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有人嘲笑丁克一族:“我老了不一定有人養,你老了一定沒人養!”的言論?

一葉茶1982


第一,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成年人既然選擇了丁克,享受了沒有孩子的束縛,避開了做父親母親的責任,那就要為晚年的淒涼寂寞買單。

第二,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人在世界上,做任何事,總有人品頭論足,伊索寓言裡騎驢故事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但是我有我的追求和自由,不忘初心,想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沒什麼錯。

第三,嘲笑的人是鹹吃蘿蔔淡操心

嘲笑的人真會關心人,居然幫人家操心養老問題,君不見日本70歲老奶奶還自己獨立自強工作,自己餬口,更何況丁克的家庭早已未雨綢繆,你老了是等著你孩子安排你,人家是安排旅遊,優雅的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不用看孩子臉色,沒有婆媳糾紛,財產爭奪的狗血劇情。所以,養老問題沒必要嘲笑。


大事憑直覺小事憑原則


給大家講講我,本人過去連婚都不打算接一直熬到三十七才結束單身。也想著獨身,丁克,自己過著多爽呀!三十六的時候陪朋友去了趟養老院,看到裡面老人過的很不好,沒個說話的知心人,吃,喝,拉,撒都不盡人意。這養老院價格也不便宜。後來又特別的走了幾家養老院,直接打消獨身,丁克的注意了[捂臉]結果,三十七結婚,三十七要的老大(姑娘)四十要的老二(兒子),如今四十三下月生老三(性別還不知道),不是我要做超生游擊隊[大笑]想想吧!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都說人一閉眼什麼也帶不走,但是想想當你老了的時候看看人世間你能留下什麼?除了你的血脈其他的才真的不是你的。


修存君翕


雖然我也是不認同丁克族,但是這樣的嘲諷真的是沒必要。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的有子女的家庭 ,老人的晚年過得也非常悽慘。而那些丁克族早早為自己安排好晚年的生活,活得更加自由,沒有牽掛。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自己要過的人生。


說一個例子。一個親戚有3個兒子。老大混得一般。在廠裡打工。月薪3000多,在農村。老二也是在廠裡打工,但是頭腦比較靈活,媳婦也比較會跟人打交道。月薪6000多。工作幾年之後就買車了。老三因為讀了大學,在外面工作,做程序員。薪資剛開始就有過萬。是三個兒子當中混得最好的了。


三個兒子都娶了媳婦分家之後 ,這個親戚要求每個兒子每個月給她500元作為生活費。但是老二就有意見了,因為這個親戚經常出去外面打牌,而且在照看孫子的時候,孫子睡了,她也會出去,把孫子鎖在家裡。


平時的三餐都在三個兒子家吃,基本不用花這麼多錢。老二覺得他媽媽很過分,除了照顧三餐,其他基本沒怎麼理會。連他媽媽讓他充話費,他都裝做不知道,直到最後他媽媽給錢才給充。


雖然有三個兒子,但是平時也不怎麼和睦。收入差距懸殊,而且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負擔。總的來說,這三個兒子對母親除了給錢,其他都不怎麼過問。


這個親戚也是有做得過分的地方,但是這個親戚不自知,繼續出去外面賭博。每個孩子天生都是愛自己的媽媽的,但是很多媽媽都沒有檢討自己的行為。體諒子女的不容易。


養兒真的不一定防老。特別是一些父母有種觀念:我把你拉扯大,你就一定要對我報恩,要照顧我。這樣的要求從道理上是沒錯的,但是表現出來很多時候都是讓人不能接受的。


我相信很多選擇做丁克族的家庭都不想有這種兒女的牽絆,只想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有能力照顧自己。這樣的選擇沒有對錯之分。但是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小媛筆記


我到不是丁克的擁躉,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我今年四十有七卻依然孤身一人,娶不到媳婦兒是我自己的問題,沒人愛也要活下去……等老的不像話了,我有退休金另外再賣掉房子,在大橋底下搭個帳篷,啤酒小菜釣魚竿,不給社會添亂不給年輕人添堵,咋說咱也世上走了一遭。


骨頭32245032


大家不用對丁克族有那麼多鄙視,很多丁克只是他們無法生育的一個體面的解釋!正常人都很難做到的,一個家裡就兩個人一直相處,一年兩年還好,十年以後大家都膩味了!我就不信他們不想想人家那樣有個孩子在旁邊!反正我看著我兒子在旁邊不管多調皮,我都不會覺得少了他會開心!


只說夢話不起床


其實我覺得丁克族也挺好的,我並不討厭丁克族,其實丁克族不一定是自私的,我就覺得一個人挺好的,我記得比起丁克那些不負責任的父母,會顯得更可惡吧,我們不要孩子不僅僅是為了我們自己想,我們如果沒有好的生活質量,卻只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就造成一個孩子不能健康的成長,豈不是太自私了,我不要孩子是因為,我怕我照顧不好我的孩子,我知道這個社會有多可怕,想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下來有多不容易,我不想在讓我的孩子也為了生活而奔波,更可氣的是有些人還重男輕女,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影響,更有些人根本就不會照顧孩子,最後把好好的一個孩子培養成社會上的敗類,不學無術的人,你們比起丁克更可惡,可恨[酷拽][酷拽][酷拽]


尊公子蓋世無雙


一個段子。記者問一位老人幸福嗎?有孩子嗎?你怎麼住在這裡啊?老人回答,“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讓我去上海住,小兒子讓我去北京住。”記者羨慕地回答,老人家您真幸福啊。老人苦笑,大兒子住北京,小兒子住上海。

我自己堅決反對自己或親人持有“丁克主義”,但也尊重選擇丁克主義的人。我們這一代人,都是獨生子女,難道我們老了,就一定有人養?就算獨生子女想養你,你捨得佔用他們的時間?現在的子女五湖四海,戶口、房產、工作,都遠隔千里。多少老人,有兒女,也沒人養啊。所以,老齡化社會,就要大力發展養老產業,這不是空穴來風吧。

丁克主義,有兩類人。一類是真的丁克,真心不想要孩子的。一類是生不出來,為了面子,對外聲稱丁克的。不管怎麼樣,自己人生自己走,別人的人生也是別人走,咱們都沒有資格去嘲笑別人。兒孫滿堂固然好,但如果子女不孝,也是老人的痛苦。

你憑什麼嘲笑丁克一族?如果沒有能力養育子女,還不如不生,生而不養,養而不育,這不是害人嗎?丁克一族,也未必就是自私的,可能因為事業,可能因為不想生,可能因為不能生。他們的人生,自己走,苦不苦,人家自己承受。

有時候我在想,當我們這一代老了,也不想拖累子女,有錢的就去好的養老院,沒錢的就是自己好好活。生大病了,有錢的就好好治。沒錢的就順其自然。人的一生,關鍵是自己是否滿足,是否感覺良好,其他的終究是身外之物。


職場火鍋


剛看了一段魯豫就“丁克”這個話題訪問蔡瀾的視頻,就瀏覽到大家在討論這個題目了。正如蔡生所言:“你辛苦生養的子女,未必長成你想要的樣子。我身邊兄弟姐妹及朋友的孩子,就見證著一代不如一代。另一方面,地球上到處都是汙染,而且不斷加重。不久的將來,可能連乾淨的水也沒有了。你自己都不知道能活多久、將來會怎麼樣。要擔心的事太多了,考慮那麼多幹嘛呢?”

甚以為然,首先得確保自身的生存及理想的生活狀態,才能庇佑子女長大,以及後續要求子女配合自己的生活,不斷延綿後裔。歷史上的名人,例如莫扎特,不但子女不見得有出息,三代以後甚至還絕了後。所以,如蔡生所言,想那麼多幹嘛呢?


青蔥光明草


很多嘲諷丁克的人總說:“等到老了不能動了沒人照顧你多悲哀”或者說“等你不能自理去養老院都沒人看望,會被虐待”……等等無數論調都在強調“無法自理”“不能行動後”如何如何,人生幾十年,到底是你行動自如享受人生的時間長還是你臥床不起等著死亡時間長?人活一輩子是行動自如生活自理的幾十年活出人生質量重要還是疾病纏身不能自理痛苦不堪生不如死的時刻有沒有子女在你身邊為你哭泣為你忙碌重要呢?為什麼這些總認為人生最美好的幾十年的快樂或悲傷,盡興或無奈都無所謂卻把最沒生活質量的瀕死階段看得那麼重?甚至是人生唯一的意義!對於選擇丁克的人要麼是經濟條件不允許,要麼是真的不喜歡孩子,無論是那種,他們享受了幾十年屬於自己的人生,充裕的時間精力和經濟,換來人生最後時刻那一點點時間的孤獨寂寞為何不可呢?如果50年後安樂死合法的話,丁克夫妻可以在年老體衰不能自理前用自己積蓄縱情享受人生然後一起攜手同歸!沒有痛苦沒有遺憾也沒有掛念!甚至還有最後的浪漫!這樣的人生又有何不可?


無趣的


本人認為,丁克家庭,攢夠二三百萬,有退休工資,只要有思維,委託近親安排去養老院就行。當有一天沒有思維了,那就聽天由命,因為你什麼都不知道了。

這樣應該好於,為孩子忙碌一生,沒有存款,看孩子臉色生活,要好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