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股指“熔斷”中國資產吸引力上升

3月12日,歐美股市大跌,多國主要股指觸發熔斷機制。3月13日,亞太股市大幅低開。

業內人士指出,海外市場投資者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擔憂仍在持續,不排除會有更多資金離場觀望。黃金等傳統避險資產同樣表現欠佳。從當前形勢看,美國國債或是資金流向的不錯選擇,中國市場也將受到更多關注。

美股一週兩度熔斷

3月12日,美股大幅低開,不到5分鐘便觸發本週第二次、也是美股歷史上第三次熔斷。儘管美股盤中一度有所反彈,但很快又恢復跌勢。當天美股三大指數均跌逾9%,進入“技術性熊市”。其中,道指下跌2352點,創1987年股災以來最大單日跌幅。3月12日,歐洲主要股指全線跌逾10%,“技術性熊市”也已確立,部分股指創下史上最大單日跌幅。此外,黃金、原油均受重挫,NYMEX原油跌破每桶31美元,衡量市場恐慌情緒的VIX指數飆漲逾40%。3月13日,亞太股市也隨之全線大幅低開。

多國股市在短期內幾乎同步“大跳水”,市場恐慌情緒進一步蔓延。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3月12日美國、加拿大、巴西、墨西哥、泰國、斯里蘭卡、巴基斯坦、菲律賓、印尼等多個國家股指觸發熔斷。3月13日,韓國、印尼、泰國等市場股指也觸發熔斷。

與此同時,海外主要央行相繼出臺寬鬆政策,不過其對於市場的提振作用甚微。

3月12日美股盤中,美聯儲推出重大措施,以緩解疫情造成的市場流動性壓力。具體表現為,紐約聯儲宣佈在12日進行5000億美元的3個月期回購、5000億美元的1個月回購。紐約聯儲表示,還將在13日進行5000億美元的1個月期和3個月期回購操作。

歐洲央行雖然在3月12日的議息會議後宣佈維持三大利率不變,未如市場預期的那樣將存款利率降低10個基點至-0.6%,然而歐洲央行公佈了其它的寬鬆舉措,將加大量化寬鬆和流動性工具,額外增加1200億歐元的資產購買規模直至今年底。

此前在3月11日,英國央行宣佈“非常規”降息50個基點,而在上週美聯儲緊急降息50個基點後,全球已經有多家央行採取降息等寬鬆舉措。

巨震行情或未結束

市場人士指出,從目前情況看,美聯儲掀起的新一輪寬鬆潮,並未成為穩定全球金融市場的“良方”。投資者對於新冠肺炎疫情的擔憂不出現緩解,全球市場特別是風險資產將很難得到提振。

據新華社消息,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3月11日說,新冠肺炎疫情已具備“大流行”特徵,未來幾周內預計確診病例數、死亡人數以及受影響國家和地區數量還將進一步攀升。3月11日,歐洲多國新增確診病例創新高。為控制疫情,多國採取了停課、停航、歇業、取消集會、強制隔離等措施。

新冠肺炎疫情對歐洲經濟的衝擊日益明顯。旅遊、餐飲、航空等多行業受到嚴重影響,多家歐洲銀行市值出現大幅波動,金融市場信心也受到打擊。疫情導致意大利、法國、德國三個歐元區主要經濟體不同程度地遭遇衰退威脅。意大利經濟今年陷入衰退的可能性最大。經合組織(OECD)首席經濟學家勞倫斯·布恩日前表示,意大利經濟今年最樂觀的情況也僅是“零增長”。

美國總統特朗普3月11日發表講話宣佈了三項措施:一是對歐洲推出為期30天的旅行禁令(英國除外);二是要求國會增加500億美元資金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和流動性;三是利用緊急權限延緩個人和企業納稅期限,他估計這一舉措能夠提供約2000億美元的額外流動資金。然而金融市場對此反應並不是很積極。

業內人士預期,美聯儲在下週的議息會議上可能再度出手降息,未來不排除進行量化寬鬆的可能。流動性與市場情緒的博弈也拉開了帷幕。然而從當前形勢看,只有消息面出現利好因素才能真正提振投資者情緒,否則短期的大幅波動仍難避免。

中國股債市場優勢凸顯

投資者最為關心的是,當下何種資產才是真正的避險利器。

作為傳統避險工具,此番的市場動盪卻讓黃金、白銀成為流動性的犧牲品。3月12日COMEX黃金主力合約下跌逾3%,失守1600美元/盎司。荷蘭銀行分析師波爾指出,近期股市下跌觸發了大量衍生品市場交易保證金的要求,在市場恐慌時,流動性強的資產往往更具有吸引力,黃金的頭寸成為了被清理的對象。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美國國債以及中國相關資產(包括股市、債市)抗壓性強。

3月12日,投資者紛紛選擇增持美國國債進行風險對沖,美債價格上漲持續壓低收益率,基準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一度逼近0.60%關口。美銀美林全球利率策略主管普雷瑟指出,市場似乎在兩種極端的選擇中作出權衡。一種是政府採取嚴厲的隔離措施,但這可能會引發經濟下滑甚至衰退;另一種是疫情演變成大流行,這同樣會引發恐慌和衰退,因此美債成為了最穩妥的避險工具。

海外市場獨立分析師黃俊指出,中國相關資產在全球具有比較優勢,凸顯三大特徵。第一是安全性。目前中國抗擊疫情的成效受到普遍認可,中國資產有望成為眾多資金的避風港。第二是收益性。中國資產的無風險收益率更高。中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目前在2.6%附近,遠超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0.75%左右),更遑論歐洲多國的負收益率國債。第三是效率性。疫情終將過去,各國未來必然將啟動經濟復甦計劃。而中國企業正在逐步復工復產,已具有先發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