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发行过的元代交钞和大明宝钞为什么流传下来的那么少

影响力

大家都知道,受宋、金纸币制度的影响,元朝成为中国古代史上纸币的鼎盛时代。对周边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元代的“中统元宝交钞”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由官方正式印刷发行的纸币实物,宋代纸币至今无实物。



发行量

鉴于金末钞法的弊端,忽必烈参照当年耶律楚材向太宗窝阔台所提的“印造交钞,宜不过万锭”的建议,因此早期严格控制,每年只有10万锭左右。

但是至元十二年(1275年)以后,元军过江,用中统钞统一了江南地区的货币,发行额也因此大增。为了弥补国库亏空,一反过去的谨慎做法,至元十三年(1276年)就达到了141万多锭。


之后的至元宝钞、至大银钞、至正钞等等等等一系列的币制改革都无可避免地陷入超发贬值的状态。至正十五年(1355)末,为了镇压起义,竟命户部印造次年新钞六百万锭以支军饷。

至于大明朝的钞法更是简单,完全没有储备金制度,仅仅依靠政权的强制力和信用,不受数额的限制



单在一年内,赏赐的总目可能已高达9500万贯,而该年政府记录的收入按纸币计算有20,382,990贯,即是一年内发行了7500万的新钞,相等于半年的田赋收入。


纸盔甲很有意思。因为纸拥有很好的柔韧性且分量较轻, 人们把它视为一种新材料,被用在军事上,制造出了轻型的防身器具,这就是纸质甲胄(纸甲)。纸盔甲在唐宋开始规模的运用,甚至成为了宋明军队的标准甲式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