后讓人砍去了戚夫人的手腳,把她放在酒甕裡,做成了人彘。

唉,一個還算年輕的美婦人就這樣被惡毒的呂后算計了。等待戚夫人的就只能是墳墓了!


淡眉1969


劉邦屍骨未寒,寵妃愛子慘遭呂后屠戮

戚夫人是漢高祖劉邦的寵妃,她為劉邦生有一子叫劉如意。劉邦很是寵愛戚夫人,加上呂后年老色衰,劉邦每次外出巡視都把戚夫人帶在身邊,這使呂后對戚夫人很是嫉妒仇恨。

更要命的是,戚夫人所生之子劉如意也很得劉邦喜愛,又因呂后所生之子太過仁慈懦弱,雖然已被立為太子,但劉邦有點想廢掉太子改立劉如意為皇位繼承人。這也為以後戚夫人母子二人被害留下了隱患。

一、劉邦改立太子風波

公元前197年,劉邦想廢掉太子,改立趙王劉如意為新太子。大臣們紛紛反對劉邦做法,但劉邦始終聽不進去。時任御史大夫周昌在朝堂上與劉邦據理力爭,劉邦才暫時打消了另立太子的決定。而此時,呂后正躲在東廂房偷聽君臣廢立太子之爭。由於周昌保住了呂后兒子的太子之位,呂后特別感激周昌,向周昌跪謝說到:“要不是您,太子幾乎就廢了。”

戚夫人母子給呂后帶來了奪夫奪權之恨,呂后恨不得立馬將戚夫人母子二人殺死,以解心頭之恨。

二、劉邦託孤護子

劉邦年齡越來越大,病的也越來越重,而此時趙王劉如意才十多歲,劉邦擔心自己死後戚夫人母子會遭到呂后殘害,很是焦急。

符璽御史趙堯建議劉邦給趙王劉如意配備一個位高權重的大臣輔佐他,這樣呂后就有所忌憚,便不會害戚夫人母子了。劉邦問:“誰合適?”趙堯說:“御史大夫周昌合適。”劉邦於是命周昌擔任趙國宰相,輔佐趙王劉如意。

趙堯的建議確實有謀略,周昌曾力挽狂瀾保住呂后之子的太子之位,呂后感恩於周昌。現在周昌又成了趙王劉如意的宰相,呂后要想加害劉如意,周昌就是呂后繞不過得坎。

三、呂后殘害戚夫人母子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駕崩,劉邦屍骨未寒呂后就開始了對戚夫人母子的屠戮。

呂后將戚夫人剃去頭髮,戴上刑具,斬斷手腳,毒瞎眼睛,燻聾耳朵,關在廁所裡,稱之為“人彘”。

然後,呂后又下令召趙王劉如意進京,意圖加害。劉邦生前委任的託孤大臣周昌很明白呂后心思,始終以趙王年幼有病為由拒不前往。呂后很是憤怒,便先下召讓周昌來長安。周昌離開趙國後,劉如意沒有了主心骨,也就被呂后整到長安了。

此時,已是漢惠帝的呂后之子劉盈聽說呂后要加害自己的同父異母弟弟——趙王劉如意,便親自迎接劉如意,並與他同吃同住,這使呂后始終無法下手加害劉如意。

直到次年冬季,漢惠帝有天早起外出打獵。劉如意因年幼未起,呂后抓住機會,派人毒死劉如意。

可憐劉如意小小年紀就成為宮廷之爭的犧牲品,估計有來世的話,再也不想出生在帝王家吧!

四、呂后也是失敗者

漢惠帝得知呂后害死了劉如意,並將戚夫人做成人彘,很是氣憤。惠帝派人對呂后說:“你這簡直不是人做的事情,我是你的兒子,但我不會治理天下的。”從此,惠帝變得天天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六年後去世,年僅23歲。

呂后為一己之私害死戚夫人母子,使自己的兒子驚恐於母親的慘無人道,最終鬱鬱而終,連個子嗣都沒給呂后留下,呂后忙碌一場,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


史無眠


劉邦好像沒為戚夫人母子留下什麼後路。

劉邦晚年偏愛劉如意,一度想改立劉如意為太子。可在封建社會,廢長立幼是大忌,文武百官不可能輕易同意。

呂后心裡也清楚,母憑子貴,要是自己兒子被廢了,丈夫死後,母子兩的日子肯定不好過。她更清楚,即使文武百官極力反對,要是漢高祖吃了秤砣鐵了心,劉盈被廢也是遲早的事。得自己採取措施。

呂后是怎麼做的呢。她找到了“謀聖”張良,張良為她出了個主意,讓她請出“商山四皓”,陪在劉盈身邊為劉邦侍酒。劉邦一看,兒子能請出自己都請不來的人,說明羽翼已豐,動不得了,遂斷了廢太子的念頭。

反對戚夫人,她又做了什麼呢。她或許也採取了一些手段,只是和呂后比起來,微不足道,她將太多的希望寄託在劉邦身上了。劉邦一死,戚夫人母子自然不會有好下場。

帝王家的權力之爭,還得靠自己去博弈和爭取,妄圖靠逝者留下來的東西當護身符,實在難度有些大。





溫酒看歷史


劉邦死後其實是為戚夫人以及他兒子做了安排的。劉幫邦讓戚夫人的兒子趙如意做了趙王。讓他去管理趙國。原以為他去了趙國以後,祁夫人會跟著去投奔兒子。但是祁夫人並沒有去投奔他的兒子,而是被呂后關起來了。呂后又用母子情深的法子把趙王給騙來了。把他們母子給殺害了,這個也是屬於他們兩個比較蠢吧。


西施聊招商


不管用,最後還是被呂后製成了人彘。手腳砍掉,耳朵灌銅致聾,雙眼被剜除,舌頭被割掉。悽慘無比。


眷戀的草原


任何統治者在位時自以為安排的完美,但實時有變,即使自己親兒子也有不同價值觀念,手段方法也不一樣,況且呂后還比較強勢,戚夫人後果可以想象。


寧夏晨星


不管用. 他們都被皇后和太子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