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古琴這一古老的樂器,不能反映現實生活的思想情感?

近二十年來古琴演奏形式的發展有了較大的突破。除了獨奏以外,還出現了古琴與其他樂器的二重奏三重奏、打擊樂器合成器為古琴的伴奏、大型民族樂隊和交響樂隊為古琴的伴奏、協奏。


北京、上海、成都、新加坡、巴黎等國內外的主要交響樂隊和民族樂隊,都曾有過與古琴合作的曲目演出。


這些新演奏形式的出現,更有助於樂曲內容的表現與原曲情緒的渲染。似乎這些變化的演奏形式更容易被還不太瞭解古琴音樂的聽眾所接受。


這是古琴家與音樂家探索古琴音樂繼承與發展所作的嘗試,同時也反映了今天社會文化生活對於古琴音樂的一種“要求”。


誰說古琴這一古老的樂器,不能反映現實生活的思想情感?

趙曉霞老師


新琴曲的創作方面,中國、新加坡、巴黎、美國、日本等國,不僅古琴家制作琴曲,還有很多著名的作曲家也熱心於古琴新曲的創作。出現了《山水情》(金覆載曲)、《樓蘭散》(金湘曲)、《三峽船歌》(李祥霆曲)、《春風》(許國華 龔一曲)、《梅園吟》(許國華 龔一曲)等一批新琴曲。


這些新琴曲在繼承了傳統的基礎上,音樂語言、技術技巧、表現手段等方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發展,表現了當今社會的現實生活或一方風土人情。


其中有的已被作為音樂院校古琴專業的教材,有的已在海內外的音樂會上多次演奏,受到大多數聽眾的好評。


這些還只是少數古琴家與音樂家的初步嘗試,似乎已說明了古琴這一古老的樂器,同樣具有著反映今天的現實生活、表達今天人們思想情感的可能性。


誰說古琴這一古老的樂器,不能反映現實生活的思想情感?

龔一老師


在探索嘗試的過程中,古琴上還顯示出了尚可進行多方面開拓發展的內在潛力。這是古琴音樂發展史的延續,是現實社會的發展對古琴音樂的推動,是大眾對古琴音樂的“需要”。查阜西先生在1937年《今虞琴刊》的發刊辭中曾提到應“對準時代之需要”使古琴“發揚光大之”的觀點,表現了前輩琴家對古琴音樂發展前途的關心,同時也為我們指出了推動古琴音樂發展的必然途徑。


誰說古琴這一古老的樂器,不能反映現實生活的思想情感?

查阜西先生


這些社會實踐說明了今天的琴家與古代琴家一樣,在思考古琴音樂在現實社會中如何生存與發展的時候,也是將古琴音樂的社會定位定在反映社會現實、表達人們思想感情的座標上的。


古今琴家所以步入這同一條軌跡,是藝術發展的規律使然,是古琴音樂完全能夠遵循藝術發展規律並隨之發展的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