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的一個縣,三次反覆劃分,為何老縣城留在了山東省?


河北省的一個縣,三次反覆劃分,為何老縣城留在了山東省?

邯鄲市是河北省最南部的一個地級市,在邯鄲市下轄的各個縣中,就包括了館陶縣。館陶縣很有特點,全縣總計30多萬人口,分為4個鄉和4個鎮。館陶縣的縣城,位於南館陶鎮,距離山東省的省界很近。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講過其他省份類似的故事,最奇怪的情況是:館陶縣的老縣城北館陶鎮,卻留在了山東省。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今天,我們聊聊館陶縣3次反覆劃分的故事。

河北省的一個縣,三次反覆劃分,為何老縣城留在了山東省?

首先,我們聊聊館陶縣的歷史。不得不說,館陶縣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漢朝統治時期,就已經出現了館陶縣。漢景帝的姐姐被冊封為館陶公主,封地就是館陶縣和周圍地區。當時,我國還沒有行省制度,全國採用了州縣兩級行政區劃。這一模式從秦漢一直延續到了宋朝,雖然也歷經了一系列的變化。13世紀後期,元朝逐步消滅了金國、西夏國、西遼國、大理國、吐蕃、南宋王朝等一系列的政權,建立了一個疆域遼闊的帝國。

由於面積遼闊,原有的州縣兩級行政區劃,已經不再符合元朝的管理需要。元朝推行了著名的行中書省制度,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例如河南江北行省、甘肅行省等等。不過,元朝行政制度還處於建立初期,各方面並不完善。在元朝統治末期,甚至出現了地方長官武裝割據的情況。明朝建立以後,對行省制度進行了完善和改革。明朝把全國劃分為13個省,由於明朝擁有北京、南京兩個首都,因此出現了南北兩個直隸區。

河北省的一個縣,三次反覆劃分,為何老縣城留在了山東省?

我國很多省份的行政區劃,都是明朝統治時期確立的,例如河南省、山東省、浙江省等等。清朝入關以後,由於自身並沒有多少行政經驗,因此大量採用了明朝制度,就包括行省制度。與此同時,清朝定都北京,南京的地位下降,南直隸改為了江南省。後來,又分成了江蘇省和安徽省。北直隸地區則改為了直隸省,直隸省就是河北省的前身。1928年,北伐戰爭結束以後,直隸省改為了河北省。河北省與山東省的省界,基本上是以京杭大運河為邊界的。

不過,大運河橫穿兩省,大運河兩岸地區,出現了兩省犬牙交錯的情況。從明朝開國一直延續到40年代,館陶縣一直隸屬於山東省管理。在近現代歷史上,由於軍閥混戰等一系列的問題,行政區劃一直沒有進行調整。一轉眼到了40年代末期,鑑於當時形勢的需要,1949年,山東省的館陶縣、臨清縣等地,被劃入了河北省,這屬於館陶縣的第一次劃分。進入50年代以後,戰爭已經基本結束,我國進入了戰鬥恢復和發展經濟的階段。

河北省的一個縣,三次反覆劃分,為何老縣城留在了山東省?

早在近現代歷史上,京杭大運河就已經出現了河道失修、淤泥增多等諸多問題,一直得不到治理。隨著局勢的穩定,我國開始騰出手來治理大運河。但河北省、山東省的管轄區,在大運河兩岸犬牙交錯。兩個省投入了人力物力不同,治理的進度也不一樣。為了更好的治理大運河,1952年,河北省與山東省的行政區劃出現了調整。河北省的館陶縣、恩縣、夏津縣、武城縣、臨清縣等5個縣,劃入了山東省。

為了補償河北省的損失,山東省把自己的吳橋縣、鹽山縣、東光縣、南皮縣、慶雲縣、寧津縣等6個縣,劃入了山東省。這屬於館陶縣的第二次劃分,等於又還給了山東省。館陶縣劃入山東省以後,歸屬地曾經發生了幾次變化,起初隸屬於德州專區,後來又隸屬於聊城專區。當時,館陶縣的縣城所在地在北館陶鎮,1955年,館陶縣的縣城,從北館陶鎮遷移到了南館陶鎮。因此,館陶縣境內出現了老縣城和新縣城的說法。1958年,在山東省行政區劃大規模調整的背景下,館陶縣被撤銷,劃入了旁邊的冠縣。

河北省的一個縣,三次反覆劃分,為何老縣城留在了山東省?

但這種行政區劃的問題很多,到了1961年,很多撤銷的縣重新建立,其中就包括了館陶縣。一轉眼到了1964年,衛運河出現了很大的水患。為了更好的治理大運河,1964年12月,山東省與河北省的區劃又出現了調整。山東省臨清市橫跨大運河兩岸,大運河以西的地區,劃入了河北省,並且成立了臨西縣。館陶縣的大部分管轄區位於大運河以西,也劃入了河北省。由於大部分管轄區沒有變化,因此仍被成為館陶縣,這屬於館陶縣的第三次劃分。

至於留在山東省的部分管轄區,根本無法再建立一個縣,隨後併入了冠縣。其中,就包括了老縣城北館陶鎮等地。目前,在冠縣的管轄區內,仍舊包括北館陶鎮,雖然與館陶縣重名,但隸屬於山東省。在1965年的區劃調整之後,臨清市的市區,距離河北省界只有2公里多。至於館陶縣的縣城,距離山東省的省界,距離也非常近。這些問題都是近現代歷史上行政的,形成的原因非常複雜。其實,類似於館陶縣的情況並不是個例,河南省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

河北省的一個縣,三次反覆劃分,為何老縣城留在了山東省?

同樣是在1965年,為了治理金堤河,河南省與山東省交界地區,進行了調整。河南省開封專區的東明縣,被劃入了山東省。與此同時,山東省的壽張縣被撤銷,併入了範縣。為了補償河南省的損失,範縣的金堤河以南地區,被劃入了河南省。但是,範縣的縣城在金堤河以北,範縣當然不能沒有縣城。因此,範縣的縣城成為了河南省在山東省境內的飛地。這樣的情況持續到了90年代,隨著經濟發展,範縣的縣城遷移到了金堤河以南。因此,範縣也出現了新縣城和老縣城的說法。類似於館陶縣、範縣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