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孫儷揭露扎心真相: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原生家庭

《安家》孫儷揭露扎心真相: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原生家庭


作者/夏夜如風

排版/冉小小


最近熱播電視劇《安家》房似錦揭開了自己的悲慘人生。


《安家》孫儷揭露扎心真相: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原生家庭


成績優異的房似錦,被母親逼去打工掙錢,九年義務教育,就硬是比別人上多了三年,她在即將升學的時候,全家卻逼迫她,不讓她上學,反而讓她掙錢給弟弟上大學。


好不容易,在爺爺的幫助下大學畢業,有了工作,然而,她的苦難並沒有結束。


“借錢不還我要讓所有人知道,一百萬給我,我立馬走人。”


“我來是不是影響你生意了,我拿不到錢,從明天起我就天天來。”


“年底前給齊100萬,其他先欠著,給我打個借條。”


《安家》孫儷揭露扎心真相: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原生家庭


如此冷漠無情威脅的話,還以為她被人追債。哪想到,竟是親媽向她勒索一百萬,給弟弟買房用。


甚至步步緊逼跑到她上班的門店,撂下狠話,不給錢就天天來鬧,面對母親的蠻橫,她萬般無奈只能應承下來。


親媽敢理直氣壯勒索女兒的理由:我生的你,你掙得每一分錢都是我的。


重男輕女的家庭,對她的冷暴力,就像是刻在靈魂深處的烙印,她又掙不脫親情的羈絆,只能不斷被傷害。


《安家》孫儷揭露扎心真相: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原生家庭


《安家》孫儷揭露扎心真相: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原生家庭


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一書中說:“父母在我們心裡種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種子,它們會隨我們一同成長。在有些家庭裡,父母種下的是愛、尊重和獨立,而在另一些家庭裡,則是恐懼、責任或負罪感。”


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我們能做的是讓原生家庭的傷害,不要延續下去,到此為止,給孩子一個更好的原生家庭。


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是父母人生的重要課題。


父母給孩子有原則的愛,用心陪伴的時光,都會保留在孩子的記憶中,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才是真正富養那個有出息的孩子。


十年之後最有出息的孩子,大都來自於這幾種家庭:


01


有儀式感的家庭


《安家》孫儷揭露扎心真相: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原生家庭


近日,看到一個視頻,女孩的爸爸,在抗疫一線,半個月沒回家了。

女孩過生日這天,

爸爸提著蛋糕敲開了家門,擔心身上有病毒,就站在門外,跟女兒保持兩三米的距離,不讓女兒靠近。

“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 ……” 爸爸就站在門口,唱起了生日快樂歌,當看到女兒跟著顫抖的歌聲拍手,閉上眼睛許願時,爸爸忍不住眼淚流了下來。


每年,爸爸都會陪著女兒精心準備過生日,他都會用拍視頻和照片記錄起來,這回憶中最美好的畫面。


孩子要的儀式感很簡單,過生日的時候,一起和爸媽唱生日歌,許願,吃蛋糕,都能讓孩子感受到幸福,並期盼著來年的生日。


《安家》孫儷揭露扎心真相: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原生家庭


德國作家洛蕾利斯說:“有儀式感的人生,才使我們切切實實有了存在感。不是為他人留下什麼印象,而是自己的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充滿熱忱地面對生活。”


父母為孩子創造家庭儀式感,就是妥善地為孩子保存美好的記憶,告訴孩子再平淡的日子也可以過得精緻。


讓生活變得有儀式感,賦予生活更多意義,是父母給孩子成長最好的養分,只有給足孩子安全感,才能面對生活的暴擊,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安家》孫儷揭露扎心真相: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原生家庭


02


同理心養育的家庭

《安家》孫儷揭露扎心真相: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原生家庭


《安家》孫儷揭露扎心真相: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原生家庭


前幾天,在山東濟南,兄弟倆的媽媽是護士,堅守抗疫一線,已經很多天沒有回家了, 4歲的弟弟哭著想媽媽,6歲的哥哥開導弟弟:


“媽媽很忙在上班!不能光有這幾個人治病啊!”


“世上不是媽媽最辛苦,所有人都辛苦!”哥哥也想念媽媽,但他知道,媽媽正在和所有的叔叔阿姨,在抗疫一線工作,有許多病人更需要媽媽。


孩子會換位思考,體諒別人的思維方式,都是在生活細節中形成的。每一個堅強而懂事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懂得共情的父母。


李開復在《做最好的自己》裡說過:“同理心就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安家》孫儷揭露扎心真相: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原生家庭


同理心,是親子關係的紐帶。站在和孩子一樣的視角,才更能看清事情的真相,孩子也能更加合作。


富有同理心,是孩子最高貴的修養,讓孩子內心豐盈,懂得謙讓,擁有變通的能力,孩子未來也會善於應對社交問題,更容易在成長過程中收穫成功!


《安家》孫儷揭露扎心真相: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原生家庭


03


不給孩子“挖坑”的家庭


《安家》孫儷揭露扎心真相: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原生家庭


《少年說》有一期節目,六年級女孩,近幾年生活的每個細節,大到上課、興趣班,小到吃飯、上廁所,都被媽媽嚴格規劃在五張時間表裡。


女孩每次想出去玩,媽媽總有道理阻止她。


有些事情,女孩根本不想去做,媽媽也不問女孩自己想做什麼,覺得女孩還小,即便做規劃,也達不到她的要求,必須按照她的規劃表繼續執行

女孩渴望獨立自主規劃生活,卻被媽媽無情地一口回絕。


媽媽控制著生活的一切,剝奪孩子鍛鍊獨立的機會,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失去自立能力和自控力。


父母替孩子走的路,不放手給他自主歷練的機會,都是在給他成長路上挖坑。

《安家》孫儷揭露扎心真相: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原生家庭

《安家》孫儷揭露扎心真相: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原生家庭


胡可曾在微博分享過安吉練琴時,有些不在狀態,崩潰大哭:“我彈不好!”。


本以為練琴進行不下去了,然而,安吉抹了抹臉上的眼淚,下定決心說:“我今天一定要彈好!”然後邊哭邊堅持彈琴。安吉及時調整心態後堅持不懈的彈琴,這背後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和幫助。


孩子遇到困境時,胡可沒有心軟,而是耐心陪伴他,在她看來:我們不需要執著一定完美的結果,卻要擁有堅持的品格。


《安家》孫儷揭露扎心真相: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原生家庭


有遠見的父母明白,練琴更重要的是為了培養孩子思維和堅強的毅力品質。


詩人威廉·巴特勒·葉芝曾說過: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為愛記深遠的父母,在孩子懈怠時,都會逼孩子一把,幫助他突破自我,未來成長路上即使荊棘遍地,他也可絕地反擊。


04

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家庭

《安家》孫儷揭露扎心真相: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原生家庭

之前看到一則新聞, 49歲宿管阿姨和兒子一起考上了研究生。


她為了迎合家裡的氛圍陪讀,覺得只有父母做好標杆,才能讓孩子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中更好的學習成長。


久而久之,她陪著兒子讀書,竟與兒子一起考上了研究生。


從陪讀到彼此成就,最高級的家教,是言傳身教,成為孩子學習的動力源泉。


《安家》孫儷揭露扎心真相: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原生家庭

《安家》孫儷揭露扎心真相: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原生家庭

前段時間, 49歲朱騰強,零基礎自學,一次性通過了被稱為“天下第一考”的法考。


他為了和女兒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工作再怎麼忙,每天都抽出5個小時來學習,週末全天更是勤學苦練。


父母真正愛孩子的方式是和孩子共同成長,這種關愛和引導的力量,給孩子未來攢足底氣,讓孩子對未來人生也擁有勇於探索和挑戰的心。


美國思想家艾默生說:“孩子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主要取決於他從第一個教育者那裡所接受的愛、陪伴和榜樣示範。”


成長是雙向的,成為更好的父母,才能教育出更好的孩子。


《安家》孫儷揭露扎心真相: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原生家庭


05


作家莫言曾說:“每個孩子的優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為人父母從來都不容易,沒有人是絕對完美的父母。


但我們可以給孩子創造一種好家風,給他一個充滿愛和陪伴的成長環境。


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生命中最好的“肥料”,會成為孩子人生道路上最有力的託舉。


《安家》孫儷揭露扎心真相: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原生家庭


孩子有沒有出息,答案在家庭環境裡,用心的父母,都懂得用現有的生活,營造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受益終身。


願在孩子成長路上,父母不再是阻礙他們前行的絆腳石,而是推著孩子前行的加速器。


願我們都活成孩子欽佩的樣子,用良好的家庭氛圍鑄牢孩子終身幸福的底牌。


《安家》孫儷揭露扎心真相: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原生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