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裡有什麼以德服人的人嗎?

80後無業男青年


喬峰,金庸的第一英雄,每當提及總是讓人心生敬愛之心,他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也只有他做到了,不止為己國也為他國,為了雙方的和平,寧願自我犧牲。


經典影視懷舊館


當然有。

最“以德服人”的,當屬掃地神僧。並且,像這樣純以品德高尚讓人欽服的人物並不算少。

掃地僧雖然也展示了高超的武藝,但是他對蕭峰、蕭遠山、慕容博卻不是靠武力鎮壓。也因此,蕭遠山、慕容博才收了魔性,皈依佛門,《天龍八部》這段描寫,早有很多人爛熟於胸。

再有,《俠客行》裡的石破天,也屬以德服人的角色了。比如他與賞善罰惡二使結拜的過程,也使兩個雞賊最終對他至誠相待。在俠客島上先飲臘八粥,也使白自在心悅誠服,甘願把頭銜中的“大英雄、大豪傑”刪除。

《飛狐外傳》裡的胡斐,則是以德“服”了程靈素。

《笑傲江湖》裡的沖虛道長向令狐沖認輸,任我行也說,“道長虛懷若谷,令人好生佩服。老夫本來只佩服你一半,現下可佩服你七分了。”也算是以德服人了。

《射鵰英雄傳》裡,洪七公在華山之巔怒斥裘千仞,“老叫化一生殺過二百三十一人,這二百三十一人個個都是惡徒,若非貪官汙吏、土豪惡霸,就是大好巨惡、負義薄倖之輩。老叫化貪飲貪食,可是生平從來沒殺過一個好人。裘千仞,你是第二百三十二人!”裘千仞聽了不禁氣為之奪。一番教訓,令裘千仞改邪歸正,也是以德服人的典範。

甚至,平時完全沒正經樣子的《鹿鼎記》裡的韋小寶,能夠懾服天地會青木堂,能使雲南沐府交心,雖然用了不少計謀,但對其他不明真相的人來說,也是以德服人的。

而要找出箇中之最來,倒是《倚天屠龍記》裡的一個配角夏胄,這明顯是個武功不濟的角色,卻敢正義凜然怒斥峨嵋派不軌之舉,雖然當場犧牲,但韋一笑、說不得二人也為他正了名,“夏老英雄,我二人不知你英雄仁義,適才多有得罪。好教我兄弟羞愧無地。”二人提起手掌,啪啪啪啪幾響,各自打了自己幾下耳光,四邊臉頰登時紅腫。這種情況,就完全是夏胄以德服人了。


純鈞LHGR



一《天龍八部》中的蕭峰

蕭峰身為契丹人,被漢人撫養長大,成為江湖第一大幫丐幫的幫主。曾經的他為漢人做了很多大事,也是人人敬仰的大英雄。可惜當他的契丹人的身份被揭穿,就立即成了人人喊打的“惡賊”,之後幾乎江湖上發生的所有殺人的事,都會牽扯到他的身上。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民族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和無法化解的仇恨都完全地體現出來。

因為民族之爭,無辜的蕭峰成了犧牲品,就因為是契丹人,所以就是惡賊。天下之大,沒有他的容身之處,縱使他武功蓋世,也無可奈何。蕭峰雖然經受著非人的冤屈,但是始終懷著仁厚善良的心面對著天下人,天下事。他堅持倡導宋遼和平,不願生靈塗炭,放棄了大遼國國主耶律洪基賜予的一切榮華富貴,激怒耶律洪基,導致被囚禁。此消息一傳出,大宋的江湖各路人馬紛紛前往遼國進行營救。曾經的蕭峰因為契丹身份在大宋國遭受著無止境唾棄和辱罵,幾乎人人殺之而後快,終於憑著自己的高尚的道德和寬闊的胸懷贏得了天下英雄的尊重。若說以德服人,蕭峰屬第一人。



二 《笑傲江湖》定閒師太和甯中則

定閒師太為人隨和,武功卓絕,見識廣博。她身為恆山掌門,看透了嵩山掌門左冷禪的野心,極力反對五嶽劍派並派,最後死於陰險狡詐的華山派掌門嶽不群之手。臨終時目光遠大,為保大局,將恆山派掌門之位傳予令狐沖,最終保住了恆山派,使眾多女弟子在險惡的江湖鬥爭中存活下來。

恆山派向來只收女弟子的,定閒師太打破審時度勢,敢於打破陳規,選擇有能力有德行有江湖影響力的男主令狐沖做下一任掌門,魄力非凡。這一決定連少林寺的主持方證大師和武當掌門沖虛道長都敬佩不已,自愧不如。

甯中則是男主令狐沖的師孃,她頗具美貌,為人正派,慷慨大義,不為權勢所逼,恩怨分明,公平正直,有獨立的思考能力。男主令狐沖蒙冤受難的時候,甯中則是至始至終相信他的人,一直深受令狐沖的敬重。不但如此,武林中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對她也是頗多讚賞,這些從稱呼上就可以看出來。

少林方丈方證大師,“劍術神通”風清揚都稱呼她為寧女俠。

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還為她抱不平,認為她嫁給嶽不群等同“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

對嶽不群深為憎恨的林平之對她也是很尊敬的,一直稱呼她為“師孃”。

若論武功,甯中則在高手如雲的武林中也並不算出彩,可是能得到這些武功高強的前輩,黑白兩道的人共同的讚賞和尊敬,身為女子,嫁為人妻之後還能被人獨立看待,可見她的德行是萬里挑一的。


三 《射鵰英雄傳》柯鎮惡

柯鎮惡是“江南七怪”之首,只為了一個承諾,和結拜弟妹遠赴漠北找一個和自己毫無關係的孩子郭靖,為了培養郭靖在漠北一待就是十八年,“一諾千金”的美名早已名揚江湖,再加上他嫉惡如仇,正直無私,豪邁慷慨,光明磊落,勇於承擔。

對手沙通天也說過“江南七俠是響噹噹的人物,可不能用假藥害人?”

黑道上的彭連虎也說“柯老俠大信大義,我們向來是十分欽佩的”。

生性多疑的楊過要不是從他嘴裡聽到父親楊康的惡行,只怕也不會相信。

柯鎮惡的武功在江湖上,在高手眼裡的確不算什麼,但是德行卻不是那些高手都是有的。他的身上體現了中國傳統的“俠義”精神,詮釋了大俠的本質——以德服人。


雪齋夜話


第五名:《倚天屠龍記》張無忌,性恪有點綿軟,十分隨和,他對王位、對政治不感興趣,更多的是人道觀念與人文情懷。張無忌和其父張翠山一樣,缺少一種大俠的氣概與大英雄力挽狂瀾的風度,性格軟弱,處事優柔寡斷,他們在愛情上的不知所措必然導致事業上的失敗。

第四名:《神鵰俠侶》楊過,郭靖為正,楊過為奇,楊過劍走偏鋒;郭靖是俠之大者,楊過是俠之風流。少年的楊過,就有了這許多的奇特,許多的不同。他有太多的委屈,太多的怨意,怎能不偏激,怎能不刁頑,怎能不在塵土一般的卑微中生出那種不可理喻的驕傲。遇到小龍女,有練得神功,終成一代大俠。

第三名:《笑傲江湖》令狐沖,令狐沖人未見面,此先聲奪人的筆法,使人愈不見其人,愈讓人想見其音容笑貌。令狐沖拒絕了少林方丈要傳經給他療傷的好意,心中滿是蒼涼悲憤,視死如歸。

第二名:《射鵰英雄傳》郭靖,最後成為一代大俠。郭靖一生射鵰英雄的歷險之路,在他童年時就已被命定。童年的郭靖憨憨的模樣,筋骨強壯,其實一生也未改變其本色。對社會、對政治、對民族、對人生有大的徹悟和通達。

第一名:《天龍八部》蕭峰,喬峰身世悲苦,雖然是契丹人,但說他是第一大俠,當之無愧。最敬佩的大俠!“北蕭峰,南慕容”,已花了大筆墨著力渲染烘托的大人物慕容公子還沒有出場,蕭峰卻沒有半點徵兆,倏然而至,開門即現一座重巒疊嶂的奇峰。蕭峰一出場就確立了無人可以比擬的高大雄偉形象。真正的大英雄不需要渲染,不需要造勢,不需要烘托。他排在第一名毫無爭議!


林意詩語


金庸小說裡當然有以德服人的人。

一,金庸小說以德服人的人,首要條件是自身武功高。

以德服人的人,在任何領域都必須德高望重。“德”就是品德,“望”是指威望。

在社會政治領域,以德服人的人,自身必須要有一定的社會政治地位,否則人微言輕,品德再好,也無法服人。

在文學領域裡,以德服人的人,自身必須要有一定的文學地位,否則也是人微言輕,品德再好,沒有文學水平,也沒人聽你的。

金庸小說是武俠小說,以德服人的,自身人必須有較高的武功,否則品德再好,同樣無法服人。

所以,在金庸小說裡,有以德服人的人,但那些以德服人者,都武功高超。

二,金庸小說以德服人的人,必要條件是是自身品德高尚。

以德服人的人,自身必須品德高尚,其實這是不言而喻的。任何領域都是這樣。

但是在武俠小說裡,人們的“德”,具體體現在“俠”字上面。換言之,“俠”,就是金庸武俠人物的“德”。武功高超,而又行俠仗義的人,才談得上以德服人。武俠小說中,武功高絕的人很多,但真正談得上是俠義之輩,卻並不太多。

金庸小說中僅有武功,不是用於行俠仗義,而無法服人者。比如《射鵰英雄傳》裡的歐陽鋒、裘千仞,比如《笑傲江湖》裡的左冷禪、嶽不群。他們都是武功高絕的人物,但他們有武無德,所以,他們談不上以德服人。

三,金庸小說裡,武功高超而又行俠戰義以德服人者,最著名的人物是蕭峰和郭靖。

蕭峰和郭靖,在金庸小說中都是有資格稱為“俠之大者”的人物,因為他們不僅武功高絕,而且心中都有為國為民的高尚情懷。他們的所作所為,稱得上是以德服人。

蕭峰,在聚賢莊上,以高絕的武功殺得武林人物膽戰心驚,但那只是令人懼怕,不是以德服人,但是在宋遼大戰一觸即發之時,他拒絕了慕容博的從中牟利的做法,拒絕了耶律洪基的高官厚祿,最後是自刎而亡。他心中想的是避免兩國交兵生靈塗炭,這就是為國為民的悲憫情懷,這就是俠之大者的做法,所以,他贏得了武林人士普遍的讚譽。他被耶律洪基關押,各路英雄都爭先恐後地去搭救他。

郭靖,有高絕的武功,有嬌妻愛子愛女,但他為抵抗外侮,固守襄陽,最後不惜與夫人黃蓉雙雙殉國。所以,華山論劍中得到“北俠”之名,被人們稱之為“大俠郭靖”。

蕭峰、郭靖就是金庸小說中以德服人的典範。

金庸小說裡其他以德服人的人,不一一列舉。


初曉兒


很榮幸能回答您的問題。接下來我來說一下個人的一些觀點,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

首先,金庸先生的小說本身就是以武俠為主,因此所有這些有影響力的人物,必然是德才兼備,武藝傍身,因為江湖本身確實複雜,比較亂,什麼樣的人物都有,也不乏奸詐小人,因此沒有武藝傍身,單憑德行也是不夠的。

金庸先生作品裡,文武兼修,德才兼備的人不在少數,如果讓我們選出一個來描述的話,我就挑個比較典型的來說一下,他就是《神鵰俠侶》當中的郭靖。

郭靖,重孝義、勤奮、愛國,具備一切金庸筆下最模範的俠義精神。他用自己的一生來詮釋什麼是大俠風範,被大宋子民愛戴擁護,可以說真正實現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一目標,同時,他強大的人格魅力也感染了他身邊的人,包括他的家人及楊過,在無形之中帶領著他們走向人間正道、改邪歸正的康莊大道。





歲月殺豬不留情


以德服人是指以自己的德行使人信服。出自《孟子》:“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心悅誠服也。”意思是諸侯國靠武力稱霸,不能讓人心服。只有靠德行感化才能讓人心悅誠服。武俠世界也是如此,單憑武功並不能征服人心。

金庸小說中的江湖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武功的強弱決定社會地位。 韓非子說:“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武俠高手們依靠絕頂武功,高高站在社會頂層,以己好惡決定他人生死。

那麼金庸小說中有誰的武功只用來扶危救困、為國為民,令眾人敬仰的呢?

我認為排名前五的是以下五人。

第五名 趙半山是紅花會三當家,太極門弟子。綽號千臂如來,千臂是指他精通暗器功夫,如來卻指他面慈心善,急公好義,心似如來。《飛狐外傳》中,太極門北宗出現重大變故,門下弟子陳禹為得到太極拳的亂環訣和陰陽訣,利用定王爺之勢,殘忍殺害師叔呂希賢父子,北宗掌門人孫剛鋒武功不濟不能清理門戶,於是自斬雙手讓呂小妹去回疆請趙半山主持公道,趙半山原本隱居已久,雖同為太極門,但與北宗並無交情。受到血書激於義憤,間關萬里,不辭辛勞,帶同呂小妹從回疆趕往京城,又一路南下,終於在商家堡追上陳禹,一番交手,終於懲奸除惡,維持了武林正義。趙半山性格敦厚,原不是多事之人,但義之所在,為所當為,不愧俠義之名。

第四名 胡斐是遼東大俠胡一刀之子,從家傳拳譜與刀譜習得上乘武功後遊歷江湖,行俠仗義,在廣東佛山鎮遇到惡霸鳳南天為霸佔鍾阿四菜田,逼死數條人命的傷天害理的行徑。胡斐仗義出手,一路追殺鳳天南,抵禦住金錢、美女的無數誘惑,信念堅定毫不動搖,就是為鍾阿四一家討個公道。胡斐是最為接近人們心目中的俠士的理想觀念的,如包青天一樣的清官,他的存在就是為民除惡。在金庸小說裡,他不象張無忌、楊過的英雄氣短,兒女情長,不象狄雲、石破天的渾渾噩噩,被俠義裹挾前行。胡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武林中的正義化身。

第三名 郭靖是忠良之後,在江南七怪的教導下長於大漠。後師從洪七公,他身負九陰真經、降龍十八掌和左右互搏三大蓋世武功為一體,武林尊為天下第一俠士。新五絕中被稱為北俠。為抵禦蒙古侵犯,以平民的身份鎮守襄陽幾十年,最後以身殉國。郭靖具備一切金庸筆下最模範的俠義精神,正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第二名 陳近南

是天地會總舵主,韋小寶的師父,身負絕世武功,江湖傳言“為人不識陳近南,就稱影響也枉然”。為人忠義,正氣凌然,一生為反清復明大業奔波,最後死於馮錫範的伏擊。雖然他出場不多,但為人處世、人品都令人歎服。忠義思想是儒家文化的主要內容,忠義與否是衡量一個人的首要標準,陳近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將精忠報國作為畢生的責任和追求。他待人誠懇,光明磊落,為江湖所稱道,有著極高的江湖威望。

第一名 一燈大師原名段智興,是大理國皇帝,號稱南帝,是天下五絕之一,精通一陽指。後避位出家,道德層次為最高。小說中一燈大師後來黃蓉身受重傷來到一燈住處尋求救治,一燈大師為黃蓉療傷,因使用了含有先天功的一陽指以致元氣大傷,五年之內武功全失,此後五年之中每日每夜均須勤修苦練,只要稍有差錯,不但武功難復,而且輕則殘廢,重則喪命。難得的是如此代價,一燈大師卻沒有絲毫的猶豫。後來在帶慈恩去往絕情谷途中,慈恩受彭長老施展“迷魂大法”後,瘋病發作,向一燈大師發起攻擊。一燈大師以自身佛法點化慈恩,只防守不願還擊,還是被他的鐵掌所傷。“一燈”一詞本是佛教用語,謂燈能破暗,喻菩提之心,成了“一燈大師”的段智興代表的是佛家獻身精神和普渡天下眾生的慈悲情懷,傳達了一種寬恕之道。是金庸小說中以德服人的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何用牛刀


金庸書中,與絕頂武學大有緣分之人,往往就是“以德服人”的。


金庸書中,稱得上絕頂武學的並不多,公認的大致有三部曲裡的《九陰真經》和《九陽真經》,天龍里的《易筋經》和六脈神劍,等等。

這幾樣絕頂武學,能夠完整練得其中一樣已是難得,如郭靖之全九陰,覺遠之全九陽,而這兩人,一個是大俠,一個是高僧,肯定稱得上是以德服人之人了。 可是,還有那麼兩個人,不但完整練了一種,而且還得到了另外一種,這兩人就是張無忌和段譽。

張無忌先練全本九陽而成九陽神功,後來又得到倚天劍中的《九陰真經》,九陽內功最強,九陰武理最強,強強聯合,小張前途不可限量。而眾所周知,小張是個極其善良的人,無論是書中不少人,還是一些讀者如我,都被他的善良所折服。

金庸書中所有主角,如果小張認善良第二,那麼只有一個人敢來認第一——段譽(姑且認為天龍只有蕭和段兩個主角)。段譽此人簡直是個活佛(如果他破了“痴”關,那麼連“簡直”兩個字也可以去掉)。 而段譽先是學了六脈神劍,後來鳩摩智又給了他易筋經。(我認為,鳩摩智在一定程度上也被段譽德服了。)而天龍中的易筋經這本書門檻雖高,但是恰恰適合段譽——段譽佛性極高,又無向武之心,練易筋經不成問題。

如果段譽真是以易筋經為體,六脈為用,那麼真是超人了。 再來看,不光段譽,張無忌似乎也是深具佛性。而金庸書中,絕頂武學往往與佛有緣。 九陽神功為無名斗酒僧所著,經書藏於藏經閣,得到全本的,只有高僧覺遠,以及深具佛性的張無忌。得到部分的,是少林僧人無色,俗家弟子張君寶,以及後來出家入佛門的郭襄。

而瀟湘子,尹克西,乃至何足道,都是有緣無分。 天龍八部中,就更明顯:首先,兩大絕頂武學,六脈神劍藏於天龍寺,而易筋經藏於少林寺。其次,這易筋經不是藏在秘籍眾多的藏經閣,或者精研武學之地達摩院,而是在菩提院——估計這是一個以參禪修佛為主的地方。同時,修煉易筋經,還要破人相我相關。

再延伸開來,天龍中出場的第一高手,也是金書十三部(除俠客行和越女劍)的出場第一高手掃地和尚,正是佛法化身。 或許,正是由於絕頂武學太過厲害,因此金庸不得不用佛法和佛性來制約這絕頂的力量。 再來看張無忌和段譽,這兩位具佛性的善良人,似乎還部分突破了金書中的“俊男總是會很鬱悶定律”。 先來看看金書中非主角俊男的命運,列舉一串名字:楊康,歐陽克,慕容復,宋青書,鄭克爽,林平之,無崖子,丁春秋。不用多說了。 再來看主角俊男,稱得上英俊的也就四個:楊過,陳家洛,張無忌,段譽。


楊過是主角中的第一帥哥,但是他未出生喪父,孤兒寡母,流浪兒,活死人墓,戴綠帽,斷臂,無妻徒刑。直到年近四十才得到真正的幸福,不可謂不慘。

而陳家洛在二十多歲經歷事業愛情親情的多重失敗後,就一直鬱悶下去了。

而段譽,出生是世子,二十多歲當皇帝,高齡後出家為高僧,最終得大解脫而圓寂,圓滿了。段帥哥好運,因為他是小活佛。

然後張無忌,幸福的童年,坎坷不幸的少年沒幾年,就碰到九陽,然後,就是張大教主,武林救星,沒幾年就帶著美女歸隱幸福去了。

金庸筆下的帥哥很慘,但是,如果帥哥越善良越佛性,就越不慘。 最後,再回到以德服人。

事實上,不光是金庸,其他名家,如古龍,似乎也能找到這樣的例子:如小李飛刀這門無上絕技,只有在正義的精神下才能發揮真正的威力,而似乎只有悲天憫人者才能發揮最大的威力。


小魚兒經典影視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說一下我個人理解的“武德”:

懷菩薩心腸,行霹靂手段。這應該是一個習武者應有的武德。

李連杰主演的《霍元甲》中說:仇恨只會滋生更多的仇恨,我們要作的是不斷地強大自己。

誠哉斯言!!!

霍元甲能治以服,不至其死。

個人實力不夠,因為實在打不過而處處退讓,那是懦弱無能,而不是武德。

洪七公、郭靖、蕭峰。這三個位大俠的武功,在金庸的武俠世界裡那都是首屈一指的,同時,他們的武德也是槓槓滴,洪七公一生殺人二百有餘,卻從未殺過無辜之人,而他的得意弟子郭靖,更是以實際行動對兌現了自己的諾言:為國為民,俠之大者!至於蕭峰,一生敢愛敢恨,為了一句誠諾,不惜以身犯險,獨闖聚賢莊,為了民族大義,甚至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蕭峰大概是金庸筆下命運最悲慘的一位大俠了!

當然,武德是建立在武功之上的,武功不濟,武德再好又有嘛用?!

戰場上打不贏,談判桌上的結果也是一樣的。





杏林帥哥


武當張三丰。張三丰是武當派的始祖,是他一手創立了太極拳法,而且將武當派的勢力發揚光大,成為了能夠跟歷史悠久的少林寺平起平坐的一大門派。而且,張三丰為人品德修養極高,不少人都是他的忠實信徒,而且在很多時候,張三丰都是以德服人,而不是依靠武功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