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海灣戰爭更加顛覆三觀:零傷亡戰爭!這場戰爭讓解放軍如夢初醒

如果說1991年的海灣戰爭讓解放軍從一個側面瞭解到了走向21世紀的信息化戰爭,那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更是對解放軍產生了一種近乎於”顛覆三觀“的感覺。在這場戰爭中,以北約為首的多國空軍採取高強度的空中打擊,在地面部隊沒出動一兵一卒的大前提下征服了一個主權國家。在我看來,這場戰爭給解放軍最大的啟示就是——如果不能在未來的戰爭中制勝空天,我們就沒辦法打贏未來的戰爭。

有關於科索沃戰爭的資料已經非常的多,我在這裡不對戰爭的過程再進行詳細的介紹。我在這裡只想從另一個角度談談,科索沃戰爭對當時的中國軍隊帶來的感官上,乃至思想上的直接衝擊——

比海灣戰爭更加顛覆三觀:零傷亡戰爭!這場戰爭讓解放軍如夢初醒

科索沃戰爭第一大”顛覆三觀“的感覺:米格29的悲壯抵抗無濟於事。

南斯拉夫空軍有一支裝備米格29戰鬥機的“騎士中隊”,在北約打響科索沃戰爭後,南軍“騎士中隊”的16架米格29升空迎敵。說實在的,南斯拉夫的飛行員真的是非常的勇敢,他們面對數倍於己的敵機沒有選擇退縮,其空軍司令還親自駕駛飛機升空作戰,最後壯烈犧牲。

但是,米格29的悲壯抵抗竟然對北約沒有造成任何的損失。憑藉著預警機、軍用衛星等現代化的空戰體系,北約聯軍能將南斯拉夫空軍的動態看的是一清二楚。只要南軍的米格29升空,北約戰機就能在預警機的引導下很精確的擊落米格29。如果南斯拉夫當時有預警機,其米格29就不會被動的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

比海灣戰爭更加顛覆三觀:零傷亡戰爭!這場戰爭讓解放軍如夢初醒

科索沃戰爭再一次突出了預警機在當代空戰中的巨大作用。在科索沃戰爭結束後不久,中國就啟動了一項改變空軍思維和作戰體系的戰略性工程——發展預警機。我們不能重複南斯拉夫空軍的悲劇。

科索沃戰爭第二大“顛覆三觀”的感覺:空中力量定勝負,地面戰已經處於次要地位。

在戰爭爆發前,面對北約的軍事威脅,南斯拉夫動員了15萬預備役軍人參戰。可惜的是,這15萬預備役軍人沒有派上用場。北約長達啊76天的空中打擊向全世界展示了未來戰爭的全新模式——非接觸式戰爭。交戰雙方沒有發生短兵相接的戰鬥,這在戰爭歷史上是相當少見的。更為重要的是,科索沃戰爭比海灣戰爭更加的突出了空中力量在現代戰爭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國軍隊不依賴地面部隊就能打贏一場戰爭!

在科索沃戰爭中,北約聯軍採用了以下三種戰法:其一,巡航導彈上千公里遠程精確打擊。其二,隱身轟炸機在預警機和電子干擾機的配合下進入戰區投下精確制導炸彈。其三,掌握戰區制空權,使用有人駕駛飛機對敵軍目標展開防區外打擊。

比海灣戰爭更加顛覆三觀:零傷亡戰爭!這場戰爭讓解放軍如夢初醒

在這三種戰法的直接影響下,北約對南斯拉夫的打擊簡直又快又準又狠!北約壓根不出動地面部隊參戰,南軍的民兵預備役簡直成了擺設。科索沃戰爭給了中國軍人一個很直觀的感覺——地面戰已經在現代戰爭中處於次要地位,“陸軍決定戰爭勝負”的思維在某些戰爭中已經過時,空中力量和遠程精確打擊力量,以及信息化作戰平臺才是未來裝備發展的主流。

因此,在科索沃戰爭結束的10多年裡,中國軍隊的信息化作戰平臺,遠程精確打擊力量猶如雨後春筍般誕生——長劍系列巡航導彈、激光精確制導炸彈、察打一體無人機等等。這些新式的武器和作戰平臺的出現對中國軍隊,尤其是中國空軍的作戰模式思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比海灣戰爭更加顛覆三觀:零傷亡戰爭!這場戰爭讓解放軍如夢初醒

更重要的是,科索沃戰爭讓傳統的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已經走入了死衚衕。在戰爭爆發前,南斯拉夫動員15萬民兵參戰。可是,這些民兵大都為手持輕武器的傳統民兵,他們對北約打的“非接觸式戰爭”沒有起到任何的抵抗作用。因此,科索沃戰爭對我們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最大啟示在於:我們一定要加強高技術兵種在預備役民兵力量中的比重,適當增加空軍航空兵、防空反導、電子對抗等兵種在後備力量中的比重。像美國的“空中國民警衛隊”這支空軍後備力量,就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