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識字的中國人,被賣到美國當僕人,後來他的名字響徹美國

一個不識字的中國人,被賣到美國當僕人,後來他的名字響徹美國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東亞系是西方最早的“漢學研究重鎮”,建系伊始,“丁龍講座”一直是全美最早漢學系的財力支撐,那麼丁龍是誰?

19世紀末,美國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西部大開發活動,由於當時的美國勞動力短缺,歷時三年的西段鐵路施工還沒有明顯的進展,他們看中華工吃苦耐勞的品質,因此招募了大量的華工。此時的中國處於內憂外患,儘管做酷吏的勞動強度大,但是還是有不少人選擇到海外謀生。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叫丁龍的廣東南海,在18歲那年,以“豬仔”的身份被賣到美國西部加利福尼亞做苦工。

一個不識字的中國人,被賣到美國當僕人,後來他的名字響徹美國

美國富商卡本蒂埃是這次鐵路修建的投資者之一,他出生於紐約,1848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哥大本科,兩年後他又畢業於哥大法學院。然後他隨著淘金熱去了美國西部。到西部他卻沒有淘金,而是做了鐵路生意很快暴富,他在鐵路修建中接觸了大量的華工,因看中丁龍勤懇、待人友善的品質,於是將他收為傭人。

卡本蒂埃一次酒喝多了,對僕人又打又罵,很多僕人都選擇離開。卡本蒂埃酒醒後,丁龍還像往常一樣,為他端上了美味的早餐。卡朋驚訝地說:“你為何不和他們一樣離開?”丁龍淡淡地說:“中國的孔子曾說過:‘受人之託,忠人之事。’”這位美國將軍沒想到丁龍這樣沒受過教育的人,竟有這樣純樸正直的內心和忠誠的行為。

一個不識字的中國人,被賣到美國當僕人,後來他的名字響徹美國

當丁龍晚年退休時,他贈送丁龍一筆鉅款讓他安度晚年,但丁龍謝絕了,他希望他的主人能替他捐給一個美國名校建立一個研究中國的系科。更讓卡本蒂埃意外的是,丁龍把自己一生的積蓄一萬兩千美元,全部捐獻給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這筆錢在當時雖然是一個天文數字,但是要在美校建立一個系科卻是遠遠不夠的,卡本蒂埃決定替這個忠僕完成他的心願。

一個不識字的中國人,被賣到美國當僕人,後來他的名字響徹美國

丁龍捐款信

為了建成這個系,他先後追加了二十七萬五千美金;其後又追加錢款,直到最後他賣掉了在曼哈頓的房產而搬遷回了自己在紐約上州的老家高文鎮,在鄉下度過晚年並終老於斯。當時校方不願意用丁龍這個無名小卒的任命作為科系的名字,但卡本蒂埃堅持如果不以丁龍命名他將撤回這筆捐款。

在卡本蒂埃的堅持下,校方選擇妥協,同意以丁龍的名字來命名。哥大漢學系建立的消息傳到當時風雨飄搖的北平,滿清政府非常振奮。由李鴻章代表慈禧太后捐贈了包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在內的5000餘冊圖書,這套書如今仍然陳列在哥大東亞圖書館裡。

一個不識字的中國人,被賣到美國當僕人,後來他的名字響徹美國

卡本蒂埃致校長信

這個漢學系中曾走出一批又一批赫赫有名的人物,比如胡適、馮友蘭、徐志摩、宋子文、聞一多等等,他們均受益於丁龍當時建系的決定。這個卑微的中國僕人,以自己不同凡響的舉措,在那個灰色年代裡,堅守了我們中國文化的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