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這句話出自《孟子》,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的意思是——

1、愛別人卻得不到別人的親近,那就應反問自己的仁愛是否不夠;

2、管理別人卻不能夠管理好,那就應反問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問題;

3、禮貌待人卻得不到別人相應的禮貌,那就應反問自己的禮貌是否到家。

——凡是行為得不到預期的效果,都應該反來檢查自己,自身行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會歸服。《詩經》說:‘長久地與天命相配合,自己尋求更多的幸福。’” 這句話給我們的啟示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難,或者人際關係處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們平時的做法卻往往背道而馳。有了問題,不是反躬自省,而是怨天尤人。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二、射箭與照鏡子 用射箭來比喻做人的道理,讓你射箭,結果沒有射中目標,你去責怪這支箭沒做好,去責怪這張弓出了問題,能解決問題嗎?你應該改進自己的射箭技術才能射中目標。 早上起來你去照鏡子,發現鏡子中的那個人很醜,你去責怪鏡子,能解決問題嗎?你應該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鏡子中的那個人才會漂亮。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任何事情沒有做好,要反過頭來找自己的問題。孩子沒教好,父母要找自己問題;下屬沒帶好,上司要找自己的問題。夫妻關係不好,要先從自身找問題。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要有這種態度。 《呂氏春秋》裡面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誨:“凡事之本,必先治身。”所有事情的根本在哪裡?就是自己的修身功夫。“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所以為天下者不於天下於自身,所以為天下者也好,為家庭的也好,為國的也好,都要先從自己的修身根本開始做起。 當你的身修好了,你的家自然就和樂,因為你已經做到最好的身教;你的身修好了,你的部屬對你沒有話說,打從心裡尊敬你,那你的事業絕對會經營得很好。所以根本找到了,事情就可以成功,這根本就是修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