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三十二年前,如今一别青春远!》


1988年三月末,不足15周岁的我尚在三河煤矿职工子弟学校念初二。我从赵河沟中学转过来半年了,当时心情正是春愁满腹!课程表上八个科目除了语文和英语能说得过去以外,剩下的科目成绩全都一律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在1988年3月春风十里的好日子里,我那时刚刚喜欢上山东济南府的李清照,整天掖着个笔记本儿为赋新词强说愁!唉!我是人间惆怅客呀!

三月底,教语文儿的班主任刘老师跟我透露:四月二号,清明节头两天,全校师生及员工们要去蓟县盘山烈士陵园扫墓。在全校里要选个学生代表校方在烈士纪念碑前致悼词。刘老师对我说:你嗓音不错,老师我就是北京广播学院毕业的,不瞎说,另外你文笔也凑合,所以呢,学校团支部决定,由你来起草并且代表学校在烈士纪念碑前宣读悼词。嘿哟!我一听激动得脸都红啦!心想:这可是个难得的荣誉和机会啊!可算是逮着个露脸差使!我可千万别整砸喽哇!

于是我提前三天就跟班主任刘老师打了招呼,声称自己要认认真真地酝酿关于献给盘山烈士陵园的那篇悼词!这位毕业于北广播音与主持系,当年业已50出头儿的老单身汉,跟我认识刚刚半年,就颇有相见恨晚之感,曾多次对外宣称俺是他的得意门生!我则很不以为然。见我为写悼词特来告假,他正了正西服领带,推了推鼻梁上的黑边儿大眼镜子,豪迈地一挥手:“很好!就得要这么重视嘛!好好写,我来给你把关!”

我从学校图书馆搜了本《盘山简介》,就提前两节课回到8号家属楼。其实我那阵子心里主要装着两个人,一个是宋朝词人李清照,“照姐”风花雪月的词句,一天到晚的陪着我“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另外一个是大名鼎鼎的美女作家铁凝,“铁大姐”的散文和小说正把我迷得够呛!当然我那时候看她相片儿的时间显然是比看她小说时间长!为了写好悼词把握好我这回难得的露脸机会,我只好狠了狠心:暂时把那两位才貌双全、名震古今的姐们儿先从脑子里请出去。我把自己关进家中卧室,看了几遍关于盘山的资料简介,为了在我心里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我在屋里兜着圈子背诵:“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蓬莱文章建安骨嘛,我满脑子、满肚子澎湃着魏武帝豪情诗意!

我折腾了半下午又搭进了一个晚自习,终于像成功下了个大蛋的母鸡一样,长出了一口气。第二天我去向班主任交差。他让我当着他还有语文教研组其他老师们的面儿,朗诵一下我那篇悼词。我的老师们微笑着听我念完。“好!噢,您几位的意思呢?”班主任看向旁边的几位老师。“没问题!没问题!有您把关了都,这文章还不是小菜儿一碟儿嘛!这孩子行,念得也有气势,声音过得去。”刘老师干脆站了起来,拿着我的稿子默默地瞅了一遍,围着他的办公桌儿踱步半支烟的功夫,忽然间一扭头,转身把稿子递给我:好吧!就这么着啦!把它再好好抄写一遍,四月二号上山那天,就是念它啦!

1988年的4月2号早上,天朗气清,风和日暖,春意盎然。我们全校师生们分乘几辆大巴车奔赴盘山烈士陵园。我在师生和盘山烈士陵园部分游人的注目下,于纪念碑前沉着肃立,朗声地诵读了我那篇32年前通篇皆用四字短句成文的悼词——“今至盘山,致此祭文,以沉痛悼念和深切缅怀,在盘山的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烈士们: 永垂不朽!”盘山肃立,四野无声。彼时彼刻,仿佛巍巍盘山也和我们所有人一样——正虔心俯首的向陵园里205位烈士们壮严致敬![玫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