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團裝備100挺機槍,抗日戰爭時,真的有部隊能做到嗎?

一個團裝備100挺機槍,抗日戰爭時,真的有部隊能做到嗎?


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的武器較差。不光缺乏坦克、大炮等重型武器,甚至連迫擊炮都十分短缺,以至於輕重機槍成為了很多部隊唯一可以依賴的“重武器”。在不少抗日劇中,有很多機槍集中使用的場景,那麼真實歷史上一個步兵團能裝備100挺機槍嗎?


抗戰時的步兵團,一般是2000人左右,少的有一千多甚至大幾百,多的也有超過3000人的。雖然各部隊在機槍的裝備量上多少不一,但還真有部隊可以基本達到100挺的標準。

一個團裝備100挺機槍,抗日戰爭時,真的有部隊能做到嗎?


首先是中央軍的調整師部隊,在全面抗戰爆發前基本完成了20個師左右的調整。在網上,這類部隊也多被稱為是“德械師”。其實“德械師”並不很德械,但是在輕重機槍等裝備量上的確是比較充裕的。


其輕機槍可以裝備到班,每個步兵連有9個步兵班,這就是9挺輕機槍,每個步兵團有9個步兵連,這就是81挺輕機槍。而當時的一個步兵團有3個步兵營,每個營有一個重機槍連,裝備6挺重機槍。這樣3個機槍連一共就有18挺重機槍。


一個團裝備100挺機槍,抗日戰爭時,真的有部隊能做到嗎?


一個步兵團的輕重機槍合計就有99挺,此外再加上團直屬隊中的部分輕機槍,一個團實際裝備的機槍數就超過了100挺。在最初完成調整的這些單位中,上述武器都是實編的,如36師的輕重機槍一共有427挺之多。而且中央軍的彈藥供應相對充足,機槍不會因為缺乏彈藥而淪為擺設。


36師在淞滬和南京作戰期間,其消耗了輕機槍彈869134發、重機槍彈514967發,僅僅是打出的機槍彈就比百團大戰期間,八路軍129師和晉察冀部隊兩大主力的全部子彈消耗多。而在南口作戰的第4師和第89師在短短十多天的作戰中消耗彈藥更巨(單位時間內)。


一個團裝備100挺機槍,抗日戰爭時,真的有部隊能做到嗎?


第4師輕機槍彈消耗了595611發、重機槍彈消耗35569發(疑少一位數);第89師消耗輕機槍彈113673發、重機槍彈消耗698845發。因此南口戰役湯恩伯部給日軍留下了機槍射擊兇狠的記錄,這同時也是巨大的子彈消耗所打出來的。


當時中央軍精銳在輕重機槍的配置和子彈的消耗上如此大方,主要有兩方面因素。


第一:30年代中前期,進口了大量的輕重機槍,僅以1936年為例,該年5月下的採購訂單中就有1.3億發子彈、1131挺重機槍、120挺高射機槍;第二:當時南京政府掌握的兵工廠中已經能生產機槍了,1936年生產生產機槍1006挺,另供應了大量子彈。


一個團裝備100挺機槍,抗日戰爭時,真的有部隊能做到嗎?


因為軍政部掌握了外援、外購武器及國產武器的調配,而軍械優先供給中央軍。因此在抗戰中期,中央軍的精銳依然能維持每個連9挺輕機槍、每個營6挺重機槍,每個團100挺左右機槍的配置。


抗戰後期,美國援助的抵達一方面直接供應了很多部隊的裝備,另一方面也使得國產軍械的質量、產量提升,如1944年兵工署各廠生產捷克式機槍達13574挺,足夠使得167個步兵團配齊9挺輕機槍。


在裝備更好的中國駐印軍中,不僅營屬機槍連的重機槍提升到了8挺,步兵連還大量配備了衝鋒槍,自動火力是非常猛的。抗戰中,除了中央軍之外,一些地方軍在全面抗戰初期的機槍配置也不俗。如29軍的一些部隊,在駐守平津的數年時間中,即大量更新了軍備。


一個團裝備100挺機槍,抗日戰爭時,真的有部隊能做到嗎?


如29軍38師部隊中每個步兵連配置了6挺輕機槍,其每個步兵團有12個步兵連,便裝備有72挺輕機槍。但38師的重機槍裝備較少,團直轄1個裝備4挺重機槍的機槍連,這樣一個團便裝備有76挺輕重機槍,配置也不俗。


而龐炳勳的第3軍團,全軍團僅有39師的4個正規團、1個補充團及部分直屬部隊,總計13000人。但就這5個團卻裝備了輕重機槍660多挺,除了直屬隊的裝備外,平均每個團裝備的輕重機槍數超過了100挺。另外還有東北軍,這支軍隊的裝備曾經是中國軍隊中最豪華的。


一個團裝備100挺機槍,抗日戰爭時,真的有部隊能做到嗎?


其一個步兵連就裝備有12挺輕機槍,每個步兵團有12個步兵連,此外還有1個裝備12挺重機槍的機槍連,這一個團裝備的輕重機槍數可想而知。


不過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軍失去了軍火供應基地,此後的裝備不如之前,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全面抗戰初期其裝備仍然不算差,有的團湊出100挺輕重機槍問題不大。


一個團裝備100挺機槍,抗日戰爭時,真的有部隊能做到嗎?


當時的滇軍裝備也不錯,其一個連也能裝備9挺輕機槍,有的資料甚至稱其中三分之一的機槍為重機槍,滇軍的步兵營也有個6挺制的重機槍連。而且滇軍的步兵團還有2挺高射機槍和護旗排的2挺輕機槍,一個團裝備的機槍數也不少。


不過上述的地方軍在經過了全面抗戰初期的巨大消耗後,原有的武器大量被消耗,而又沒有自己的軍火來源,因此只能依賴軍政部的補充。


但是軍政部優先補充的是中央軍嫡系,對這些地方軍巴不得讓其消亡,因此補充的質量和數量均不佳。所以一些全面抗戰初期表現很好的地方軍在抗戰中後期反倒是素質平平了,這其中與武器裝備也有著莫大的關係。

一個團裝備100挺機槍,抗日戰爭時,真的有部隊能做到嗎?


值得一提的是抗戰中裝備機槍最多的團恐怕是新四軍老6團了。1938年該部挺進蘇南,之後又進入寧滬鐵路兩側長江三角地帶的東路地區,這一區域曾是當年淞滬會戰的戰場。當年因蔣介石命令混亂,大軍的有序撤退淪為了潰敗,眾多武器遺失在了民間。


老6團一方面收集民間武器,一方面抗擊日軍繳獲武器,竟裝備了大量機槍。該部在向兄弟部隊支援了100多挺機槍後,依然能做到班有輕機槍的配置,可見其在調配武器之前的機槍配置該有多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