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人工智能”走進北大學子課堂

當前,一場突出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引起全國關注的同時,也改變了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根據國家統一部署,全國各類學校一再延遲開學。2020年3月11日,華為人工智能專家張志峰、王曉雷、張金衡在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本科生課程《機器學習概論》採用華為雲WeLink直播的方式,給同學介紹華為雲計算平臺和機器學習編程實踐,來自北京大學信息學院及相關院系的近200名同學在線聽課。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為確保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按照教育部“停課不停學,學習不延期”的要求,華為通過華為WeLink工作平臺實現在線直播並引入華為ModelArts用於實踐訓練,為同學提供華為雲計算資源助力北京大學《機器學習概論》的教學。一天課程下來,老師和學生都對遠程教學的效果非常滿意。

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今天,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機器學習、“數字孿生”等技術正在對整個經濟中的企業和部門的運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技術正在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技術,與此同時,企業對於高科技人才的缺口也越來越大。

與時俱進,與時偕行。面對社會和企業對人工智能等人才的旺盛需求,我國著名大學都相繼推出了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相關課程,為未來培養全面人才提供可能。

早在2018年9月,華為在全聯接大會上發佈全棧全場景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堅定人工智能的發展戰略並持續投資基礎研究和AI人才的培養。本次華為參與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本科生課程《機器學習概論》的教學,是深入貫徹產教融合國家政策、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精神、深化高校信息技術領域人才培養改革的有效實踐。在授課過程中,既有大學教授對基礎理論的講授,又有來自華為一線專家對實踐經驗的分享,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穿插進行,可以讓學生很好的理解、掌握與應用相關理論知識和算法。

值得一提的是,《機器學習概論》結合Python語言、機器學習、神經網絡與深度學習的基礎知識,以項目編程實踐引導課程內容走向實際應用方案的開發設計,幫助學生在實驗中提升AI應用編程能力。而參與授課的華為專家們在人工智能領域都有著專業的行業研究見解和豐富的實踐探索經驗,希望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引導學生們找到進入AI世界的關鍵鑰匙。

“華為人工智能”走進北大學子課堂

針對機器學習實驗,華為提供了面向AI開發者的一站式開發平臺——ModelArts。作為AI一站式開發平臺,ModelArts提供海量數據預處理及半自動化標註、大規模分佈式訓練、自動化模型生成,及端-邊-雲模型按需部署能力,幫助學生快速創建和部署模型,管理全週期AI工作流。

“華為人工智能”走進北大學子課堂

華為雲ModelArts服務

產教融合助力北大新工科建設

華為公司與北京大學自上世紀90年代就開展了合作,雙方已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北京大學的科學研究水平國際領先,尤其在基礎科學研究和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領域優勢顯著,華為希望和北大一起推動技術創新、探索新工科教學改革。今天的課程正是這一合作的有益探索,華為希望把更好的技術和經驗帶到北大,帶給學生,為人工智能人才培訓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直以來,華為都非常清楚ICT人才的重要價值,並且長期關注和持續投入ICT人才的培養,在過去的30年華為努力地把人力變成了人才,並將多年來積累的知識體系、技術經驗、人才培養標準等貢獻出來,輸送到產業鏈的人才培養機制中,尤其是與高等院校的合作,實現了信息技術與人才發展的緊密結合。在華為看來,本次疫情既是一個空前的挑戰,也是一次助力學校全面推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數字化、信息化的契機。

隨著在線教學的持續,相信學校、老師和學生對於在線教學的模式將有更深的認識,體驗到信息技術在未來學校管理、對教育的教育教學理念與方法也會做出相應的改變和創新,這無疑將對教育的未來產生長遠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