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卖猪肉的北大学生,向母校捐款9亿,他曾说:我给母校丢了脸

曾有这样一位北大毕业生,当他受到母校的邀请,站上与学弟学妹分享“创业”经验的讲台,第一句话却是:“我给母校抹了黑、丢了脸。”


这个特殊的人物名叫陆步轩。


那个卖猪肉的北大学生,向母校捐款9亿,他曾说:我给母校丢了脸


千禧年之初,陆步轩曾因在家乡操刀卖猪肉而引发报道与争议。


此前,他以当地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大中文系,成为令人羡艳的天子骄子,可从北大毕业后,却摇身一变,成了卖猪肉的屠夫。


有人感到诧异,认为北大才子做屠夫未免没出息;有人开始轻视文凭,毕竟北大毕业也不过卖猪肉,可见“读书无用”。


彼时的陆步轩,也曾被世俗偏见与流言蜚语压弯了腰板,自己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直到2019年11月,一篇题为《北大屠夫20年后还在卖猪肉:年销售18亿》的新闻,上了热搜,人们才意识到原来卖猪肉的陆步轩并非大材小用,而是一直在自己的职业里“卧薪尝胆”。


那个卖猪肉的北大学生,向母校捐款9亿,他曾说:我给母校丢了脸


还有更多人不知道的是,曾经被嘲讽为北大反面教材的他,在事业成功后向自己的母校捐款9个亿。


如今,53岁的他,仍旧打拼在第一线,致力于把自己的猪肉做成国内第一品牌。


那个卖猪肉的北大学生,向母校捐款9亿,他曾说:我给母校丢了脸

2020年第5期

全文2807字,阅读时间8分钟


北大毕业的天之骄子

迫于生计当屠夫


1966年,陆步轩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母亲早逝,家境贫寒,家里的书,就只有一本《毛泽东语录》。


那个卖猪肉的北大学生,向母校捐款9亿,他曾说:我给母校丢了脸


然而,贫穷困苦没有影响少年的心性,陆步轩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人。一件事的来龙去脉,非要弄明白才觉得安心。


而这种个性,也让他在学习上极有天分。


高中毕业之际,已经能够做到“讲桌上一坐,各项水平超过老师”。


这样的陆步轩,考上北大几乎是一种必然。


1985年,当陆步轩以长安区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在街坊邻里眼里,他的未来已经和“做大官”、“赚大钱”紧密相连。


可是,这份骄傲很快就被无情的现实打碎。


那个卖猪肉的北大学生,向母校捐款9亿,他曾说:我给母校丢了脸


未名湖畔的校园时光匆匆了结,即将走上社会的陆步轩和他的同学一样,面临的是“包分配”的命运。当然,如果有把握被分到好单位,这本是一件好事;可祖祖辈辈面朝黄土、没有任何人脉的陆步轩,却开始惴惴不安。


1989年,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被分到统管计划经济的家乡县计委,无编制。


陆步轩的处境是尴尬的,作为一个在校园里研读了四年音韵学的年轻人,再如何自诩清高,也得接受帮胸无点墨的领导写讲话稿的日常。


而且,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巨变中,市场经济初露锋芒,计划经济已然走到尽头,陆步轩的单位,正成为那最后一抹“夕阳”。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再加上陆步轩自恃过高的个性影响,在县计委的那几年,实在不好过。



陆步轩没有编制,分不到房子,只能和妻儿挤在一间不足六平米的小平房。为了生计,不得不放下“北大才子”的身段,办过工厂,开过矿山,做过装修,开过商店,却都以失败告终。


这可能也是第一次,让他产生“侮辱”了母校的感觉。北大,不再是光环,反而成为负担。


再婚之后,为了老婆孩子的温饱,陆步轩在走投无路中接受了家人的建议——卖猪肉。理由很简单,好上手,回本快,陆步轩别无选择。


那个卖猪肉的北大学生,向母校捐款9亿,他曾说:我给母校丢了脸


后来,他在自传《屠夫看世界》中回忆道,肉摊上苍蝇乱飞,血水横流,肉腥气刺鼻,自己只能穿着短裤拖鞋站在铺里。手上是常年洗不净、后来就索性不洗的猪油。


陆步轩不再愿意和别人提起自己是北大毕业的,干脆说自己没读过书,自家孩子被调侃成“卖肉娃”,他也只好无奈地笑笑。


当起了屠夫的陆步轩曾在自传中这样自嘲:“如果认为北大学生卖肉完全正常,为什么不在北大开设屠夫系,内设屠宰专业、拔毛专业、剔皮剁骨专业,那样卖起肉来岂不更专业?”


那时,无论谁来告诉他卖猪肉不丢人,他都听不进去,在他心里,人生已坠入阴暗的谷底。


“养猪卖肉,也可以为北大争光”


2003年,北大才子毕业后却只能卖猪肉的事情经过当地媒体的曝光,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引发了普罗大众对教育初衷、人才体制、职业选择等种种议题的热烈争论,陆步轩也在无形之中,被卷入了舆论风暴的中心。


而出现在公众面前的他,始终带着一丝丝难堪与羞愧,正如在北大师生面前登台演讲,第一句话仍是“我给母校抹了黑、丢了脸”。


这是他的心结,他需要与自己和解。


那个卖猪肉的北大学生,向母校捐款9亿,他曾说:我给母校丢了脸


而在这之后,陆步轩的人生出现了一丝转机。


同为北大毕业的陈生,在看到陆步轩卖肉的媒体报道后找上了他。


两人有着极为相似的经历,都是从北大毕业后,进入体制却不顺,无奈中只好“下海”。


有所不同的是,陈生已经开始做规模化的猪肉生意,而专注于一个摊位的陆步轩,则在杀猪卖肉上做得更精细。


陆步轩虽然终日纠缠于自卑悲观的情绪,可赶来拜会的陈生,却发现了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同是屠夫,陆步轩却把卖猪肉这件事做到了“北大水准”。他从来不卖注水肉,一个档口他能卖出12头猪,是别人的十倍之多。


空闲时间,陆步轩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而出版了视角独特的自传式著作《屠夫看世界》。


即便是当屠夫,陆步轩依然在认真地对待他的生活与他的生意,这一点,深深打动了陈生。


那个卖猪肉的北大学生,向母校捐款9亿,他曾说:我给母校丢了脸


2009年,在陈生的倡导下,国内第一间屠夫学校成立了,陆步轩担任校长。这件事也让陆步轩重新找回了信心,习惯于埋头钻研的他热忱地投身于编写教材与授课,做得颇有起色。


陆步轩所编写的屠夫教材,涉及养殖、切割、营销等多个环节,将培养通晓整个产业流程的高素质屠夫作为着力点。


与此同时,在陈陆二人的通力合作下,做符合高端肉类需求的品牌猪肉,也日益成为陆步轩的全新目标。


他们二人将养猪卖猪做得十分特别——除了猪的品种好,猪场还摒弃了现代常用的定位栏,取而代之的是让猪自由活动的半开放式空间;猪场里设有音响,专门给猪听音乐,因为“猪和人一样,只有心情愉悦,才会长得好”。


到了2015年,两人联手打造的猪肉品牌销量已超10亿,成为赫赫有名的土猪肉“第一”。


2016年,陆步轩又主动抓住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及时把品牌猪肉拿到电商渠道进行售卖。


时至今日,他已成为拥有全国700多家连锁店的“猪肉大王”,有媒体报道称,靠着卖猪肉,陈生的身价已过百亿,陆步轩更是身价飙升,无疑实现了从底层猪肉贩到富豪的“逆袭”。


那个卖猪肉的北大学生,向母校捐款9亿,他曾说:我给母校丢了脸


对于陆步轩来说,发家致富,并不是最让他骄傲的。更重要的,是终于可以放下郁结多年的忧虑——“北大毕业,还不是卖猪肉?!”


这根刺,曾经深深卡在他心里。而随着他卖猪肉卖出了一番成绩,那种被世俗观念与他人冷眼所深深困扰的自卑感,也终于消失了。


在近期一次采访中,年过半百的陆步轩从容不迫地说,自己希望进一步将自家的猪肉品牌做大做强,最终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军者,“如果能将猪肉卖到极致,也不算给北大丢人了。”


小结


近些年,类似于“清华研究生卖煎饼”、“西安交大硕士卖凉皮”的报道屡见不鲜,而当我们真的跟随着媒体镜头,看到那些放下身段、去做好一件小事的高学历人才时,也会发现他们怡然自得,不再因世俗观念而背负沉重压力。


陆步轩用自己另类的前半生,让我们看到一个勇于做自己的人,更证明了:读书无用论,是最大的谎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