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習慣性用了一件東西后就有感情的人,廉價且殘缺也不捨得丟的?怎麼看待這種行為?

清空歸零


個人認為確實有這樣的人。

這就像是你剛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你的附近有很多飯店,你不知道哪一個更好一些,於是你就隨意走進了一家。吃完之後你認為還不錯,那麼,如果第二次來吃飯,你會不自覺地再次選擇那一家。這也許是心理作用,你往往會選擇自己熟悉的,不願意承擔風險選擇不瞭解的。

如何看待這種行為:

我認為這種行為既有好處,也有不足之處。

1.這種行為代表念舊、重情;在面對選擇時不會猶豫不決,富有想法;做事成熟穩重,思維縝密。

2.但是這種行為缺乏探索精神,不利於發現把握機會,往往有一個機會,卻不能及時的把握。缺乏創新精神,故步自封。

以上只是我個人想法,如有錯誤還望指出。


讀書的陳自信


我就是!什麼東西用久了不忍丟,該淘汰的留著,像個七十歲的大媽。

小時侯養的雞養的鴨不讓人殺,自己養的殺了也不吃。

小時候養我養的是小狗叫小黃。中華田園犬。走哪兒跟到哪兒。然後我爸把他用大棒打死了當我的面吃狗肉。從此以後,我沒吃過一口狗肉。

有這種習慣的人。不見得就是什麼貧窮啊之類的造成的。這種性格的人一般比較戀舊,比較重感,。多愁善感,總來說心地善良。

每樣不忍丟去的物品都代表了一個事情一段情感,也許是個人,一段難忘的時間。

我這種性格可有點文藝範兒吧!多愁善感的性格比較重。也就是這點兒事兒!


關注歷史詩歌的蓉兒


你這問題是針對老一輩不捨得扔掉沒用的舊東西吧。老實說,我80歲的老母親就有這種習慣。我們應該理解,她們這輩子是從窮苦日子裡走過來的,我老家的屋裡屋外堆滿了她幾十年存積的舊貨。我也不反對,讓她留點念想吧,也算對母親的一種安慰。


叢林一棵樹


這種事情我個人覺得有,一般都是老一輩或者是年齡稍大的老人大多數存在這種情況。因為她們都是過去生活得艱難困苦的年代,對一些衣服,和生活中的用具都捨不得扔掉,哪怕是很壞了沒有保留價值了,可在她們手中仍然覺得還是個寶。不扔可能是裡邊珍藏著故事,也有可能她還覺得有適用價值,所以就不把它捨得扔掉的原因。

這種現象我覺得她就是過去受苦,貧窮造成了她有生以來就是勤儉節約,勤儉持家的習慣,也不足為奇。

不知道我說得對不對,請指教!


好開心242637265


身邊這樣的人還挺多的,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不管是用久了的物件還是養著的動物都會這樣。

這樣的人可能是比較念舊的人,還有就是比較節儉的人但這是我們父母和爺爺奶奶輩的人因為他們當時所經歷的時代背景。這樣的人至少心是善良柔軟的,是個又情懷的人也會是性情中人。


半珊


現實生活中這種事很多。一件物品隨人用久了,它會記載著使用者天長日久的生活點滴,會讓人回憶起與時光共享的歲月痕跡,甚至還有與一起使用它的那些人和那段人生經歷往事,因而可能讓人無限感概和唏噓。人經歷過了才有回首,而使人串聯起往事回憶的也許就是這些充滿歲月時光包漿的東西,有了它們的存在才有了人世間的過去,哪怕這些回憶無論她是晦澀的還是充滿人間情愛的。這亦是人間情愫的一部分,所以不要忽視它。


陸戈


懷舊是一種珍視情感的體現,這說明類似行為的人重情誼,值得交往。



勵志民工作家雨曉荷


感情就是日積月累才會深厚,不僅對人也是對物。對喜愛物品的感情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既便不用放在雜物堆裡,時隔許久再看到還會勾起感觸與記憶,物品也是人生階段的記憶,人捨不得的是那份記憶。


談說溝通


有的,最起碼我就是一個。勤儉節約,或者是窮日子過慣了。


廊橋詩夢


戀舊吧,人都有戀舊情節,我的杯子用了十年了,去哪裡都帶著,感覺捨不得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