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電影《傳染病》:人們面對病毒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

在2011年上映的災難電影《傳染病》由導演史蒂文·索德伯執導,影片主要講述了一種新型致命病毒在全球肆意蔓延的故事。影片中所展現的人們在面對災難時的心理及行為變化過程,值得觀眾們去反思究竟我們究竟能夠從災難中吸取到什麼教訓。現在讓我們一起在影片中探究一下,人們面對病毒的反應是如何變化的:

一、面對數量不多的病例,普通人往往是不以為然,覺得要採取任何措施都是"小題大作"。大多數人都特別懷念以往的美好時光,總是根據以往的經驗來進行決策,困於以往的經驗,形成"我執",人就會變得非常固執。特別是老年人,認為自己什麼大風大浪都經歷過了,以前沒事,現在也不會出問題,傳染病跟自己沒什麼關係,所以部分老人就連戴口罩這樣的小事都不願意去做。

災難電影《傳染病》:人們面對病毒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

同樣的,千里之外的意大利人民,認為新冠狀病毒與自己無關,在2020年2月24日,一年一度的"橘子大戰"如期在伊夫雷亞舉行,高達15000人參會。

災難電影《傳染病》:人們面對病毒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

無視疫情,意大利的“橘子大戰”

二、無助下的恐慌

在疫情開始瘋狂蔓延,感染人數越來越多,甚至出現在自己鄰里周邊時,人們發現自己原來的判斷/認知是錯誤的,才認識到病毒傳染性和致命性後,恐慌便開始逐步蔓延。伴隨著恐慌而來的是各種混亂。

司機工會組織司機停運:

災難電影《傳染病》:人們面對病毒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

司機停運

災難電影《傳染病》:人們面對病毒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

護士罷工

市民在搶購藥品:

災難電影《傳染病》:人們面對病毒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

搶購藥品

甚至打砸搶,對超市洗劫一空,街道上一片狼藉:

災難電影《傳染病》:人們面對病毒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

洗劫超市

想盡辦法逃離疫區:

災難電影《傳染病》:人們面對病毒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

三、人們開始聽信謠言

劇中自由記者艾倫為了從疫情中牟利,在自己的博客中宣稱自己也感染了新型病毒,在服用連翹後身體恢復了健康,儘管世界衛生組織聲明連翹並非特效藥,等大多數人還是選擇相信連翹是治療新型致命病毒的特效藥,市面上的連翹一掃而空,艾倫也因此靠著這個謊言大發國難財,掙了450萬美金。但為什麼這麼多人寧願相信謠言,也不相信CDC和WHO?

(一)、人們只相信自己看到的

關於謠言與真相,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有一個洞穴比喻,一群囚徒被關在黑暗的洞裡,面對一堵石壁,在他們身後有一個火把,火光照過來,面前的石壁出現影子,以為這就是光的真相。直到有一個人轉身,看見火把,順著火光走出洞穴,看到了太陽,才明白影子是火光照射出來的,而火光的範圍遠遠不如陽光,他終於知道了真正的光是陽光。當他再回洞穴,告訴同伴們影子不是光,真正的光在外面。

其他人卻嘲笑他,覺得他瘋了——可見,大多數人會受困於自己的認知,寧願選擇"眼見為實",也不願意看到真正的光明。

同樣的道理,艾倫為了讓人們相信連翹可以治病,特意偽裝出各種病症,然後在全國人民面前直播服用連翹,過了幾天後,便對外宣傳連翹治好了他的病(實際上他既未感染,也沒有抗體)——在親眼看到藥品連翹的神奇功效後,即使沒有任何研究證明連翹對新型病毒有療效的情況下,仍然選擇了相信艾倫的謊言,WHO(世界衛生組織),CDC(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再說什麼都是枉然。

災難電影《傳染病》:人們面對病毒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

(二)、羊群效應(從眾心理)

所謂羊群效應是指,一個人在集體裡往往會盲從,在群體的運動中會失去個體的獨立判斷。舉個例子,就像當年日本福島核洩漏事件,當看到很多人都去超市搶購食鹽,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跟隨和模仿,甚至擔心自己行動太慢,沒有抓住機會,而不會去認真考慮食鹽是不是真的有效。

(三)、ZF機構陷入了塔西佗陷阱

古羅馬時代的歷史學家塔西佗曾說:“一旦皇帝成了人們憎恨的對象,他做的好事和壞事就同樣會引起人們對他的厭惡。”之後被我國引申成為“塔西佗陷阱”,指當ZF部門或某一組織失去公信力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負責防控疫情的奇佛博士基於對妻子的愛和保護,在ZF決定封城前,私下提前電話通知妻子離開芝加哥。當博士這個在世人看來非常自私的行為,被艾倫公之於眾的時候,ZF的公信力受到了極大質疑,從而掉進了塔西佗陷阱。

災難電影《傳染病》:人們面對病毒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

在種種因素作用下,謠言往往會替代真相而大行其道,劇中不少人因為相信艾倫所散佈的謠言,拒絕政府研發的疫苗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災難電影《傳染病》:人們面對病毒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

四、一切最終迴歸平靜

在病毒肆虐一百多天後,CDC的艾麗博士在沒有其他可用的動物做疫苗試驗時,她將病毒疫苗試驗的對象變成了自己——將試劑親手注入了自己的大腿,她的這一自我犧牲的精神真的非常令人感到,在此真心向所有的醫護人員致敬,有你們在,是我們戰勝疫情的最大信心保證。

災難電影《傳染病》:人們面對病毒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

非常幸運的是,艾麗博士的這一自殺式的試驗成功了,對新型病毒有療效的疫苗(MEV-1)終於被研製出來,一批又一批的疫苗被生產出來,人們也有序地接受了疫苗注射,整個世界也恢復了往日的平靜,該新型病毒終於被人們所戰勝,樣本也在被科研人員命名後,低溫封存在無菌實驗室裡。

災難電影《傳染病》:人們面對病毒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

災難電影《傳染病》:人們面對病毒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

五、結 語

影片結尾向我們揭示了該新型病毒的真正來源——人們的經濟活動大肆破壞森林植皮,棲息在森林內的大量蝙蝠失去了家園,其中一隻蝙蝠飛到了養豬場,豬受到了蝙蝠的傳染,這些受感染的豬又到了餐館廚師的手裡,這位廚師就變成了0號病人,病毒則從他開始走向了全世界。

災難電影《傳染病》:人們面對病毒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說過:“人類唯一能從歷史吸取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不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也許,只有人類還要在這個星球上求生存,求發展,需要不斷地改變自然,改變環境來變得更加宜居,病毒就會一直與人們相伴相生。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