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就是為了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

蒙田說:“教育不是為了適應外界,而是為了自己內心的豐富。”

說實在的,我之前一度很討厭被教育,因為少不了一些人說你必須怎麼樣,然後末了還要加一句對吧?

有時你自己心情不好了,也就是說很心累了,需要身邊人少講幾句話,提出一點可行性建議,給以理性的安慰安慰或者靜靜地傾聽你說話就好,結果被他們教育,而且還要你強行認同他們,那個“對吧”看似在問實則包含了你不能多思考,不能反駁,必須接受他們的觀點的意思。

教育一種意思就是在看分數結果不看過程的競爭的大環境下,你看了多少能應對考試,能賺點錢的書,又或者就是指得到了一紙學歷,證明你進過某一所學校,然後過了不多久就把一些專業書籍拋在一邊,解放頭腦,也解放了身體,不用再看很多書了。

好的教育就是為了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


其實蒙田這句話說得很好,我們這麼多年不是為了給外界的人看今天翻了幾頁書,然後上面拿彩筆一畫,考完試就忘了知識,把書丟進垃圾箱裡,一些筆記也不是為了沒有理解裡面的一些實用的點就去抄下來,然後就擱一邊了。

很多時候我其實喜歡看閒書,一些老師推薦的所謂的文學書單一本都沒看,除了小學中學為了考試,背了裡面的一些作者的簡單的背景知識,書中要考的幾個人物,一點點情節,其實很多書都沒看的。

好的教育就是為了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


我也喜歡翻有年代感的,紙張泛黃的書籍,可能那個作家我們很多人沒聽過,可是沒有關係,裡面一些文革年間或者民國時期發生的才子佳人風流韻事,不知真假,但我會代入。會想像裡面是不是真有特務間諜這些,是不是真的有破譯密碼學。

有些時候為了寫論文各種專業類文章看累了,我會看類似於《第九個寡婦》或者《嫌疑人X的獻身》之類的帶有故事情節感的書。好的作者真的不論寫男女老少,只要簡單地寫了他們一個小動作,簡單地寫了他們說的幾句話,就概括了主題,會讓人猜測裡面誰最聰明,誰最講義氣。這樣可以換一下腦子,不至於學習的時候疲憊,同時又可以積累一些素材,打開靈感,防止寫文卡頓。

所以我覺得自己找書看,有自己的書單就是很好的教育。而且這樣自己累了需要找人傾訴的時候,也不會吵到其他朋友,讓朋友感到煩惱。自己看一本帶有故事情節的書就好像有人跟自己對話了,跟自己互動了,內心世界就豐富了很多。

真的喜歡就去做,自己找本書去學習,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治癒自己才是生活中最好的良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