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王朝征戰西域,為何對沃野千里的東北地區沒有產生過興趣?

導讀:東北地區的沃野千里具有很大的隱蔽性,在古代封建王朝時期屬於長城以北傳統遊牧或者漁獵民族的活動範圍。東北平原北至松花江、嫩江,南到渤海灣都是富庶肥沃的黑土地。雖然歷史上東北地區曾經存在過渤海、高句麗等綿延數百年的地方政權,但是因其國土的只涉及到了東北平原的一部分而且農業化水平也不高所以開發程度很有限。在古代大多數時期東北都是遊牧或者漁獵民族的牧場或者活動區域,而不是以農耕為主的場所。歷史上只在距離長城不遠的遼河地區存在少量的農耕活動。所以古代中原王朝之所以沒有在富庶的東北實行軍屯或者農耕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歷代王朝征戰西域,為何對沃野千里的東北地區沒有產生過興趣?


東北平原也叫松遼平原,橫跨遼吉黑蒙四省。分佈有大量肥沃的黑土地,糧食產量佔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那麼這麼富庶的黑土地在中國古代就沒有被中原王朝開發利用呢?如果早一些開發,又能增加多少人口和國力啊。其實各有各的難處,古代封建王朝受制於嚴苛的自然環境以及低下的社會生產了無法完成對於對東北黑土地的開發和利用。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東北高緯度自然環境惡劣,在棉衣沒有普及的情況下無法完成移民屯田過程

中原王朝從漢朝西域納入中原版圖以來,似乎成了大一統王朝的標配。如果那個一個王朝沒有完成西跨蔥嶺,似乎都不太好意思說自己是大一統王朝。西域能納入中原版圖一方面的原因是軍事方面的原因,出於對付草原遊牧政權的需要;另一個方面的原因就是經濟方面的原因,絲綢之路的開通不但可以互通有無還可以徵收賦稅。

其實這兩方面的意義都被都有,但是東北沒有納入中原王朝版圖原因如下:1、東北絲綢之路的開通到唐朝渤海國時才開通,影響面較小隻有日本等幾個國家且不穩定。2、東北部的維度明顯高於西域,不但冰雪週期長而且溫度極低。棉花大規模應用還是在元朝,此時棉衣才開始普及。在棉衣普及之前根本不可能去東北大規模開發,而在元朝之後的明清兩朝東北不是蒙古的牧場就是女真的牧獵場所哪裡有大規模農耕的機會。


歷代王朝征戰西域,為何對沃野千里的東北地區沒有產生過興趣?


此地有不斷湧現彪悍的遊牧、漁獵民族,想長久佔據進行永久性屯田難度很大

從東胡被匈奴擊敗後就被迫從草原中心遷徙到東北的白山黑水間,所以東北的烏桓、契丹、鮮卑等族基本都出自東胡一系。東胡與肅慎、濊貊構成了古代東北三大主要部族,有他們衍生出的民族與中原王朝伴生了幾千年。

這些部族從小生活在惡劣嚴苛的自然環境中,加上生存的需要必然變的彪悍尚武。不是與獵殺野獸充飢就是與敵人廝殺,所以這裡的危險絕對不是西域幾十個邦國所能比擬的。如果說攻佔這裡可以構成中原王朝對付草原的右勾拳的話,首先要和這裡的部族做生死較量。

這裡的部族彪悍尚武、不畏生死,基本不主動襲擾中原王朝;加上這裡的嚴酷的自然環境,如果讓中原王朝耗費國力恐怕得不償失。所以即便強盛在設置漢四郡和滅掉高句麗後也沒有進一步向北發展。僅僅停留在相對溫暖適合耕種的遼河流域,再往北的吉林、黑龍江則沒有涉足。唐朝只保留了羈縻統治,否則也不會有渤海國的崛起。


歷代王朝征戰西域,為何對沃野千里的東北地區沒有產生過興趣?


受制於低下的生產力,中原王朝根本無法勘測出冰天雪地下有龐大肥沃的黑土地

東北平原橫跨四省,由遼河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構成。在古代生產力低下,鐵質農具以及牛耕普及過程的跨越千年。沒有現代化遙感測繪技術,沒有大規模的系統開發誰知道這裡還藏著如此規模的富庶黑土地?古代王朝充其量發現開發遼河平原而已,這裡距離長城不遠溫度也比較適宜所以成為中原王朝開發利用較早的地區。

至於北部的兩大塊黑土地基本沒有什麼機會。曾經東北的兩個政權高句麗、渤海國雖然農業也比較發達但是國土太偏僻沒有覆蓋到平原全部,而且不是全部以農耕為主所以沃野千里的東北從來沒有被大規模開發過。至於遼滅渤海以後,除了保留遼河耕種以外其他都已經開始恢復放牧了。到了金國崛起入主中原後,東北人口大規模遷入中原。東北人口大幅度降低,誰還去在冰天雪地中耕種?在清朝末期闖關東以前,東北人口在明清兩代都比較少且基本都不從事耕種。


歷代王朝征戰西域,為何對沃野千里的東北地區沒有產生過興趣?


缺乏高產、抗旱抗寒作物

現在東北糧食生產能佔到全國的三分之一也是循序漸進的:建國後經過北大荒變北大倉的系統開發後,東北大平原才成為重要的糧食產地。主要高產作物玉米、大豆、土豆等高產作物都是在清朝才傳入我國的,古代封建王朝根本沒有高產作物根本不足以支撐東北大規模的耕種。除此之外,即便是常見的小麥等農作物也是經過科學育種後的抗旱防寒的優良種子。這在古代落後生產力情況下不容易達到。


小結:

綜上所述,東北雖然我也千里但是在古代沒有機會大規模進行耕種。東北大平原在新中國建立後才變成目前重要的糧食產地。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