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教學感悟——若存報國心,何處不戰場

近段時間幾乎每天都被善良愛心人士、被一線醫護人員,被這些“白衣戰士”所感動和落淚,被黨中央和政府全力組織和非常舉措應對災難深受感動,被所有逆行抗疫戰士的無畏和大愛所振奮。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在家坐立不安;時至今日,我可以用幾個詞來總結我的情緒和生活的真實情況:“揪心”“不眠”“忙碌”“有序”“期盼”“淡定”。

“位卑未敢忘憂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身無分文,心憂天下”。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賦予了文化人以愛國至情、責任擔當和深刻的反思警醒能力,我也是其中一員,我深知,誰也不能逃過歷史的洪流而獨善其身,個人只是一滴水,國家和人民才是大海,我們每個人唯有共克時艱、共赴國難才算得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當看到學校被徵用作為武漢雷神山、火神山援建人員醫學隔離觀察點時,學校董事會傾囊相助時,我看到了“身邊人”的豪氣和擔當;當看到年近七旬的張校長一線指揮,為國鞠躬盡瘁時,我看到了一位老共產黨員的赤誠的本色;當看到學校常務副校長劉校長帶頭組織教職工志願者安排各項工作時,我讀出了劉校長面對疫情和國難內心的苦澀;校總務處朱主任越過遙遠“天路”,換取“通關文牒”,從恩施馳援紅安;我校食堂毛主任深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戰時原則”,不辭辛勞從蘄春馳援紅安;教務處鄧老師不是黨員,她只是一個普通老師:“不為名、不為利,只為自己有顆善良的心,做點力所能及的”,讓我瞬間感動。鄧老師是我校教師志願者之一,我校還有更多的教師志願者,他們的樸實、辛勞和大愛也感動著我,我稱他們為“教育界的最美逆行者”!

若存報國心,何處不戰場?我雖不是黨員,但我是中國人;我不是醫護人員,但我是教育工作者。當網絡教學的要求來臨時,傳達至語文備課組,我認真貫徹,努力探索,我覺得無論是線上教學還是線下教學,都是對老師教學能力的要求,也是一個挑戰;我是一名語文老師,正在發生著的社會現實就是一部最好的教科書,我將我的思考和真摯的愛國情感傳達給我的學生和家長群,把一個教育者的情懷和責任擔當來感染他們,也算是為“全民抗疫、共克時艱”儘自己的一份心力。我覺得線上教學很能培養孩子們的自學能力,於是我在提問時巧妙引導,把問題設置為“查閱資料解決”和“獨立思考解決”“拓展延伸各抒己見”這三個部分,儘量精簡教學容量,節約教學時間,因為網絡教學我們沒法更好監控,而且有些突發情況有時會讓時間一晃而過,所以也需提前備課,更需知識儲備和教學應變機制,無論教學時間怎麼緊,教學中的重點知識和難點我是一點也不會放過,一定會讓學生弄清楚。網絡教學提供了學生大量的學習資源,但也需老師引導,幫學生鑑別、篩選和指導。當然,網絡學習也是考驗和培養學生自律能力的有效機會,我們也可不定時檢查學生是否在線,求得家長為學生的後勤保障和配合督促。最後,我也要說下,我們老師對學生嚴格要求固然不錯,但也要考慮到困難時期的特殊情況,生活物資相對困難,不可求全責備,學生和家長的身體也要注意,提醒老師、學生和家長儘量勞逸結合、規律作息、保重身體!

春天花會開,鳥兒它會飛回來。待疫情消散,孩子們還會飛回美麗、溫暖的校園!待到那時,我們若把網絡教學的資源優勢、學生培養的自學能力,結合現場教學的良好學習氛圍、實時指導,我們的教學一定會做得更好!

網絡教學感悟——若存報國心,何處不戰場


網絡教學感悟——若存報國心,何處不戰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