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分封制度(二)

於是,只要承認周天子,不管是氏族、部落、部落國家,也不管是諸夏、諸羌、百濮、群蠻,都紛紛彈冠相慶,人五人六地成為國君。


說起來這倒是個互利互惠的雙贏方案,而且雙方做的都是無本生意。比如方國,就什麼都沒失去。土地、人民、軍隊、財產,周天子都不要他們的,反倒還會再贈送一點。他們在伐紂戰爭中撈到的油水,周天子一律加蓋公章予以承認。他們的國內事務,周天子卻概不過問。這難道還不合算?


更重要的是,這些方國不少是蠻族。因為文化落後,長期被殷商歧視,自己也自慚形穢。現在既已受封,也就成為列侯,可以跟中原諸國平起平坐,禮尚往來,這可真是鹹魚翻身,豈有不接受之理?


但,賺了大頭的還是周。


首先,這些封國的土地、人民和財產,原本就是那些傢伙的,周人並沒有成本。周天子給出的,只是一個名義和頭銜。但這張空頭支票,卻換取了對新政權的承認和支持,贖買了異動之心和武裝力量,從而建立了自己的統一戰線,還沒失去領導權。事實上,只要方國承認自己是周人所封,就至少在名義上認同周的領導,何況受封最多的還是姬姓。


比如姜太公的齊國,就長期有兩個姬姓的“上卿”,一個叫“國子”,一個叫“高子”,號稱“二守”。


然而方國的加盟非常重要。有了他們,周的政權才有了天命和人心的“雙重合法性”。這可不僅僅是“統戰”。


這就是西周初年周人的一系列動作:再編組、大遷徙、廣殖民、泛分封,總之,該鎮壓的鎮壓,該安撫的安撫,該酬勞的酬勞,該收編的收編。現在,西周統治者可以高枕無憂了嗎?


不能。因為新秩序是否穩定,仍是問題。


這就不能靠策略,只能靠制度。策略只是“術”,制度才是“政”。換句話說,制度的建立和建設才是根本性的,也才能保證長治久安。


事實上,就在周公他們“下棋”的時候,一種新的政治制度和國家制度也應運而生。這種制度本身是有“維穩功能”的,因此保證了五百年的太平。但它同時又有先天不足和內在矛盾,因此在春秋被破壞,在戰國被顛覆,在秦漢被替代,只留下難忘的記憶和永遠的惆悵。


它的名字,就叫“邦國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度(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