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學習深圳,難道差距只是世界之窗的頭銜和青島啤酒的距離嗎?

有意思的是,青島和深圳 兩個副省會城市一南一北,都是臨海而居。一個是北方翹楚,依山傍水,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它成為旅遊療養中心。靠海吃海,軍民融合區,藍色海洋搞的風風火火.另一個南方的深圳依靠近海優勢和改革開放的內外優勢,緊鄰港澳和東南亞,對外貿易,跨境電商也是風生水起.

青島學習深圳,難道差距只是世界之窗的頭銜和青島啤酒的距離嗎?


青島學習深圳,難道差距只是世界之窗的頭銜和青島啤酒的距離嗎?

前店後廠,深圳依靠身後廣闊的廣東縱深的工廠產業鏈,在高科技,電子,玩具,刀具,服裝等產業形成了成熟的產業鏈。整個特區有325萬家貿易商,概念就是每千人就有249.4戶商事主體. 同樣位置的還有上海和寧波,背靠浙江和江蘇一帶的產品鏈和市場佈局,牢牢奠定了自己的地區位置

青島學習深圳,難道差距只是世界之窗的頭銜和青島啤酒的距離嗎?

再看大山東,同樣是實力不容小覷,臨沂北方小義烏的美譽,依靠四通八達的交通優勢,成為了倉儲中心和物質發散地.山東的優勢產品包括農產品/鮮活海產品/水果/重工業/機械產品,青島以橋頭堡的姿勢傲居北方,擁有遠洋大噸位的深水港,毗鄰日本和韓國兩大發達經濟體,還有中亞鐵路專線的實力加持。不論對內和對外貿易都是一路領先。

青島學習深圳,難道差距只是世界之窗的頭銜和青島啤酒的距離嗎?

深圳是個小漁村起家,總面積只是即墨一個區大小,青島面積的1/6,但是2019年經濟總量是青島的2倍還多。上世紀九十年代鄧小平同志在南方畫了一個圈,開始了深圳的蓬勃發展.深圳的發展,是中國經濟的一個縮影,深圳應該是高科技最聚集的地方,各路英雄豪傑四面八方匯聚而來。

青島學習深圳,難道差距只是世界之窗的頭銜和青島啤酒的距離嗎?

70年代的深圳

青島在大家印象中一直是個旅遊城市,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不動聲色的發展自己,悄悄然他的經濟已經突破萬億,超過了山東老大哥省會濟南。可是青島的龍頭企業還是八九十年代的白色電器巨頭 海爾,海信,青島啤酒.可以說在九十年代科技網絡浪潮中,沒有崛起有規模和實力的高科技企業。

青島學習深圳,難道差距只是世界之窗的頭銜和青島啤酒的距離嗎?

把青島和深圳更緊密連接在一起是2019年,青島政府首次提出“學深圳、趕深圳,搞活青島這座城”,先後派遣領導幹部去深圳考察學習.且不說動員的力度如何,效果如何,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在正確的方向上砥礪前行.儘管差距還有很多,但是政府看到了營商環境和產業升級存在著差距,還是值得欣慰的。

青島學習深圳,難道差距只是世界之窗的頭銜和青島啤酒的距離嗎?

青島和深圳的差距,還在於文化的培養。齊魯的儒家文化講究的是修身治國平天下,容易自我滿足和對社會責任的擔當,憨厚淳樸,談買賣不來套路,容易確少創新和變通,放不下面子去學習和改進。而深圳是一個移民城市,沒有思想包袱輕裝上陣,,無招勝有招,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容易得到港臺和東南亞,歐美的外來文化和管理理念的影響,始終抱著後來者的心態虛心學習。

青島學習深圳,難道差距只是世界之窗的頭銜和青島啤酒的距離嗎?

青島給深圳的推介片封面

青島如果能用北方的齊魯文化,海納百川,廣納英才,其實更容易用歸宿感來吸引人才。需要通過產業升級來提供高端人才更多的工作機會,通過創新和效率來增加就業者的薪資待遇。而不要再學習北上廣的模式去變成地產城市金融中心,把自己的旅遊城市的名氣耗光變成養老中心,那麼學習深圳到頭來只能是一句空話.退一萬步講,如果我們再低調點,從軟硬實力上多下功夫,把目標放低些,可以先學學寧波和杭州也是不錯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