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還能自理,就不要把自己的晚年生活放在兒女的家裡

都知道愛情是兩個人的事,婚姻則是兩個家庭的事。這句話用在兒子兒媳和公公婆婆之間同樣適用。兒子兒媳單獨過他們的小日子,就是夫妻之間鬧點矛盾,也是床頭吵架床尾和,一般不傷本質。

而如果和公婆住在一起,就是兩代人、兩個家庭生活在一起———兩個家庭,不是一個家庭,這是需要特別搞搞清楚的事———兩個家庭要長期混在一起,勢必齷蹉不斷。

只要還能自理,就不要把自己的晚年生活放在兒女的家裡


可是,很多做老人的並不這麼認為,不僅認為兒子是自己的,也認為兒媳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嫁過來就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不是很正常嗎?可以說,兒子兒媳與公婆之間的所有矛盾都是因為這一觀念在起作用。也可以說,只要這一觀念不轉變,矛盾不僅永遠存在,而且還會日趨加深複雜,最後更難收拾。

所以,人老了,儘可能不要和兒女住在一起,只要有一點辦法就不要———除非沒有絲毫的退路。只要情況允許,你既要給兒女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家,也要避免試圖融入他們的家。否則,你實際上只會寄人籬下。

只要還能自理,就不要把自己的晚年生活放在兒女的家裡


你看看周圍的例子吧,再看看一些當下的家庭婆媳關係劇。看過的話,你對住在一起的種種壞處,理解起來就簡單了。

1.不輕鬆。年老時的父母和子女住在一起和他們小的時候是完全不同的,當父母年老時,子女們都建立了自己的家庭,父母和他們住在一起就是住在他們的家裡,做父母的是主人嗎?不是,因為你不當家;是客人嗎?不是,因為你要出力甚至出錢;是僕人嗎?不是,僕人幹活還拿工資呢!所以,做父母的就會過得很累。你是來享福的嗎?對不起,子女們太忙了,哪有時間精力天天照顧你,哪有興趣時時圍著你請安侍候?

2.不自由。和子女住在一起你自然也不會有自由。比如你不能隨心所欲的想吃吃想睡睡,不能隨便逛公園或出門旅遊,不能帶老朋友老姐妹來家裡喝酒打牌嘮家常,不能不收拾屋子垃圾亂放,不能穿得太少在客廳裡走來走去,等等等等。因為還是那個原因———這不是你的家。就是你幹活做家務,都不是自由的。電視劇《雙面膠》裡,兒媳麗娟就對婆婆的勤快毫不領情,對丈夫亞平說:不要讓你媽打掃我們的房間,你那個丟避孕套的筐是你媽扔的吧?我昨天換的內褲是她洗的吧?她怎麼哪兒都摸呀!你看看,你自由嗎?你的行為不夠自由,就連你的思維語言都得有所限制,老是擔心惹他們煩。

只要還能自理,就不要把自己的晚年生活放在兒女的家裡


3.不開心。開心是一種無拘無束的放鬆狀態,即便沒人尊重你,但也沒人嫌棄你。由於老年人有很多地方和年輕人隔閡較大代溝太深,彼此看不慣是常有之事。老人看不慣年輕人浪費懶散貪玩自私,年輕人則看不慣老年人細扣邋遢保守話多。老年人看不慣就肯嘮叨,年輕人心裡煩就會回懟。久而久之,做父母的不開心,做子女的也不愉快。和子女還好,要是遭到兒媳或者女婿的批評呵斥,那就很容易撕破臉皮,再也沒有恢復的可能。你說能開心嗎?

4.不親近。俗話說:遠香近臭,距離產生美,貼近缺點多。只要老年的父母長期和子女(包括兒媳或女婿)住在一起,不僅客氣和尊重會淡化消失,心生厭棄便是很快的事,哪還有親近的閒情逸致?你看看《雙面膠》的結局吧:不僅婆媳間成了仇人,搞得小兩口最終也以離婚收場,這恐怕對每個人都不是希望的結局吧。做老人的圖什麼呀,一生流盡血汗還不是為了兒女,難道是為了反目成仇家破人亡嗎?

只要還能自理,就不要把自己的晚年生活放在兒女的家裡


做父母的到老年要記住:兒女的家不是你的家,兒女的人也不是你的財產,你奮鬥一輩子基本都是為了他們過得好,你也就心安理得了。那麼你最好不要試圖融入他們的生活,也融入不了。反過來,為了安享自己的晚年,你一定要建設好自己的晚年生活,保護好“四老”:自己的老伴、自己的老窩、自己的老本和自己這把老骨頭,哪怕只剩下一樣,那也是你的;而兒女們的再多,那也是他們的,願意給你你才能得到,不願意給你你就得幹看著。

在生活還能自理的時候,希望那些想把自己交給兒女保管的老年朋友能清醒清醒,三思而後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