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返老還童》,假如你的人生可以倒敘,會更美好嗎?

關於長生不老這件事,在我國的文學作品上屢見不鮮!像《西遊記》吃一顆就能活四萬七千年的人參果,嫦娥因偷吃西王母的長生不老神藥,被罰獨守月宮。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古今中外,無數人都希望能夠長生不老,卻都是徒勞無益,更不要說返老還童了。


而這部電影《返老還童》又名《本傑明·巴頓奇事》英文名為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以一種人生倒敘的方式,開啟了一場奇幻的人生!


電影上映後,次年便榮獲了第 81 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化妝、最佳藝術指導三項大獎,與我而言,我認為實至名歸,這部電影的除了藝術感以外,還有許多值得引發深思的地方。


電影《返老還童》,假如你的人生可以倒敘,會更美好嗎?


記得,馬克吐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們能出生8O歲,然後逐漸接近18歲,人生一定會更美好。 我想,也許正是這句話啟發了菲茨傑拉德寫出了一個違反人類自然規律的《本傑明的奇幻旅程》。後被好萊塢知名導演大衛芬奇於2008年底改編拍攝成同名電影。


電影《返老還童》,假如你的人生可以倒敘,會更美好嗎?


整部片子片長約2小時30分,敘事時間從1918年直到2003年 ,整部電影如同普通的紀錄片一樣,在娓娓道來的述說中,我們以旁觀者的身份看到了一群平凡人物的生命體驗 ,也能體驗到本傑明倒敘人生的哀傷與孤獨。


本傑明的親情

從本傑明的出生開始說起,他從出生就意味著悲劇的開端,他的母親難產去世,而他的父親陷入了悲痛欲絕,也將這種情緒映射給了無辜的本傑明,所以便遭到了父親的遺棄。


電影《返老還童》,假如你的人生可以倒敘,會更美好嗎?

這是本傑明的父子之間的淡漠而後當本傑明成為父親時,他的兒子羅斯科,粗暴地與父親本傑明相處,他不願承認看上去僅15歲的孩子臉,是他的父親。


在親情上,本傑明是孤獨而不被理解的,這也反應了社會上人們的固執己見以及包容性差的客觀現實。僅因為外在的表現,便輕易地否定了親情這一關係,將冷酷膚淺的人文色彩演繹得淋漓盡致,本傑明的一生中受盡了冷嘲熱諷,只能在孤獨的社會中踽踽獨行。


電影《返老還童》,假如你的人生可以倒敘,會更美好嗎?

本傑明的愛情

老態龍鍾的童年本傑明和天真爛漫的6歲黛西相遇,外在的相貌差異,在成年人眼中不可思議, 可孩子清明澄澈的心靈相互吸引,愛的種子悄然埋下。

本傑明到 17歲 (外貌則是五十多)開始闖蕩世界,告別時,愛情已在少年人的心底悄悄萌芽。


電影《返老還童》,假如你的人生可以倒敘,會更美好嗎?


當二十幾歲的時再相逢,他是40多歲的外貌,她則是花蕾一樣美妙,年少輕狂的喧囂靜止,埋藏在內心的愛終於激情噴發。飛蛾撲火般的愛情猶如璀璨的夏花,讓人炫目而短暫。


隨著妻子逐漸步入中年,臉上出現了歲月的痕跡,而看著自己的丈夫越來越年輕的臉龐,自卑感讓妻子想要逃離,婚姻的分崩離析隨著激情的褪去,只剩下了一絲絲苦澀與悲涼。


電影《返老還童》,假如你的人生可以倒敘,會更美好嗎?


這部電影和我們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當我們夢想著可以返老還童時,煩惱依然會殘酷地如期而至。而人生的真相則是僅需認識到人生的短暫與命運的有限,驚覺自己擁有的美好和幸福,才有可能體會漫漫人生路上的親情、友情、愛情敞開心胸迎接無法抗拒的命運變故。


電影《返老還童》,假如你的人生可以倒敘,會更美好嗎?


這部影片無疑是成功的,主題寓意深遠,將人生中值得思考的問題似信手拈來,又化於無形中。好的影片也許就是這樣的,舉重若輕深刻而不晦澀,感人而不煽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