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指揮創造的5G世界!具備“自我意識”,可自主指揮樂團

機器人指揮創造的5G世界!具備“自我意識”,可自主指揮樂團

你見過機器人做樂團指揮嗎?你可能會想到機器人在聚光燈下拿著指揮棒揮舞的樣子

機器人指揮創造的5G世界!具備“自我意識”,可自主指揮樂團

近日,NTT多科莫公司發佈了一個名為“馬赫速度管絃樂隊”的特別視頻。該視頻象徵性地傳達了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的速度,DOCOMO 計劃在 2020 年春季作為商業服務推出該系統。

視頻拍攝了音樂廳中的一場管絃樂表演,採用了具備人工智能的機器人指揮“Alter3”。管絃樂隊演奏的是約翰·塞巴斯提安·巴赫(Johan Sebastian Bach)著名的《G弦上的詠歎調》(Air on the G String)。

機器人指揮“Alter3”從黑暗中亮相。管絃樂隊的演奏者們完成樂器的調校,Alter3 開始以代表“3G網絡”的速度指揮《G弦上的詠歎調》。隨著管絃樂隊的演奏,悠閒的指揮節奏讓樂隊有些迷惑。演奏進入了第二部分,開始加速到“4G網絡”。

隨著音樂恢復正常的張力水平,管絃樂隊的演奏開始變得活潑而有活力。最後,在第三部分,Alter3 的指揮開始更加強而有力,演奏加快至“5G網絡”速度,管絃樂隊的演奏者們能否跟上 Alter3 越來越快的指揮呢?


機器人指揮創造的 5G 世界

去年,日本機器人 Alter3 就成為了歌劇“Scary Beauty”的指揮者。

機器人指揮創造的5G世界!具備“自我意識”,可自主指揮樂團

在日本東京新國家劇院內, Alter3 就指揮一支 35 人的管絃樂隊,與樂團實現自主歌劇協奏。

機器人指揮創造的5G世界!具備“自我意識”,可自主指揮樂團

Alter 的所有肢體動作和麵部表情都是自己決定的,也就是說他的“腦子”是一個人工智能的神經網絡,加上身上的各種傳感器,他會對現場的環境做出反應,然後動來動去。

機器人指揮創造的5G世界!具備“自我意識”,可自主指揮樂團

Alter 只有上半身,除了臉部和手前臂有被仿生材料包裹之外,其他部分都是裸露的機械結構。

機器人指揮創造的5G世界!具備“自我意識”,可自主指揮樂團


探索創造新的指揮藝術的可能性

研究人員表示,人類指揮家在敲打節拍時會感覺到速度較快,alter3 在對速度進行把握時更準確。除了跟蹤和同步演奏的速度外,機器人還包括通過類比預測未來並調整速度。

機器人指揮創造的5G世界!具備“自我意識”,可自主指揮樂團

Alter 最厲害的地方,是內置的一顆 CPG,CPG 基於神經網絡技術,能對傳感器傳來的數據做出分析,並通過體內的 42 個氣動裝置來做出相應動作,相當於一箇中央指揮室,而不是跟著寫好的代碼執行而已。

對於類人機器人來說,要做到這樣的程度的確非常難得。這種深度神經網絡系統,與我們平時聽到的有些不同。

而 Alter 中嵌入的深度神經網絡系統比較特殊,它的中樞模擬發生器可以複製深度神經網絡中的神經元,從而允許類人機器人能夠具備自己特有的動作。

機器人指揮創造的5G世界!具備“自我意識”,可自主指揮樂團

換句話說,Alter 這款類人機器人已經具備了“自我意識”,只是這種“自我意識”並不強,或者說還很“低能”。它還不能讓 Alter 像人類那樣為所欲為,頂多只能讓 Alter 有事沒事地動一下。

這時候肯定有人會問,Alter 以後會不會擁有更強的“自我意識”?

按照當前的技術發展趨勢來看,這是必然的。大阪大學智能機器人實驗室參與過 Alter 的研發,教授 KouheiOgawa 表示:Alter 的外觀、動作比起人類還有一些差距,但它確實有存在的意義。Alter 提供的人機交互能力不需要工程師投入精力去做大量的編程工作,它可以自主學習新的東西。


機器人指揮創造的5G世界!具備“自我意識”,可自主指揮樂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