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魚口弱,浮漂該調“靈”還是“鈍”?高手可能很選的不一樣

很多人都覺得冬天的魚是最難釣的,因為魚是冷血動物很多魚兒都抵抗不住寒冷甚至進入休眠和半休眠的狀態。即使比較耐寒的鯽魚和鯉魚也不怎麼活躍了,喜歡待在溫暖的地方不活動。就算是吃餌也吃得很弱,如果調釣不合理或者其他環節做不好很容易出不來信號。這也給了很多新手釣友一個錯覺,冬天的魚不愛吃東西,其實不是不愛吃,而是冷得吃不動,不是不餓,而是冷得沒力氣吃。

天冷魚口弱,浮漂該調“靈”還是“鈍”?高手可能很選的不一樣

而且入冬後水中的食物大量減少,水中的藻類浮游生物大量死亡,魚兒即使出去吃東西也很難找到吃的,所吃到的能量可能還趕不上消耗的,這也是它們不願意活動的主要原因。那麼經過上述分析,冬天釣魚最關鍵的就是找到魚兒的藏身之所(窩子裡有魚才能釣得到),另外就是合理的調釣讓魚兒吃得更輕鬆(浮漂信號會更明顯)。找釣位的文章前幾天也和大家聊過了,今天這篇文章咱們來聊聊冬天魚口弱,我們的浮漂該怎樣調以及該抓口。

天冷魚口弱,浮漂該調“靈”還是“鈍”?高手可能很選的不一樣

冬天釣魚浮漂該怎麼調?

一說起這個話題,很多釣友都理所當然的說魚口輕我們就釣靈一點啊,這樣漂相不就來了?對於新手釣友來說對靈和鈍的理解往往比較片面,總覺得調高釣低的靈,就是真正的“靈”,而調低釣高比較鈍就是真正的“鈍”,其實在魚口弱的時候調幾釣幾甚至調低釣高反而浮漂的動作會更大。為啥這麼說?

因為在調高釣低的時候,調目越高浮漂向上的拉力值就越大。冬天的魚口本來就比較輕,即使比較耐寒的鯽魚吃餌的動作都非常輕,口腔產生的吸力並不是那麼容易將魚鉤吸入嘴裡。如果釣得很靈,浮漂向上的拉力反而會和口腔的吸力產生對抗,會抵消釣一部分吸力,很難出現清晰的動作。

天冷魚口弱,浮漂該調“靈”還是“鈍”?高手可能很選的不一樣

但是釣鈍就不一樣了,浮漂向上的拉力值比較小(甚至沒有拉力),浮漂吸食餌料的時候只需要口腔產生的吸力大於餌料就可以了。而且釣“鈍”和釣“靈”我們抓的動作不一樣。釣鈍的時候主抓的是魚兒吸入餌料後抬頭或遊走的信號,這時候提竿就十拿九穩了。而且在入冬後溫度低,大家都會習慣性的釣深,釣遠,我們提竿反應的速度會有延遲,不像夏季那樣用短竿可以馬上提竿刺魚,抓這種動作中魚率會明顯高很多。

另外,鯽魚吃餌的動作本來就是頭朝下尾巴朝上,如果釣得比較靈敏鯽魚吃餌也不太方便,由於浮漂調目過高,鯽魚也很難將餌料吸入嘴裡。試過幾次吸不進去它們可能會放棄吸食鉤子上的餌料,轉過身去吃散落的那些碎屑。很容易出現窩子裡有魚卻不吃餌的現象。而釣鈍的時候,一般雙鉤都是觸底的,不僅更符合鯽魚覓食的習慣,也更容易將餌料吸入嘴裡,即使第一次沒吸入嘴裡它們也會反覆嘗試。

天冷魚口弱,浮漂該調“靈”還是“鈍”?高手可能很選的不一樣

調靈還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對抓口的技巧比較高。因為在釣靈的時候,抓的是魚兒吸入嘴裡的動作,浮漂出現的動作肯定非常微弱。漂尾往往只有一個黑絲,三分之一目之類的。魚竿稍微長一點就看不清漂了,哪怕你用的小碎目漂尾也不例外。(恨不得配個望遠鏡才行)所以還不如干脆釣鈍一點,主抓比較清晰的頓口就好,這樣眼睛也沒那麼累。

天冷魚口弱,浮漂該調“靈”還是“鈍”?高手可能很選的不一樣

最後:在調鈍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一點,浮漂的吃鉛量和鉤餌的比重要匹配。我們都知道在冬天釣魚的時候要用小鉤細線,但是有時候因為風比較大或者用長竿的時候拋竿技術不太好會換個吃鉛量比較大的漂。最後鉤餌比重太輕,在調高釣低的時候很容易出現過鈍的現象。也就是說調高釣低的情況下,子線很容易完全躺底或者大部躺底,很難將魚吃餌的動作反映出來,釣一整天浮漂也會一動不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