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酒精要繼續囤嗎?彆著急!先收下這份疫後投資指南!丨投資人說

嘉賓背景:

薛軼毅達資本合夥人

薛軼先生在醫療健康和智能製造領域擁有超過10年的基金管理和投資經驗,曾主持或參與過二十多個項目的投資,投資項目包括揚傑科技(300373)、晨化股份(300310)、傳藝科技(002866)、一鳴生物、艾迪醫藥、弘揚軟件、誼眾生物、優億醫療、皓元醫藥、愛得科技等。擁有中國藥科大學生藥學碩士研究生學位以及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生物工程)學士學位。

第一財經記者高遠(北京)

感謝薛總通過遠程的方式來接受第一財經的專訪,您有著很深厚的一個藥學背景,有很多在健康產業投資方面的成功經驗。目前疫情中,試劑盒和醫務人員這兩個缺口的矛盾仍然是比較突出的,從資本的角度來看,您覺得這反映在這個領域當中,目前投資是否仍然有一些空白或者不足?

安全可控的POCT快速檢測方法或將得到廣泛應用

毅達資本合夥人 薛 軼(南京)

這次的疫情它是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對於醫務防護人員或者說耗材試劑的需求的有幾個特徵,一個是時間緊,第二個是任務重、還有需求量大,那麼資源的緊張是非常正常的。我們以試劑盒為例,首先這次的試劑盒它並不是一個成品可以直接使用的,因為針對這次的新冠病毒需要針對它的基因序列進行快速的開發、設計、所以已經存量的已經有註冊證的產品是不能用的,需要快速開發。 其次試劑盒它都是有有效性的,它們市場定價也並不便宜,而且生產的週期不會很長,常規的儲備如果說很多的話,其實並不是一個最優的選擇。

第三就是試劑盒生產對於原材料的需求量並不會很大,產能衝刺其實相對而言是比較容易實現,關鍵是產能的調配,還有它的動員體系,就是我在一個應急性的產能需求情況下,能不能夠去實現這樣的產能的快速的提升。最後一個是對於試劑盒的質量控制,我們倒是覺得反而不能因為著急失去科學的原則。 傳統的PCR的檢測需要試劑盒的使用,也需要用到PCR實驗室。 而國內目前具備PCR實驗室的醫院,大部分是三級醫院,那麼就說試劑盒有了,但是你做實驗的實驗室,還有合格的操作人員卻不夠,樣本還是做不過來。可能這是現在一線檢驗遇到的一個非常大的問題。而且現在的PCR的方法,檢測的從樣本處理到出結果時間是比較長的,有3~4個小時時間。那麼這樣的一個時間的話,對於大樣本量的需求,實際上是捉襟見肘。一些所謂的快速檢測方法學的產品,可能會在基層會有巨大的應用,那麼這次疫情以後,應該會注意到POCT產品對於突發性傳染病診斷的作用,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需要這樣的企業在準確性、便利性、質量可控性,還有成本可控,這之間去找一個平衡。

第一財經記者 高 遠 (北京)

從目前看醫學專業的大學生培養一些普通專業的大學生的週期要更長。在一級市場投資的角度來看,您覺得這當中有沒有一些可以解決這種矛盾,又能夠實現有明確投資回報的這樣一些項目或者方式?

醫務人員培養是長期投入信息化手段或可協助提高醫技

毅達資本合夥人 薛 軼(南京 )

我覺得從醫務人員的缺口角度來看,其實是一個國家公共衛生服務和醫學人才培育體系的問題了。我們從資本的角度,我們確實看到在部分的醫療行業,比如說我們的口腔行業看到了一些企業在執業醫生的繼續教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包括一些新的技術,新的產品導入,他們扮演了很多重要的角色。

但是大部分的醫生的職業培訓,它首先它有一個資格認定的問題,什麼樣的機構有這個資格來培育醫生。第二個就是說醫技的提升,它培訓的方式中間就是說更重要的是要實戰的訓練,有沒有實戰訓練的機會,對於醫技的提升是有很大幫助的。現在基層醫療的數量現在是不足的,現在需要提升,那麼它的培養也是需要時間的,那麼這次疫情國家已經看到了,基層醫療的中間的問題,未來我相信一定會加大這方面的投入。通過醫療和信息化的一些技術層面的裝備層面的提升,來協助他們提高醫技,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向,醫療的或者醫生的培育,雖然說是個應急性的體系,但是它其實是需要長期的投入。

第一財經記者 高 遠 (北京)

對於防災物資設施的普及經歷了很漫長的過程,這次疫情之後,對於像口罩、消毒的酒精等都有了一番重新的認識,您怎麼看,一些常備家庭的防護設備用品普及的機會?

日常防護品或成為家庭常備但並不需要囤積

毅達資本合夥人 薛 軼(南京)

首先對於大家來說日常的防護,在這次的疫情結束以後,無論是它主觀上有這個需求,還是說從客觀上的要求來看,應該是更加重視的。但是我覺得這個裡面也要分類來看,你比如說家庭去常備一些口罩、消毒用品,我覺得是必要的。因為實際上也是一個培養我們衛生習慣的一個很好的工具,但是就是說是不是在每一個家庭都需要有護目鏡和防護服,我覺得如果說不是高危人群的話,沒有必要去囤積這樣的物資。

我覺得相對於囤積這樣的物資,更重要的應該是提高我們的公共衛生意識。因為這些很多的產品常備的概率還是比較低的,而且這些產品本身它也是有使用的有效期的問題。那麼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家用醫療技術,它的技術壁壘反而並不是很高,傳統來看的話,就是渠道和品牌更加的重要。企業它在大規模生產的條件下,能否保持良好的質量和成本管理,對企業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這個領域還是屬於一個強者恆強的這麼一個趨勢。創新的話並不是太容易,從公眾來說並不是很容易接受的,另外我覺得基礎的防護產能,關於物資囤積問題,就是中國在技術防護用品的產能水平,我認為是非常充裕的。中國在製造業大國在供應鏈所擁有的優勢,我認為在全世界來說都是非常強。這次疫情出現的這種物資的短缺,它是有多種因素所疊加的結果。

第一財經記者 高 遠(北京)

您認為投資者在選擇有關防疫相關的這些投資標的的時候,他應該注意哪幾個維度的指標?

防疫相關投資標的選擇要看研發投入和臨床數據

毅達資本合夥人 薛 軼(南京 )

從一級市場的投資者來看的話,醫藥類投資來看,在醫藥類投資的時候,還是更關注企業的儲備的產品線和它的研發能力,研發能力包括它的研發的投入,今天的包括科創板時代,確實非常看重企業的研發投入,還有它研發的效率,是不是在投入情況下能夠得到相應的產出?包括它的研發的水平,是一個低層次的研發,還是高層次的研發,那麼對於創新藥的企業來說的話,我們非常看重的還是臨床的數據。當然如果說從投資的角度來看的話,因為疫情它是一個公眾事件,它可能會有一個社會效應的問題。從投資角度來說的話,評估新藥潛力,我們肯定還是要評估它的藥物經濟學。最近我們看到在本次疫情中表現比較突出的健康醫療類的公司,當然不限於製藥企業表現比較好的企業,我覺得這個裡面一方面的因素是因為正好他們的產品是用於疫情的急需,另外我覺得還是得益於他們平時紮實的科研和生產能力,就是這種紮實的平臺生產能力的話,在這次疫情的時候就是一個練兵的時候,他們能夠快速應對,拿出高質量的產品出來,而且迅速的拿出來。

第一財經記者 高遠(北京)

遠程醫療的機會被很多投資人看好,但是遠程醫療目前的問題是,它仍然是依賴於醫療人才的服務才能夠解決問題,您認為構建一個基於全民數字遠程和非遠程一體化的進程是否會加速?

疫情後數據一體化的醫療服務體系或將加速建設進程

毅達資本合夥人 薛 軼(南京 )

我覺得這是一個必然事情,這次的話它的普及一定會加速。首先是,醫院端,這次疫情一定會成為醫院主動提供線上服務的一個催化劑,那麼有望解決資源分配的問題,因為很多醫院這次也是在主動的去申請相關的牌照,或者說政府有要求,必須要進一步加強他的互聯網醫院的建設。那麼第二個就是說的患者端,那麼患者其實大家原來對於線上的醫療線上問診這樣的方式,原來的接受度是比較低的,普及度也比較低。

那麼這次的疫情的話,應該說是逼著大家去嘗試這樣的服務,我覺得這次是一個快速加速,普通民眾對於線上醫療服務接受程度的一個非常好的機會,第三個就是說從中間服務商來看,就是說原來的這些互聯網醫療的企業,他們現在最近這段時間成為一個主要的流量入口,他們的訪問量是百分之幾百的在提升。

確實基層醫生的水平是參差不齊的。我覺得通過一些遠程醫療的方法,如果說能夠協助醫療衛生體系做好質控,讓專家幫助基層醫療建立一些簡單可行、成本可控的一些診療的治療標準,那麼對於基層醫療的醫生的他的專業能力的要求,可以在部分層面實際上可以降低標準,縮短學習需求。

第一財經記者高遠(北京)

從健康保障的角度這次疫情已經有預計,受影響最大的影響是兩個保險品種,一個是人壽保險,預計全年壽險的總保費可能會降低3~5個百分點。而健康險是這次疫情中也是近兩三年以來增長比較迅速的險種,您認為在這一領域當中,透過這次疫情,它們的投資機會是否也會再次被凸顯?

全民醫療健康信息聯網共享後將帶來健康險爆發增長

毅達資本合夥人 薛 軼(南京 )

我們是非常看好健康險在中國的發展,美國大的險種,一大半都是健康險,中國在這方面比例佔比還是很低的,健康險的領域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我們也看到健康險它一定是針對不同人群有不同的險種,不同的費率,應該是一個非常個性化的險種,這個裡面很重要的一個基礎是對於參保人員過往健康信息的瞭解,它的基礎情況的瞭解。這個裡面又基於什麼?就是我們每個人的醫療信息的歷史數據,是可記錄、可保存、可查閱,而且是標準化可查閱。目前我們國內的醫療信息化的發展很快,但是行業前十名的公司,包括上這些上市公司,總的市場份額不超過30%,是一個非常分散的行業,這樣會導致它的很多的結構化的數據,包括像電子病歷這些數據結構他不統一,這些信息互聯互通是有障礙。 如果說真的這個信息能夠統一起來的話,健康險後面的增長,我覺得還是會呈現一個爆發性增長的趨勢,非常有潛力。

口罩、酒精要继续囤吗?别着急!先收下这份疫后投资指南!丨投资人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