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电影《传染病》:人们面对病毒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在2011年上映的灾难电影《传染病》由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执导,影片主要讲述了一种新型致命病毒在全球肆意蔓延的故事。影片中所展现的人们在面对灾难时的心理及行为变化过程,值得观众们去反思究竟我们究竟能够从灾难中吸取到什么教训。现在让我们一起在影片中探究一下,人们面对病毒的反应是如何变化的:

一、面对数量不多的病例,普通人往往是不以为然,觉得要采取任何措施都是"小题大作"。大多数人都特别怀念以往的美好时光,总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来进行决策,困于以往的经验,形成"我执",人就会变得非常固执。特别是老年人,认为自己什么大风大浪都经历过了,以前没事,现在也不会出问题,传染病跟自己没什么关系,所以部分老人就连戴口罩这样的小事都不愿意去做。

灾难电影《传染病》:人们面对病毒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同样的,千里之外的意大利人民,认为新冠状病毒与自己无关,在2020年2月24日,一年一度的"橘子大战"如期在伊夫雷亚举行,高达15000人参会。

灾难电影《传染病》:人们面对病毒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无视疫情,意大利的“橘子大战”

二、无助下的恐慌

在疫情开始疯狂蔓延,感染人数越来越多,甚至出现在自己邻里周边时,人们发现自己原来的判断/认知是错误的,才认识到病毒传染性和致命性后,恐慌便开始逐步蔓延。伴随着恐慌而来的是各种混乱。

司机工会组织司机停运:

灾难电影《传染病》:人们面对病毒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司机停运

灾难电影《传染病》:人们面对病毒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护士罢工

市民在抢购药品:

灾难电影《传染病》:人们面对病毒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抢购药品

甚至打砸抢,对超市洗劫一空,街道上一片狼藉:

灾难电影《传染病》:人们面对病毒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洗劫超市

想尽办法逃离疫区:

灾难电影《传染病》:人们面对病毒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三、人们开始听信谣言

剧中自由记者艾伦为了从疫情中牟利,在自己的博客中宣称自己也感染了新型病毒,在服用连翘后身体恢复了健康,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声明连翘并非特效药,等大多数人还是选择相信连翘是治疗新型致命病毒的特效药,市面上的连翘一扫而空,艾伦也因此靠着这个谎言大发国难财,挣了450万美金。但为什么这么多人宁愿相信谣言,也不相信CDC和WHO?

(一)、人们只相信自己看到的

关于谣言与真相,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一个洞穴比喻,一群囚徒被关在黑暗的洞里,面对一堵石壁,在他们身后有一个火把,火光照过来,面前的石壁出现影子,以为这就是光的真相。直到有一个人转身,看见火把,顺着火光走出洞穴,看到了太阳,才明白影子是火光照射出来的,而火光的范围远远不如阳光,他终于知道了真正的光是阳光。当他再回洞穴,告诉同伴们影子不是光,真正的光在外面。

其他人却嘲笑他,觉得他疯了——可见,大多数人会受困于自己的认知,宁愿选择"眼见为实",也不愿意看到真正的光明。

同样的道理,艾伦为了让人们相信连翘可以治病,特意伪装出各种病症,然后在全国人民面前直播服用连翘,过了几天后,便对外宣传连翘治好了他的病(实际上他既未感染,也没有抗体)——在亲眼看到药品连翘的神奇功效后,即使没有任何研究证明连翘对新型病毒有疗效的情况下,仍然选择了相信艾伦的谎言,WHO(世界卫生组织),CDC(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再说什么都是枉然。

灾难电影《传染病》:人们面对病毒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二)、羊群效应(从众心理)

所谓羊群效应是指,一个人在集体里往往会盲从,在群体的运动中会失去个体的独立判断。举个例子,就像当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当看到很多人都去超市抢购食盐,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跟随和模仿,甚至担心自己行动太慢,没有抓住机会,而不会去认真考虑食盐是不是真的有效。

(三)、ZF机构陷入了塔西佗陷阱

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曾说:“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之后被我国引申成为“塔西佗陷阱”,指当ZF部门或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负责防控疫情的奇佛博士基于对妻子的爱和保护,在ZF决定封城前,私下提前电话通知妻子离开芝加哥。当博士这个在世人看来非常自私的行为,被艾伦公之于众的时候,ZF的公信力受到了极大质疑,从而掉进了塔西佗陷阱。

灾难电影《传染病》:人们面对病毒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在种种因素作用下,谣言往往会替代真相而大行其道,剧中不少人因为相信艾伦所散布的谣言,拒绝政府研发的疫苗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灾难电影《传染病》:人们面对病毒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四、一切最终回归平静

在病毒肆虐一百多天后,CDC的艾丽博士在没有其他可用的动物做疫苗试验时,她将病毒疫苗试验的对象变成了自己——将试剂亲手注入了自己的大腿,她的这一自我牺牲的精神真的非常令人感到,在此真心向所有的医护人员致敬,有你们在,是我们战胜疫情的最大信心保证。

灾难电影《传染病》:人们面对病毒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非常幸运的是,艾丽博士的这一自杀式的试验成功了,对新型病毒有疗效的疫苗(MEV-1)终于被研制出来,一批又一批的疫苗被生产出来,人们也有序地接受了疫苗注射,整个世界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该新型病毒终于被人们所战胜,样本也在被科研人员命名后,低温封存在无菌实验室里。

灾难电影《传染病》:人们面对病毒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灾难电影《传染病》:人们面对病毒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五、结 语

影片结尾向我们揭示了该新型病毒的真正来源——人们的经济活动大肆破坏森林植皮,栖息在森林内的大量蝙蝠失去了家园,其中一只蝙蝠飞到了养猪场,猪受到了蝙蝠的传染,这些受感染的猪又到了餐馆厨师的手里,这位厨师就变成了0号病人,病毒则从他开始走向了全世界。

灾难电影《传染病》:人们面对病毒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人类唯一能从历史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也许,只有人类还要在这个星球上求生存,求发展,需要不断地改变自然,改变环境来变得更加宜居,病毒就会一直与人们相伴相生。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