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萊湖的獨特風景,打魚人單腳划船,這樣的“水上芭蕾”好精彩

茵萊湖的獨特風景,打魚人單腳划船,這樣的“水上芭蕾”好精彩

歐洲萊茵河舉世聞名,同樣兩個字,順序一顛倒,就成了緬甸的“茵萊湖”。論面積和名氣,茵萊湖都比不上萊茵河,但在旅遊者心中,茵萊湖是“緬甸的一滴眼淚”,是來到這裡不能錯過的美麗景色。茵萊湖什麼樣子?也許用陳毅元帥那首經典的詩來形容最妥帖不過——飛艇似箭茵萊湖,碧波浮島世間無。

茵萊湖的獨特風景,打魚人單腳划船,這樣的“水上芭蕾”好精彩

茵萊湖是緬甸第二大湖,三面環山,海拔近千米,四季清爽,是夏日絕佳的避暑聖地。生活在茵萊湖的茵達人,住在湖中的高腳屋裡,世世代代守著湖水,守著一條木船,打魚為生,日子清貧卻生機盎然。

茵萊湖的獨特風景,打魚人單腳划船,這樣的“水上芭蕾”好精彩

茵達人多以捕魚為生,每天早晚都會在湖面上打漁。每當此時,在遊船上游覽的人們就能看到傳說中的茵萊湖特殊景觀——單腳划船。漁民一隻腳站在甲板上,船槳纏繞在另一隻腳上,手握住槳的上端,手腳和腰部同時發力,就像用圓規畫圓一樣,一搖一擺地就把船划起來了。

茵萊湖的獨特風景,打魚人單腳划船,這樣的“水上芭蕾”好精彩

這是一個看上去就頗有難度的動作。光是在平地上單腳站立很多人都未必能堅持多久,漁夫們卻不僅可以在搖搖擺擺的船上保持平衡,還可以騰出兩隻手來自如地收網放網。在遊客眼中如同優美舞蹈的動作,其實是茵達人每天最日常的勞作。

茵萊湖的獨特風景,打魚人單腳划船,這樣的“水上芭蕾”好精彩

漁夫的捕魚過程正是手腳並用的最好體現。一方面因為茵萊湖下水草眾多,若坐在船上視覺有限,很難看清湖水中的魚蝦。一方面也是因為長期傍水而居的原因,茵達人不論男女老幼從小就練習划船,出行時船代替了雙腿,為了保持四肢發育平衡,便開始用腳划船。

茵萊湖的獨特風景,打魚人單腳划船,這樣的“水上芭蕾”好精彩

用來打漁的漁網也頗有特色,像一個大號“雞籠”,當地人叫做罩魚籠。罩魚籠看似很大,其實重量很輕。籠身用漁網製作而成,籠口則是用竹子彎成一個大口。漁民只要輕輕一抬,便可輕易舉起。

茵萊湖的獨特風景,打魚人單腳划船,這樣的“水上芭蕾”好精彩

傍晚的茵萊湖霧氣藹藹,水面平緩如鏡,漁人低頭勞作的情景,構成一幅茵萊湖最美的生活畫卷,每天如同日落一樣反覆上演。

茵萊湖的獨特風景,打魚人單腳划船,這樣的“水上芭蕾”好精彩

漁夫彷彿是茵萊湖上孤獨的舞蹈家,以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方式捕著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茵達人的生活都靠著這條河,人依水生,人水共存。

茵萊湖的獨特風景,打魚人單腳划船,這樣的“水上芭蕾”好精彩

湖水像一張無形的網,連接著湖上的人和船,各自做著不相關的事情,卻又融為一體彼此相連。

茵萊湖的獨特風景,打魚人單腳划船,這樣的“水上芭蕾”好精彩

日落時分,光影勾勒出漁夫的剪影,這樣的生活總給人以煙火氣息,平淡的日子,尋常的日子,未嘗不是讓人嚮往的日子。

茵萊湖的獨特風景,打魚人單腳划船,這樣的“水上芭蕾”好精彩

提到緬甸,人們更多會想到佛國的神秘,以及當地人對神佛的虔誠。而關於緬甸人的友善、溫和,還有在這日光下,遊客眼中獨特“舞蹈”背後面對困難的樂觀積極,才構成了真正的緬甸。

茵萊湖的獨特風景,打魚人單腳划船,這樣的“水上芭蕾”好精彩

緬甸一直不是一個富裕的國家,緬甸人也一直和貧窮做著鬥爭。如果說貧窮能一層層剝奪人們的尊嚴,緬甸人民就會通過各種方式來告訴你,窮,也能過日子,不止能過日子,還能活得有滋有味。生活不在別處,這裡生機盎然。(歡迎您在評論區點贊留言,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