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夫人是真傻還是僅僅是上位手段不當,導致她的歷史悲劇?

Hybrid_B


戚夫人傻嗎?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傻白甜能籠絡住劉邦這種出了名的好色之徒的心。戚夫人上位手段不當嗎?事實上在專制皇權時代隨著皇后日漸年老色衰而導致皇帝移情別戀的現象可謂不勝枚舉,戚夫人的所作所為放在歷朝歷代的後宮之中幾乎都是符合遊戲規則的,很難稱之為有什麼正不正當之說。如果說戚夫人上位不正當,那麼武則天陷害王皇后、蕭淑妃的行為難道就正當了?所不同的是:武則天是鬥爭的勝利者,而戚夫人則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顯然導致她的悲劇命運的並不是她的上位手段。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她的悲劇呢?我們不妨先看看戚夫人的上位經歷。

據說戚夫人的真名是戚懿,她家世代居住在山東定陶。戚夫人可能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為卑微的后妃之一:她的父親是男奴,為當地的一個土財主抬轎子,母親是女奴,為別人洗衣服,戚夫人一出生註定就是一個女奴。戚夫人一家住在風一吹就可能倒塌的茅草屋裡,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生活,直到她十八歲那年碰到了一個改變自己後半生命運的人——劉邦。大約在公元前206年劉邦在和項羽的戰爭中打到了山東,於是就在定陶暫時休整。定陶當地豪強富戶們都爭相巴結劉邦,這其中就包括戚夫人的父親伺候的那位主子。戚夫人的父親本來不願將女兒交出來,結果就被抓起來一頓痛打,恰巧這時戚夫人的母親病倒了,戚夫人不得不上門去求財主放了自己的父親,同時也想要點錢給母親治病。當然她這等於羊入虎口自投羅網,那位土財主直接把她綁了送給劉邦。

劉邦是市井混混出身,好色是出了名的,不過在打天下的過程中他還是能剋制自己的慾望的。劉邦之所以剋制自己的慾望一則是心存大志而無暇顧及,二則是因為懼怕自己的原配夫人呂雉——呂雉的孃家也是富戶出身,本來無論如何是不會許配給劉邦這樣一個地痞混混的,然而呂雉的父親卻認定劉邦將來肯定大富大貴,於是就把女兒嫁給了劉邦。可想而知呂雉以千金之軀嫁給一個地痞流氓是如何的不情願,但不情願又有什麼辦法呢?畢竟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是她不能不聽的。呂雉嫁給劉邦後就把丈夫管得死死的,而劉邦則對妻子心存畏懼而不敢再在外面沾花惹草。如今已貴為漢王且極有可能登基稱帝的劉邦再也不用懼怕妻子了,因此當他見到戚夫人時毫不猶豫就笑納了。

需要指出的是:戚夫人並不傻——事實上要想征服一個男人的心絕不單憑美貌就能做到的,尤其是像劉邦這種手握權力、環繞美女的男人就更需要對其心理的絕佳把握,說得直白些得會來事,知道如何投其所好。然而戚夫人犯的最大的一個錯誤在於:她只把握住了劉邦的心理,卻沒意識到自己所面臨的危機。這實際上是她的出身決定的——她的對手呂雉是何許人也?那可是一個心機城府極深的人——這從她後來慫恿劉邦誅殺漢初頭號功臣韓信,後又誅殺彭越等事蹟不難看出。我們可以設想呂雉連韓信、彭越這樣的英雄俊傑之士都能說殺就殺,何況是一個沒任何政治根基背景的戚夫人呢?相比之下戚夫人的那點小聰明全用來如何取悅劉邦了,她絲毫沒意識到一個嚴峻的問題:無論劉邦多寵愛她,本質上不過是拿她當成心愛的物件或是寵物;而呂雉就不同了——那可是劉邦需要依賴的政治幫手。同時以樊噲為代表的劉邦起兵時從老家帶出來的那些老班底成員們由始至終只認一個大嫂——那就是呂雉。戚夫人在他們眼中說難聽點就是一個小三,儘管大家看在劉邦的面子上尊稱她為夫人,其實並沒一個人打心眼裡瞧得起她。戚夫人卻把劉邦當成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以致於她仗著劉邦的寵幸而不把這些老臣放在眼中。可以說盡管她在如何取悅劉邦這方面比呂雉更強,可總的來看她籠絡人心的能力遠遠不及呂雉。和呂雉比起來戚夫人簡直就是一朵沒經歷過風雨的溫室裡的嬌花,之所以沒急著折掉這朵嬌花只不過是心機深沉的呂雉給丈夫劉邦留面子而已,可只要劉邦一駕崩她可以毫不留情地將這朵花連根拔起。

在經過長時間的宮廷生活後戚夫人對自己所身處的危險局面也多少有所感知——在偌大的漢宮之中她所能依靠的只有劉邦,然而年紀比她大得多的劉邦不可能一直作為她的保護神,於是她極力唆使劉邦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為儲君。這基本上就是作死的行為了——自古以來奪嫡爭寵的遊戲規則就是在不動聲色之間暗中籠絡人脈,待時機成熟後一舉將對手拿下。戚夫人卻是一個勁兒在劉邦面前哭訴請求,結果弄得她想立自己兒子為太子的事人盡皆知。如果說因為戚夫人的得寵已讓呂雉心生嫉妒,那麼戚夫人居然企圖干預皇位繼承的行為就觸犯了呂雉的大忌,至此她與戚夫人之間已是一種你死我活的權力鬥爭關係。如果說呂雉和戚夫人只是單純的情敵關係,那麼也許戚夫人的下場還不至於那麼慘,無非不過可能就是和劉邦的其他妃子一樣而已;然而戚夫人干預皇位繼承的行為直接使她和呂雉成為了你死我活的政敵。

戚夫人除了會向劉邦哭訴之外幾乎再沒別的能耐了,滿朝文武誰也沒把她放在眼中,對此劉邦其實也是心知肚明的,這也是他不敢立劉如意為太子的原因之一,因為如果這樣做的話,那麼以戚夫人和劉如意母子倆的政治手腕根本不足以壓服漢初那幫開國元勳,勢必造成臣強君弱的局面。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漢高祖劉邦駕崩,劉邦與呂雉所生的太子劉盈繼位,此時已貴為皇太后的呂雉隨即對劉邦生前寵愛的戚夫人等人展開了瘋狂的報復:先是將其囚禁在永巷舂米,後又將戚夫人所生的劉如意毒殺,將戚夫人砍掉雙手雙腳、挖掉眼珠、毒啞燻聾後扔進廁所。儘管在對待戚夫人一事上呂后顯得無比殘忍,但平心而論這多少也是戚夫人咎由自取的結果。事實上呂后並不是一個嗜血的屠夫,她之所以對戚夫人下此毒手完全是因為雙方矛盾日積月累的結果,相比之下劉邦的另一位妃子就顯得幸運得多了——這名妃子就是薄姬。

薄姬本是魏王魏豹的妃子,劉邦攻打魏豹時薄姬成為了漢軍的俘虜。不過這時薄姬並沒直接進入劉邦的視野範圍之內,而只是漢宮之中一介織布女而已,直到薄姬入宮一年多以後仍沒見過劉邦。薄姬年少時曾有兩個閨蜜管夫人和趙子兒,她們三人曾約定:”無論將來誰先發達顯貴都不要忘記同伴好友“。當薄姬進入漢宮之時她的兩個少年好友管夫人和趙子兒早已是劉邦的寵妃。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的一天劉邦召管夫人和趙子兒兩位美人在河南宮內成皋臺上相伴,這時管夫人和趙子兒向劉邦提及了當初她們與薄姬的約定。劉邦聽說這件事後似乎對此顯得很感興趣,於是當晚就召見了薄姬。薄姬在面見劉邦時聲稱:“昨夜我夢見有蒼龍盤踞在我肚子上。”劉邦大喜道:“這是顯貴的吉兆,我為你促成這件好事。”劉邦出身市井,儘管確有一番能耐,不過好色也是出了名的,也許是因為薄姬的顏值在劉邦的妃子中並不出眾,也許是因為劉邦忙著和別的妃子卿卿我我,總之這次之後劉邦幾乎再沒召見寵幸過薄姬。然而事情就有如此湊巧——就這麼一次寵幸就令薄姬懷上了身孕。漢高祖五年(前202年)薄姬生下了四皇子劉恆,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八歲的劉恆被立為代王。劉邦死後薄姬跟隨兒子代王劉恆前往封地代地,成為了代國的王太后。公元前180年呂太后壽終正寢,劉邦之孫齊王劉襄、朱虛侯劉章聯合開國元勳周勃、陳平等人剷除了呂氏家族的勢力。然而接下來事情出現了戲劇性的轉折——對平定呂氏立有大功的劉襄、劉章沒被大臣們擁立為帝,不久遠在代地完全沒參與平定呂氏的代王劉恆卻接到了滿朝文武希望他即刻赴京登基稱帝的邀請。按說劉恆白撿一個皇位該高興才是,然而這時薄姬卻提醒兒子注意:天下沒免費的午餐,事出反常必有妖——明明平定諸呂之亂是劉襄、劉章的功勞,而他們卻沒被滿朝文武擁立為帝,只有一種解釋就是朝臣們並不希望立這兩位炙手可熱的強勢人物為君,之所以選擇劉恆恰恰是看中薄姬母子長期以來在不受寵的局面下養成的寬厚作風,也許在他們看來劉恆是一個比較容易控制的君主。如果這時劉恆心急火燎地前往長安登基無異於告訴滿朝文武:自己對白撿的這個皇位實在是意料之外的無比高興,那麼大臣們就極有可能因此居功自傲,把劉恆當成自己手中的提線木偶。於是劉恆在母親薄姬的建議下不緊不慢地前往長安,到了長安附近後並不急於入城,而是先派自己的心腹親信提前入城控制京城的軍政大權,然後劉恆才從容入城。面對平定諸呂之亂的大功臣周勃時劉恆充分展示了老練圓滑的政治手腕:一方面他極力尊崇周勃以維繫朝政的穩定,但當週勃以有機密大事要求單獨求見時卻明確拒絕,以此告誡平定諸呂之亂的功臣集團切莫居功自傲,絕不允許他們搞任何特殊化。

劉恆正式登基後薄姬就有諸侯國代國的王太后升級為大漢王朝的皇太后。成為皇太后的薄姬吸取了呂太后專權的教訓,於是以身作則堅決反對後宮干政現象。相比呂氏家族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而言:薄氏家族僅僅只有漢文帝劉恆的親舅舅薄昭一人被封侯,這還是為了酬謝他多年來對劉恆的輔佐以及護送劉恆進京登基的功勞,而不是因為他作為薄姬的弟弟、劉恆的舅舅這一外戚身份。可以說劉恆得以成為大漢天子並開創文景之治在相當程度上也受到母親薄姬的影響,正是因為他繼承了母親薄姬那種不爭不戀不搶的低調謙恭做風才會在諸呂之亂結束後被滿朝文武擁立為帝,正是在薄姬的建議下劉恆以巧妙的政治手腕以外柔內剛的方式明確告訴滿朝文武絕不要試圖將自己當成提線木偶,正是因為薄姬的以身作則才是後宮干政、外戚專權的現象沒再重演,而薄姬這種清心寡慾與世無爭的處世心態恰恰契合了大亂之後休養生息的治國理念,漢文帝劉恆以及後來的漢景帝劉啟正是秉承這種清靜無為的理念與民休息才締造了文景之治。事實上生產生活水平的恢復自有其內在邏輯,有時對生產發展的最大促進作用並不在於政府做了什麼,而在於懂得不該做什麼,儘量少折騰有時就是最大的促進支持。其實仔細想想我們今天的市場經濟不正是強調尊重市場自身內在邏輯規律,儘量減少行政對市場的干預力度嗎?這正契合中國古人無為而無不為的黃老哲學,薄姬用她的一生親身踐行了這種思想理念,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正是她這種不爭不戀不搶的低調謙恭做風使自己和兒子得以在波橘雲詭的政治鬥爭漩渦中存活下來。相比之下戚夫人則不識時務、過於高調,以致於使自己的意圖過早暴露在自己的政治對手面前,而她自己又不善於籠絡人心,最終以一己之力對抗老謀深算的呂雉,這就註定了她最終的悲劇命運。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世上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呂后殘忍殺害戚夫人,固然是呂后不對,但是戚夫人確實也有很多做得不好,或者說做得不恰當的地方。有哪些地方呢?(呂后與戚夫人)

第一,戚夫人得劉邦寵愛也可以,但不要求專寵。

在劉邦徵對定陶,獲得戚夫人以後,戚夫人就隨劉邦南征北戰,獲得劉邦無限的寵愛。後來劉邦建國當皇帝以後,這種寵愛依然沒有改變。而且幾乎同時,劉邦對呂后從此不聞不問。

我不是說戚夫人不該追求劉邦的寵愛,畢竟那是每一個妃子都祈求的東西。但是她至少應該勸劉邦到呂后那兒去住一住。其實最安全的,就是到呂后那兒去住。畢竟呂后年老色衰,劉邦不可能再重新對她產生興趣,最後劉邦還會大部分時間回到她戚夫人身邊。這樣一來,戚夫人既討好了呂后,又不危險,還可能獲得劉邦更大的寵愛。

(劉邦劇照)

第二,戚夫人讓劉邦封兒子劉如意為王可以,但不要封為趙王。

這個趙王本來是張敖擁有的。張敖是呂后的女婿。劉邦對他這個女婿實在是薄情寡義,劉邦去張敖那裡,張敖對他非常恭敬,他反而對張敖非打即罵。劉邦這樣搞,其實就是要逼張敖造反。結果張敖沒造反,張傲的部下造反了。張敖受牽連,他這個趙王就給拿下了。

張敖的趙王被拿下以後,劉邦就封給了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

我不知道劉邦封劉如意為趙王,是不是戚夫人這麼要求過。如果她這樣要求過,這肯定是不對的,因為這明顯得罪了呂后。如果她沒有這樣要求過,是劉邦自覺的行動。那他也應該勸說劉邦別這麼幹,以免結怨呂后。

(劉盈劇照)

第三,戚夫人想改封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也可以,但不能只求劉邦。

古代的嬪妃,誰都想讓自己的兒子當皇帝。畢竟自己的兒子當皇帝和別人的兒子當皇帝,那待遇是千差萬別。有些人指責戚夫人不該動這個念頭,我反而覺得這一點無可厚非。

但戚夫人沒做好的地方在於,她只是一味地去求劉邦,向劉邦哭鬧。這有什麼用呢?劉邦又不是不同意。劉邦是同意的,關鍵是大臣們反對。如果戚夫人想把這件事做好,她就應該去拉攏大臣。

戚夫人並不是不能做到這一點。他一直在劉邦身邊,劉邦又很聽她的話。她從劉邦那裡給大臣們撈點兒好處,讓大臣們感激她,這對她來說並不是難事。

如果能有幾個大臣勸劉邦改立劉如意為太子,劉邦要想做好這件事,阻力就會減少很多。

戚夫人不這麼做,只一味在劉邦面前哭鬧,讓劉邦身上的壓力非常大。他雖然是皇帝,總也不能一意孤行吧。

看看人家呂后是怎麼做的,人家請商山四皓來給劉盈助陣,而不是隻在劉邦身上死纏爛打。這就是智慧,這就是差別。

(呂后專權)

第四,戚夫人被呂后罰去做苦力,發牢騷可以,但別拿自己兒子來發牢騷啊。

那時候劉邦都已去世,劉盈已經當了皇帝,呂后權傾天下。你戚夫人這時候就是砧板上的魚肉,你最好的就是什麼也別說,悶著頭,把餘生渡完就算了。而且,只要能熬到呂后去世,你還是有再出頭的時間的。

可是戚夫人,一邊舂米,一邊還唱歌發牢騷。發牢騷也可以,但你別拿自己的兒子來唱歌啊,說什麼兒子在外面當王,我當孃的在裡面幹苦力。你這不是提醒呂后,讓她趕緊把劉如意給殺掉嗎?

顯然,戚夫人是一個有過分慾望,但又不夠聰明的女子,她最終走到非常悲慘的境地,確實,自身也有不少問題。


張生全精彩歷史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關於戚夫人和呂雉的這一樁歷史糾紛,無月在之前的問答中已經有所提及,很多讀者的觀點也基本與無月一致。

那就是,戚夫人和呂雉的糾紛屬於政治鬥爭,戚夫人最後的下場是政治鬥爭失敗的結果。

後世很多人覺得戚夫人可憐,戚夫人也確實可憐,被呂雉做成了“人彘”,聽聽就讓人害怕。因此普遍認為戚夫人是弱者,而呂雉則手段殘忍,心狠手辣。

其實假如當初劉邦廢太子成功,劉如意成功做上太子,呂雉會是什麼下場呢?恐怕也不會太好。

呂雉對戚夫人最狠,說明戚夫人最讓她生氣,兩人的鬥爭由來已久。而再看看薄夫人,不但毫髮無傷,最後還做上了太后,可見,呂雉並不是一個濫殺的人。

戚夫人希望讓劉如意登上帝位,理由無可厚非,可惜手段不夠高明。

戚姬在劉邦的嬪妃中,幾乎沒有什麼政治資本,她有的僅僅是一個兒子和一個做皇帝的丈夫。

她的手段也很簡單,就是吹枕邊風。憑著年輕漂亮,仗著劉邦的寵愛,希望能將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立為太子,這既是為了劉如意的將來,也是為了保全自己。

可惜,呂雉這個對手太強大。

呂雉擁有其他嬪妃不具備的政治基礎,沛縣集團的老夥計們都和呂雉很親近,也很尊敬她。勇猛的樊噲還是呂雉的妹夫。劉邦幾次提議換太子,都是遭到了重臣們的反對而擱淺。

在這過程中,呂雉和戚夫人兩人,明槍暗箭,你來我往,仇隙早已越來越深,只是因為劉邦仍在,兩人未正式撕破臉皮而已。

戚夫人應該沒想到,劉邦到死了也沒把劉如意立為太子,更沒想到劉邦死的那麼快。

劉邦一死,呂雉立刻大權在握。都說“只有當潮水退去,才會知道誰是在裸泳”。戚姬此時就彷彿在政治的大海中“裸泳”,立時敗下陣來!

政治不只是男人的世界,女人之間也存在政治。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如果有幾個俗語來形容戚夫人,那就是“富貴顯中求”,還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戚夫人豈能不知道,她這樣跟呂后爭太子之位,一旦失敗了,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她當然知道的,呂后也知道,一旦是呂后失敗,呂后的下場也好不到那裡去。

當然,應該不會像呂后那樣,呂后做得比較絕,劉邦原來有八個兒子,最後只剩下兩個兒子了。

我們來看看戚夫人和呂后各自有什麼優勢。我們先來說呂后的,呂后的優勢有三條,第一,呂后是嫡妻是皇后,劉盈是嫡長子。第二,呂后與蕭何、曹參、樊噲他們都是來自沛縣。第三,呂后的個人能力很強,這個從後面的呂后時期就可以看出,司馬遷寫的是呂后本紀,與劉邦本紀、項羽本紀並列。

那我們再來看看戚夫人的,戚夫人的優勢就只有一條,那就是劉邦的寵愛,因為戚夫人年輕貌美,能歌善舞,而且劉如意長得更像劉邦,劉邦內心還是想立劉如意為太子的。

那戚夫人是不是一點機會都沒有呢,或者勝算很低呢?並非如此,從呂后的表現就可以看出,呂后一直很擔心劉邦真的廢劉盈,改立劉如意,當劉邦跟群臣商議這個事情的時候,周昌表示了強烈的反對。

而呂后聽說了周昌跟劉邦的對話後,就專門找到周昌,拜謝說:如果不是你據理力急的話,太子就基本被廢掉了。我們知道,呂后是一個很強勢的人,如果不是事情十分危急的話,呂后斷不可能如此的低姿態。

而後來呂后問計於張良,張良讓太子請出商山四皓,劉邦看到了商山四皓,認為自己都請不出來,而太子竟然能請出來,看來太子的羽翼已豐,已經不能再動搖了。

戚夫人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這個時候是西漢初年,而劉邦是一個理性的人,劉氏王朝還沒有那麼的穩,如果碰到的是漢景帝和漢武帝,那麼太子劉盈可能就像慄太子和衛太子了。

其實,戚夫人還有另外一個機會,那就是劉邦最後的幾個月,劉邦派周勃和陳平去殺樊噲,為什麼劉邦要殺樊噲這個妹夫呢?樊噲的功勞是十分大的,而且還在鴻門宴救過劉邦。

原因很簡單,有人跟劉邦說,樊噲和呂后打算在劉邦百年後,圖謀不軌,而劉邦一直很痛恨呂后的干預朝政,劉邦要殺樊噲,說明劉邦下了決心,可惜的是,劉邦沒多久就死了,戚夫人就徹底沒有機會了。


歷史簡單說


戚夫人的確是歷史上一個比較悲劇的女人,那麼戚夫人會有這樣的悲劇,是她自己太傻還是因為上位手段不當呢?其實這兩個都不是,戚夫人傻嗎?如果真的傻她也混不到那個位置,那麼是因為上位手段不當嗎?其實戚夫人上位手段很正常,這兩個都不是她死那麼慘的原因。

首先第一個戚夫人上位很正常,呂后已經年老色衰,劉邦喜歡年輕的無可厚非,這一點呂后心知肚明,所以說她也沒說什麼,戚夫人上位是非常順利的,呂后並沒有阻攔她,劉邦曾經一度沉迷於戚夫人,整日和戚夫人混在一起,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戚夫人心思多了起來。

劉邦其實一直不太喜歡太子,劉邦認為自己的兒子不像自己,太過懦弱,劉邦一直有想換太子的想法,當然劉邦從來沒說過,戚夫人主動提出讓自己的兒子做太子,並且整日給劉邦灌輸這個想法,劉邦最終動搖了,決定換太子。

這個時候呂后才開始重視她,也是這個時候她才真正的成了呂后的敵人,最終換太子的想法當然沒有成功,要知道呂后可是跟著劉邦打天下的女人,她的勢力是很強的,更何況她的兒子繼承帝位完全符合規矩,在這一點上劉邦是鬥不過她的,所以戚夫人沒能如願。

劉盈登基之後,戚夫人被打入冷宮,其實事情本來就這麼結束了,可是戚夫人卻不識時務,每日謾罵呂后,最後呂后一怒之下將其做成人彘,戚夫人的悲劇,不是她太傻,也不是她上位手段不當,而是她自己不識時務。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我認為既不是戚夫人傻,也不是她上位手段不當,而是成了劉邦的替罪羊。

在後期,劉邦和他老婆呂雉,是有很多衝突的。比如,想把已經結婚的魯元公主嫁到匈奴,想換太子,想把魯元公主的丈夫全家處死。

嫁公主到匈奴和親,非要嫁長公主,這就是一個毛病。而且呂后只有兩個孩子,一兒一女。可劉邦他有很多兒女的,你要說他是無意中選一個,恐怕怎麼都說不過去吧。

後來,又把魯元公主全家都抓起來,想要以“謀反”的罪名,全部處死。呂后為這兩件事,整天哭哭泣泣。最後,當然是查無實據,把人放了。

關於換太子,才是真正要命的事。從整個古代歷史上,就找不出兒子被廢,能不連累母親的。母以子貴,可不是說說而已。整呂后的女兒,可能說是“誤會”。整呂后的兒子,那就是真的要命了。所以,當呂后聽到周昌駁回劉邦廢太子的提議,向周昌下跪感謝。

如果劉邦真要換太子,就不可能選戚夫人的兒子。戚夫人的兒子,年齡太小,智慧也不算出眾。也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支持劉邦換劉如意當太子。

劉邦可以說拿戚夫人當槍使,呂雉同樣拿她當槍使。劉邦死後,呂雉報復戚夫人,殺死劉如意和戚夫人。全部都讓自己兒子,孝惠帝看著。這不知道是怎麼想的。總之,目的是沒有達到,反而逼死了孝惠帝。這恐怕是呂后沒有想到的。


歷史八卦陣


宮庭爭奪上位。如同一線與敵相殺。兇狠果敢便有機會迎來政治上轉折的開始。歷史中戚夫人容顏漂亮,獨受劉邦專寵,明目仗膽挑戲呂后。甚至進言劉邦答應立如意為太子,劉邦也曾欲廢太子,但廢太子這件事上,得到滿朝臣子反對。故呂后才有機緣找臣子獻計才使劉盈立於不被太孑作


廢。

顯然得到大臣支持的呂后穩拿勝卷,贏了戚夫人一局,所以要成就大事戚夫人缺少謀略,沒有形成自己集團鞏固地位,與眾賢臣配合奪取呂后母子定位的方針策略。戚夫人雖不傻,但沒有將才智聰明發揮到極限或適當的溫度。本應藉助劉邦的寵愛戚夫人制呂后悲殘境地也是輕而易舉,但戚夫人不會握權應運到確切,所需培養靠向自己的王權大臣,所以幾次廢太子終不成功。

試想,階級爭奪要有聚精會神的頭腦,否則縱然幹般寵愛驕傲一世,但回頭一瞬間。讓吃盡了牢門堅苦的呂后對劉邦改立太子雖絕望,但呂后俠帶堅強,遊力說服大臣保留太子,結果呂后成功上位。但呂后對戚夫人沒有太過處置傷及性命,只是將戚夫人貶做侍婢,對戚夫人所生劉如意刪封代王,也算平安無險。

可嘆戚夫人不識時務,竟終日干活之餘唱了《春歌》孑為王,母為虜、、、、、、這首動聽楚歌,傳到呂后這邊勃然大怒,下令慘處戚夫人身亡,如果戚夫人甘心受牢囚壯態生活,不自做濺至少劉如意也許還是代王,等到呂后年老西歸去,劉如意有翻盤的機會也不是不可。

讀者是否記得劉盈欲知呂后殺害劉如意,故與劉如意相伴同居吃住,時刻不離如意左右,看得出劉盈疼愛弟弟劉如意十分在心,那麼戚夫人安然平靜的做奴隸生活,或許等到呂后死亡,劉如意求助劉盈釋放母親出牢門,盡有希望,或許劉如意借自己力量等待時機又能成功續寫歷史的章節。

至此,很大程度上,戚夫人悲劇的發生,與戚夫人自己操做有關,不理智行事,加快了呂后處置戚夫人的罪惡應早爆發。


蔚風清雲上青天


其實,導致戚夫人悲劇的真正原因是劉盈的不合格。

漢十二年四月,西漢開國皇帝劉邦駕崩,太子劉盈襲號為帝,史稱孝惠帝。

在中國歷史上,孝惠帝的名聲還算可以,被貼的標籤是「仁弱」,但這個仁弱之主,實是悲劇製造者。

劉盈稱帝后不足一年,趙隱王劉如意即在劉盈的宮殿內被呂太后鴆殺,隨即,劉如意的母親也被呂太后做成了「人彘」。

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趙王少,不能蚤起。太后聞其獨居,使人持鴆飲之。黎,孝惠還,趙王已死。

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燻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居數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孝惠見,問,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餘不能起。

很多讀者認為,劉如意母子之死,是奪嫡失敗的必然結局。我甚至見到一些網友發帖,稱戚夫人的悲劇,實乃咎由自取。

其實,從《史記》的諸多記載來看,戚夫人之所以起了奪嫡之心,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作為儲君的劉盈不合格

而且,戚夫人雖有奪嫡之心和奪嫡之舉,但從沒有加害過劉盈,更沒有在奪嫡中作弊,實屬難得。

另外,奪嫡失敗後,戚夫人也安心接受了奪嫡失敗的結局。

所以,戚夫人的悲劇,絕不能說是咎由自取。

  • ①廢太子是劉邦自己的想法。

《史記·呂太后本紀》中,明確記載了,在戚夫人有了奪嫡之心前,劉邦即有了廢太子的念頭:

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

司馬遷說得很明白,在性格和能力上,劉盈跟劉邦的差別很大,在司馬遷筆下,劉邦的性格是這樣式的:

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劉盈唯一像劉邦的地方,便是「仁」,最不像劉邦的地方,便是「弱」了。

劉邦出生於普通人家,但卻跟父親兄長很不一樣,不屑於做農活,平素裡總是一副做大事的樣子。因此,雖然只在家鄉當了個亭長,但卻特別吃得開。

可這劉盈,雖然生於帝王之家,但總是給人一種虎父犬子的感覺。最明顯的,便是英布造反時,劉盈和呂后的表現。

漢十一年,黥布反,上病,欲使太子將,往擊之。

劉邦即皇帝位後,臧荼、韓信、韓王信、陳豨、彭越等人相繼謀反或被控謀反,劉邦都親自前往。

這一回,英布謀反時,年過六旬的劉邦既老且病,所以想讓太子作為統帥,前去平叛。

但劉盈和呂后,卻接受了商山四皓的建議,躲避平叛。

黥布,天下猛將也,善用兵,今諸將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將此屬,無異使羊將狼,莫肯為用,且使布聞之,則鼓行而西耳。上雖病,強載輜車,臥而護之,諸將不敢不盡力。上雖苦,為妻子自強。

說了這麼多,中心思想只有一個,太子怕死更不能死,而老皇帝已是行將就木之人,為了妻子和兒子,理應拖著病軀,跟英布拼命,為大漢江山的穩定繁榮,盡最後一份力。

呂后按照商山四皓擬好的說辭,到劉邦面前一頓哭訴,劉邦只好改變主意,罵著說:

吾惟豎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

此時的劉邦,已是傷心到極點。

劉邦年老體衰,將不久於人世,而作為接班人的太子,連前往前線平定叛亂的的勇氣都沒有,這麼弱的太子,將來真的能當好一個皇帝嗎?劉邦的心裡一點底都沒有。

劉邦平定英布叛亂後,回到故鄉豐沛,與鄉親們縱酒時,寫下了一首千古悲歌《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始終道盡了劉邦的彷徨與恐懼,如今,自己還活著,威加四海,但自己很快就要死了,自己死了以後,又能有誰來幫著劉盈守天下呢?

為了不使自己創下的帝業毀在劉盈的手中,劉邦回到首都後,更要廢太子了。

漢十二年,上從擊破布軍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諫,不聽,因疾不視事。叔孫太傅稱說引古今,以死爭太子。上佯許之,猶欲易之。

  • ②廢太子一事上,戚夫人僅僅是在劉邦跟前哭訴而已。

劉邦有了廢立太子的念頭後,戚夫人也並沒有聯合朝中任何一方勢力,她所做的,僅僅是在劉邦面前哭訴而已。

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如意立為趙王后,幾代太子者數矣,賴大臣爭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廢。

很明顯,戚夫人僅僅是哭訴,沒有其他的舉動,別說是聯絡朝中老臣了,恐怕連輿論都沒搞過。

妥妥的白蓮花形象。

據《史記》和《漢書》中的記載,戚夫人能歌善舞,藝術修養極高。奪嫡失敗永巷為奴時,戚夫人還創作了《舂歌》引導輿論。

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幕,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

在戚夫人藝術修養和美妙歌喉的加持下,《舂歌》的發表,將輿論引向利於戚夫人的方向。

如果在奪嫡時,戚夫人不只是哭訴,而是像發表《舂歌》這般引導輿論,又將如何呢?如果戚夫人像呂后謀求張良幫助那樣謀求朝臣的幫助,又將如何呢?

或許戚夫人也未必能在奪嫡中勝出,但劉盈也不會贏得那麼穩!

用現在流行的話說,在奪嫡一事上,戚夫人的做法,已是很「佛系」了。

如果我們能拋開嫡庶立場來看戚夫人的奪嫡,或許會有一種感覺,戚夫人的哭訴,應不僅僅是為了劉如意登上帝位,更是在替劉邦擔心,擔心劉邦辛苦打下的江山被糟蹋了。

在徵英布一事上,作為太子的劉盈,的確沒表現出一個與帝王相稱的樣子,完全沒有主見,一切都聽從安排,哪有一點人主的樣子?

打仗,打的既是兵士,更是糧草,淮南王英布,只是一介武夫,舉事又倉促,哪能跟具有強大後勤保障的漢中央政府相抗衡?如果劉盈上前線,採取劉邦對付項羽的辦法,耗都能把英布耗死。

一旦劉盈順利平定英布,對外宣示了肌肉,太子之位自然穩固。可惜啊,劉盈完全沒有這樣的格局。

  • ③商山四皓不出山輔佐劉邦的原因,怕是本事不濟。

正當劉邦廢太子意願愈來愈強烈之時,劉盈帶著商山四皓出現在劉邦的面前。

劉邦見到商山四皓,很是驚訝,忙問:

吾求公數歲,公闢逃我,今公保自從吾兒遊乎?

四人異口同聲地回答劉邦:

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竅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

此話說得冠冕堂皇,劉邦都覺得自己信了,於是向商山四皓陪好話;

煩公幸卒調護太子。

劉邦的確有輕士善罵的毛病,但對於真正有才能的飽學之士,劉邦卻又很是尊敬。

就拿酈食其來說吧。

劉邦初見酈食其的時候,正在洗腳,惹得酈食其很不高興,酈食其把劉邦一頓訓,劉邦也針尖對麥芒,罵酈食其為「豎儒」,然後,酈食其又用言之有據的道理把劉邦一頓訓,劉邦就老實了,畢恭畢敬地接待了酈食其。

於是沛公輟洗,起攝衣,延酈生上坐,謝之。

既然商山四皓能夠聽說劉邦輕士善罵,想必也能聽說劉邦對張良、酈食其、陸賈等人的尊敬,也當知道劉邦尊敬這些人的原因。

因此,我猜想,商山四皓之所以不出山,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商山四皓自知本事不濟,遠不及張良、酈食其、陸賈、陳平、婁敬、隨何等人。

在歷史上,商山四皓最主要的功勞便是給劉盈撐門面,唯一的計策,便是避免了劉盈親至前線,但不讓劉邦上前線這事,格局很小。

固然,生命是權力的根本,如果命都沒了,權力也自然沒了,所以劉邦、劉盈這一類人物,理應惜身。

但另一方面,權力也是靠真刀真槍拼出來的,也是靠不怕死的精神拼出來的。

當年,大家商量推舉起義帶頭人的時候,如果劉邦像陳嬰一樣惜身,還有稱王稱帝的機會嗎?

當年,項羽屯兵鴻門,如果劉邦怕死,不敢去,能化干戈為玉帛嗎?

當年,如果不是劉邦膽大心細,和夏侯嬰自稱使者,闖入韓信軍營奪了韓信的軍隊,漢軍能復振嗎?

劉邦的成功,可不僅僅是靠貪生換來的,劉邦貪生的同時,更有不怕死!

正因為劉盈的表現不合格,所以劉邦才要多次改立劉如意為太子!

正因為劉盈的表現不合格,所以呂太后才先毒殺了劉如意又禍害了戚夫人,隨後還差點毒死劉肥。

所以,我認為,劉盈就是個悲劇製造者。

試想,如果劉盈像劉邦一樣強大,劉邦還會有改立太子心嗎?如果劉盈像劉邦一樣強大,呂后還擔心彭越被貶為庶人後作亂嗎?如果劉盈像劉邦一樣強大,呂太后還有必要用下三爛的手段對付劉如意和戚夫人嗎?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呂太后本紀》、《史記·留侯世家》、《漢書·外戚傳》。

我是金戈,如果你覺得我這篇回答有那麼一絲道理,請給我點個贊!如果你希望繼續看到我的回答,請在點擊上方的關注按鈕或在微信上搜索“jin_sg”關注我的公眾號。


遙望燕園


自古以來,宮廷鬥爭就充滿了血腥和暴力。戚夫人的悲劇是因為她處於宮廷鬥爭的漩渦中,導致沒有選擇的餘地!

呂后這個人心狠手辣,而她又是劉邦的嫡長子劉盈的母親。

如果不出意外,劉盈將會在劉邦百年之後登上君位,而呂后也會成為權傾朝野的太后。劉盈這個人生性軟弱,所以他一定會成為正在壯年時期的母親呂后的傀儡。

而呂后這個人對待她的敵人無所不用其極,她一定會對威脅到自己的人痛下殺手。事實也是如此,呂后在劉邦死後幾乎將劉邦的兒子斬殺殆盡。除了戚夫人,其他夫人可沒有和呂后爭權奪位!

所以,作為劉邦的寵妃之一的戚夫人,就不得不想一想自己將來的歸宿了。

戚夫人也是非常的聰明的,她知道劉邦死後,呂后一定會對自己和自己的兒子下毒手。

既然戚夫人已經無法避免和呂后的衝突,她只有兩個選擇,坐以待斃,或者趁劉邦還在的時候,利用劉邦的手,將自己的兒子扶上太子之位,使呂后無法對付自己!

戚夫人選擇的是第二個方案,放手一搏。

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是劉邦的第三個兒子,他雖然年齡和劉盈相比差了好多,但是也已經逐漸長大。而劉如意是劉邦最得意的兒子,他性格和劉邦很像。所以,戚夫人就利用劉邦對自己和劉如意的寵愛,試圖讓劉邦廢除劉盈,立劉如意為太子!

但是顯然,戚夫人無法撼動呂后的地位,因為朝中呂后根基深厚。所以最終,戚夫人被折磨致死!


歷史風暴


戚夫人,漢高祖劉邦的寵妃。出生日期不詳,死於公元前194年,被呂后迫害致死。歷史上有關戚夫人的記載並不多,但從隻言片語中可見戚夫人與呂后是完全不同的女子。她溫柔小意,美貌、善舞,深得劉邦歡心,她與兒子如意的資本都來自劉邦的寵愛,而沒有足夠的政治資本,這是她出身所限,也是她的身份地位所限。戚夫人自身的智慧和後宮手段是無法和有長遠政治眼光、有深厚政治積累的呂后相抗的。

戚夫人,名戚懿,祖籍山東定陶(今山東菏澤市定陶縣)。家境貧微,出身奴籍。公元前206年,劉邦與項羽戰爭不斷。劉邦相對佔上風,在定陶休整。戚懿的主家想討好劉邦,就準備從自己的下人中挑選美女進獻。戚家本不想獻女,誰知母親病重,戚懿去向父親討錢時被主家發現。主家使計殺死了戚父,戚母也病死。可憐的戚夫人只能被當做禮物送給劉邦。戚夫人柔弱、溫柔,與性情堅強的呂雉十分不同,劉邦很是寵愛。而且,戚夫人多才多藝。她精通舞蹈,會跳劉邦喜歡的“楚舞”,又極善“翹袖折腰之舞”。她還是歷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女棋手。可見她領悟力強,十分聰慧。她為劉邦生下了一個兒子,相比較呂后的兒子劉盈在劉邦面前的木訥,她的兒子更為活潑、機靈。劉邦十分愛護,取名為“如意”。劉邦在長期偏愛戚夫人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也覺得如意比較像他,而更喜歡如意。戚夫人也清楚地知道,如果自己的兒子登不上皇位,劉邦死後,深受寵愛的她肯定逃不過呂后的折磨。所以,她給劉邦吹枕邊風,想要改立如意為太子。這讓呂后更加痛恨她。劉邦被說動後,先是封如意為趙王。後突然在早朝上詢問朝臣是否可以立如意為太子。朝臣是更屬意呂后的兒子,首先,遵循嫡長子的繼承規則;其次,呂后在西漢建國過程中所受的苦難,以及建國初期為鞏固政權做出的努力,也都被看到眼裡。宰相周昌帶頭反對,此事不了了之。但呂后知道後,看到這件事的嚴重性。她與張良商量對策,想法設法找到了劉邦一直想請出山的終南山的商山四皓為皇太子保駕護航。果然,這四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讓劉邦改變的主意。劉邦也只能在臨死之前,為如意找一位能臣宰相跟隨他去封地。但戚夫人還留在宮中。劉邦死後,呂雉掌權,戚夫人求死不能,被關在冷宮裡,身戴枷鎖,日日搗米。戚夫人還寫出了《舂歌》來感嘆自己的悲苦生活。後來呂雉召回如意,並毒殺了他,還砍掉了戚夫人的雙手雙腳,挖去眼睛,弄成啞巴,製成人彘。這還不夠,還扔到了茅廁中。她的下場不可說不慘絕人寰了!這就是古代權力鬥爭的殘酷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