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懂孩子
這些事情,交給老師就好。
1、首先,98%的父母是教不好孩子的,這裡有“情近則不忍”,也有“孩子天生就是來向父母要債的”,還有“清官難斷家務事”……等邏輯在裡面,理由一大籮筐,簡而言之,皇帝都教不好太子,要請太傅來教
2、不談,就是最好的談
3、生死這種事情,太過沉重,也太過傷懷,更傷情
4、生命這種事情,需要一定的歷練後才懂,否則談了也是白談
5、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標準,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價值觀,不能用這代人的標準去衡量下一代人
6、最好的方式,就是潛移默化,不刻意去談,可以根據孩子的特徵及價值取向,適度的給他推薦一些作品,讓他們自己去領會,比你去談要好得多
7、給你列幾本書吧: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致加西亞的信。西遊記。平凡的世界。老人與海。在人間。物種起源。
打烊的冬天
先說說我的經歷。我是在姥姥家長大的,他們對我保護的很好,從來不提關於死亡。那時候在農村有辦白事兒的,別的小夥伴就去看,我姥姥卻嚴禁我去。所以成人之前沒親歷過死別,生活裡都是歡笑。大學畢業那年,姥爺去世了,家人們怕我難過隱瞞了三個月,等我知道後,感覺世界好像坍塌了,然後到父母家裡又經歷了爺爺去世,我看著他離開的。好像一下子真的明白死亡和我離的是多麼的近。多年以後,姥姥和奶奶也相繼離開了,姥姥的離開讓我恍惚間過了兩年,無故的就會掉眼淚!我現在也有了孩子,關於死亡的話題,她問起來我會直接跟她談,這是自然規律。她看了神話,問我人死亡後會不會變成星星,我說這個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無論生死,愛是永恆的!去年,老公近百歲的爺爺走了,孩子參加了葬禮,本來大家說不讓她參加,但是我覺得,這是生命完成的儀式,太爺爺生前又那麼疼愛她,沒什麼忌諱的,孩子知道太爺爺不在了,很自然的回憶,很自然的想念!
誠惶誠恐的孩她娘
剛好我有個和兒子探討這個問題的親身經歷。那一年,我的一個表弟因為和女朋友分手而喝農藥自殺,半夜被人打120送醫院搶救後脫險,然後他遠在千里之外的老父親一臉憔悴地趕來照顧他。
我很悲哀,也很感慨,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我跟兒子有了一次關於生命與死亡的探討。
我告訴了兒子整個事件的過程,並問他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那時候,兒子剛上小學三年級。
兒子說:女朋友不喜歡了就算了唄,還可以重新再找啊,幹嘛要死要活呢?活著多好啊!
我當時對兒子的回答滿意極了,同時也鬆了口氣,相信他不會隨便傷害自己。於是我跟兒子說:非常棒,要知道你是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爸爸媽媽把你養育這麼大,費了很多心血,除此之外,還有社會及學校老師的精心培養,才成為了今天的你。我們愛你疼你,希望你永遠幸福,所以,一個生命的成長是許多人共同付出的結果,因而生命是寶貴的。
但像你表舅的事,他卻為了一個認識不到一年的人去自殺,是不是把自己的生命看的太輕賤?要知道沒了她,你還有那麼多愛你關心你的人啊,父母兄弟姐妹等等,那不是傻嗎?
而人這一輩子總會遇到很多的事情,但如果你為了一點小的挫折,就喪失意志,甚至有自殺的想法行為,是不是把自己的生活太不當回事了?
兒子重重地點頭道:就是,我才不會那麼傻的。
我繼續:每個人的生命都有長短,但活著就要讓生命有價值與意義,不去做無謂的犧牲才是正道。
兒子深以為然。
這次的談話圓滿結束。
布衣茶人
人生最痛苦莫過於生離死別。
去年我父親病重,有連續三個月時間我是合肥老家來回跑,而且大多是一人回去不帶孩子。有次孩子發熱,老公帶孩子去醫院,等號的時候遇到他的幼兒園同學,同學問:你生病了,你媽媽呢?孩子答:外公也生病了,媽媽去照顧外公了.....
其實我們從來沒有對他言語過外公生病了,是他每次回去都能看到外公在臥床打吊水,他就明白了......
後來父親油盡燈枯病逝,孩子回到外婆家看不到外公,問我:媽媽,外公呢?我說:外公去月亮上看病了。他說:是去太空了麼?我答:是的。
最近一次回老家,農村院子大,大人們都在院子裡曬太陽,孩子一個人在屋裡,我進去看他在幹嗎,只見他正在用雙手扒著和他差不多高的貢桌,努力墊著腳,仰頭把下巴掛在桌面上,保持這個姿勢,乖乖的在那看著,他的面前是我父親的遺照,我輕聲問:寶寶你在幹嗎呢?他答:我在看外公呢!
四歲不到的孩子,其實他心裡什麼都知道,我平時不想跟他直接探討“死亡”這個話題,是因為我小時候特別膽小,特別特別怕黑,對死亡的恐懼來源黑暗,小時候我認為死亡就是進入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世界,真的特別害怕,我不想讓他也有這種恐懼感。
對於死亡,總覺得他目前還小,只想把他護在手心裡,等大一點再說吧......
變形金剛變身
我是認識生命,期望和您一道探求生命規律,歡迎關注!
對於孩子談論死亡是一個慘忍的話題,儘量岔開話題,一言帶過談論其他的陽光的話題,因為談多了會給孩子心靈帶來憂傷。對於生命的話題則可以多談,講一些積極的生命觀,激勵孩子上進心。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故事。
春節前夕,我的二舅去世了,我七歲的小女兒聽到這個消息立刻就問我:“爸爸,人為什麼要死呢?”當時,我真不知道怎麼回答。
看著孩子一臉的童真,在她的追問下,我告訴她:“人老了,就會生病,就會死亡。”
孩子的臉上馬上露出憂傷接著又問:“是不是每個人老了都會死?”我說:“是。”孩子顯得更加憂傷。
到現在我都不知道這樣回答是否正確。每個人都要經歷從知道死亡到坦然面對的心理承受過程,其實死和生一樣,也是生命經歷的必然。
看著孩子憂傷的表情,我趕緊說:“你這麼小不要去考慮死亡的事情!你需要知道的是要過得開開心心!全家人都很愛你!”
說完看著她的表情,已經變得沒有了憂傷,流露著幸福感。小孩子的臉真是說變就變。
我接著說:“你是我們家的小寶貝,你要好好保護自己,要非常非常的珍惜自己的生命!”她使勁的點了點了頭。
我接著告訴我她:“你要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超級棒的對社會有用的人。”
他非常自信的帶著興奮的神情說:“好的!”
這才讓我鬆了一口氣,如釋重負。
人的一生,生老病死,很正常。但我們要珍愛生命,讓自己有限的生命綻放出無限的美麗!
朋友們,歡迎分亨您的關於生命的探討評論!
認識生命
嬰幼兒有她特有的特徵:天真,懵懂,直觀。那我們想要讓她明白一個事實或一個真相,就要儘可能用她能接受的方式去表達。當然大童以上的孩子有了思維能力,很容易理解新的事物。
那我重點說說對於嬰幼兒,我們該如何去表達,讓她理解我們所要表達的。
我記得我家大寶剛剛會走時,老家的暖水壺就放在地上,很擔心孩子不小心打翻被燙到。婆婆一度將暖水壺放到高處,避免孩子碰到。但我覺得這不是長久之計,孩子不明白為什麼不讓碰。於是我將杯子倒上開水,讓她用手去摸,當然很燙,她立即將手縮回來。我告訴她,感覺到燙對吧?她不會說話,但能聽懂,你再讓她碰水杯,她便不再碰了。然後告訴她暖水壺裡的水比這個還燙,一旦碰灑了,就會燙壞。自此後她每次經過暖水壺都是躲的遠遠的。
大家都知道家裡的插座是孩子危險源之一,而且很重要的危險源,一旦碰觸會失去生命。孩子小時候我也會給她說千萬不能碰插座孔,一旦碰了就會死了,再也見不到爸爸媽媽。她不明白死亡是什麼意思,但她知道再也見不到爸爸媽媽對她說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她真的從來沒動過插座,到了小學後,手機充電我才手把手教她問你操作,才算真正會用插座。我家的插座從來沒安過保護插頭,孩子從來沒有碰過。當然,每個孩子不一樣,有的孩子天生淘氣,可能會無意碰觸危險源,所以還是保險起見,做好安全防護。
生命和死亡是個比較抽象的詞,小孩子未必能懂,但我們可以用現實的事物啟發她。比如雞蛋孵出小雞,可以告訴她由雞蛋變成小雞,就有了新的生命。花花草草也都有生命,它們每天在生長,所以啟發她們愛護花草。對於死亡,比如家裡養的魚死亡了,可以告訴她魚死掉了,就是它再也不能游泳,永遠的離開我們了。
小孩子雖然表達能力有限,但不代表她不懂你的表達。我們要做的是用她們能理解的方式來表達。
橙說誠事
關於生命、關於死亡,是中國人非常忌諱的話題。
印象特別深刻,不記得在我幾歲的時候,問媽媽,媽媽我是哪來的呢?媽媽說,你是從垃圾桶裡撿來的呀。
相信我們這一代的中國人,這樣的回答一定不罕見。但往往會讓孩子產生一種不安全感。
對於教育而言,生命和死亡一定是我們繞不過去的話題。
時代發展到今天,家長們已經努力嘗試著用孩子能聽夠懂的語言跟他們溝通,但是從小的教育經歷,還是讓自己無法大大方方地去跟孩子講這些問題。
目前我跟孩子去介紹寶寶從哪裡來,死亡是什麼基本是從繪本出發,結合現實中的實際情況隨時交流的。
曾經跟孩子一起讀過《我們的身體》、《小威向前衝》、《乳房的故事》、《小寶寶》等繪本。
會跟孩子解釋爸爸媽媽相愛了,然後媽媽的肚子裡面就有了一個小寶寶。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生長10個月,媽媽的肚子也會一點一點大起來,10個月後,寶寶從媽媽的肚子裡出來了。
會讓孩子看到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樣子,也會讓孩子摸一摸小寶寶在羊水中的狀態,感覺基本能夠滿足孩子目前階段關於生命疑問的需求。
關於死亡,其實我自己在這方面也是極不成熟的。記得第一次和孩子看湯姆叢書中《姥爺去世了》這本書時,一度哽咽,最終沒有讀完。
所以,一方面我也在努力地完善自己關於死亡教育這一課。同時,也儘可能用客觀、不閃不避的態度跟他介紹死亡。
比如他會問,媽媽,什麼是死了呀?我會跟他講,死了就是不會跟你說話,不會跟你玩兒了。
又比如,昨天吃飯的時候,他自己提到自己會死的。我和爸爸當時聽了就笑了,跟他說等他死還要好幾十年。他說對,要活到100歲。我說是的,所以你還可以活94年。
跟孩子談論這些問題,其實對自己來說還需要一些勇氣,也需要一些方法。多多練習,繼續修煉吧。
(所有圖片引用自網絡)
小巷深處幽
真愛生命,遠離死亡。
我一朋友她家孩子才兩歲的時候,有次過馬路時,走到一半就撒開她的手往前衝,這時候對面的馬路上有輛電動車橫向過來,孩子與電動車擦肩而過。
這一幕讓朋友頓時捏了一把汗,上前就批評孩子,為什麼要撒開手?被撞了怎麼辦?孩子委屈,她心疼。
回到家後,她告訴孩子,剛才那樣的情況有多危險,差一點就沒命了。可她發現,孩子好像沒有任何好怕的,根本沒反應。
但是她那時想讓孩子意識到事情的危險性,想著如果發生了意外怎麼辦,後悔就來不及了。
她狠心打開電腦,搜索到類似的交通視頻,讓孩子看。孩子看著看著就哭了起來,她知道孩子明白了。藉機又告訴孩子,應該怎麼過馬路。
從那次事件之後,她的心裡總有陰影,當孩子不斷長大的時候, 她會把新聞裡出現的危險,和孩子邊看邊解釋。就連有人想不開要跳樓的新聞,他們也討論,讓孩子意識到生命就只有一次,可不能隨便開玩笑。
我們都說她太殘忍了,她卻說現在不殘忍,真發生了怎麼辦?有血腥的場面,她都是快進,不讓孩子看。
孩子有了安全意識,家長也會放心,不管孩子到哪,不會整天為孩子的安全擔心。
安全第一,不僅對孩子,對我們每個人都應如此,時刻謹記!
莜珂
現在網絡這麼發達孩子會知道的。而且學校會教。
其實我生娃也考慮過這個問題,我的做法是給小寶買了一條狗,狗比他大一歲。正常的話十幾歲他就能有了第一次最近距離對生死的體會。
我小時候壓根不知道生死。我奶奶老了癱瘓在床,我回老家負責餵飯。第二天早,我怎麼餵奶奶也不吃,我很生氣,去爸爸那告狀,我爸過來一看就跪地下,一句話也不說。後來想起來,我覺得我那會真的sb。
波波文章
孩子在一天天長大,隨著他的長大獨立個性的加強。開始對生死有了認知。為此也會時不時的問我一些問題。記得去年的時候,我家魚缸的一條小魚死了,他表現很難過,但不久就過去了。可前幾天,我家魚缸的金魚死了,他哭了很久,而且最近一看見魚缸,就會想到死去的金魚。眼睛裡就開始溼潤……
每次擁他入懷,他都會問我,媽媽,我害怕你和爸爸不在我身邊,是不是人死了就什麼也看不見了?那是不是不能吃東西不能玩玩具?那他想別人怎麼辦?媽媽,我一想這些就要哭了。
孩子的問題讓我開始思考對於死亡,我要怎麼能不傷害他幼小心靈的同時,讓他知道這些事情,以此珍惜生命和更多美好的事物。
當然如何與孩子解釋死亡,是我們家長不可迴避的一個問題,就像每年的清明祭祖,雖然傷感,但孩子意識到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去給他講解。
我們家長重視對孩子的死亡教育,或者說是生命教育,那麼讓孩子認識生命和死亡,一方面可以幫助孩子消除對死亡、未知和不確定的恐懼,另一方面也要告訴他們生命有多寶貴,讓孩子知道要遠離那些危險的事情、好好保護自己。
當天晚上,我給孩子講了有關死亡的繪本,我相信繪本的語言會比我的話能更讓他有所觸動。
那麼,我給大家推薦幾本這類的繪本,也讓大家有所借鑑。
內容簡介
這是一則關於生命的童話。一片叫做弗雷迪的葉子,和它的夥伴們共同經歷過四季的變化,從而體驗到生與死之間的微妙平衡。與其他繪本不同的是,這本書可不是畫出來的,而是包含許多精美的照片。作者通過這些攝影作品來展現一片葉子的生命歷程,進而闡述生命存在的價值。
精彩賞讀
“那麼,這棵樹也要死嗎?”弗雷迪問道。
“有一天它也要死。不過有一樣東西比樹更強。這就是生命。它將永存,我們大家全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我們死了到什麼地方去呢?”
“誰也說不準。這是個大秘密!”
“我們會回到春天去嗎?”
“可能回不去,可是生命一定會回去。“
“這是怎麼回事呢?”弗雷迪追問說,“既然我們要飄落下去死掉,我們幹嗎生長在這裡呢?”
丹尼爾繼續實事求是地回答:“這是為了享受太陽和月亮。這是為了一起過那麼長一段快樂時光。這是為了把影子投給老人和孩子。這是為了讓秋天變得五彩繽紛。這是為了看到四季。難道這些還不夠嗎?”
主題分析
死亡對象:樹葉
死亡原因:冬天到來,自然死亡
講述角度:從一片叫做弗雷迪的葉子角度來看待生命的死亡
死亡態度:從不理解、恐懼到最終平靜、接受
表達觀點:生命的意義在於經歷美好的事物,在於給別人帶來快樂;死亡並不是代表一切毀滅,而是另一種形式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