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一中學生持刀捅傷雙親,致母親身亡,這是哪方面出了問題?

教育訊息


編者按:2020年3月10日凌晨1時許,廈門湖里區某住宅15歲少年鬧出大事。經查,原因是15歲少年因家庭矛盾糾紛,故意傷害其父母,致其母親當場身亡,父親受傷。這件事很快就登上百度熱榜排名第四位,評論四千多萬條,可見網友們對這件事情有多關注。



事件雖然還在調查中,但是我們不難發現,事件的起因是由於家庭矛盾糾紛造成的。到底父母和孩子之間有什麼樣的矛盾糾紛會讓孩子要我出如此極端的行為呢?如果父母和孩子實現良好溝通,這類悲劇也許不會發生。 官方通報中沒有具體說明到底是怎樣的“家庭矛盾”讓15歲少年對生養自己的父母做出極端行為。但評論中網友紛紛揣測事件是由父母不讓孩子玩遊戲而引發的。



網友為什麼如此推測呢?也許是因為“停課不停學”期間,很多學校只規定上上午和課程,下午則由學生自主安排學習。這樣安排為一小部分沉迷於網絡遊戲的孩子玩遊戲提供了可乘之機。 孩子在學習任務完成後玩遊戲解壓也不至於和父母發生矛盾衝突。

事情發生的根源恐怕在於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平日裡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缺乏自制力和自覺性,居家學習期間無節制地玩遊戲並引發家庭矛盾,並造成悲劇的發生。當然,這只是網友們的推測,至於事情的真相還是等官方宣佈。



那麼,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與青春叛逆期的少年溝通交流避免類似的悲劇發生呢?

1、俗話說孩子“三歲看長,七歲看大”,孩子最好的教育時期不是3歲,也不是7歲,更不是12歲以上,而是0歲。重點教育時期是幼兒和兒童時期,這是家教的關鍵期,超過這個時間段教育孩子,效果會大打折扣,或者更加刺激孩子的逆反心理產生。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今天我取得的成就完全是在幼兒園打下的基礎。”,這句話足以說明,教育孩子請從0歲開始,別再說那句“我孩子還小”了。

2、父母在平時要加強監管,不能出現管教上的疏漏和缺陷。三國時期的蜀國國君劉備曾經教育他沒出息的阿斗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教育上應該如此,別以為孩子做的壞事是小事,就不用管教,這樣想大錯特錯。教育孩子只有從小事教育起,才能避免孩子長大後犯大錯誤。

3、貪玩是孩子的天性,留給孩子一點面子。其實,遊戲本身也不是什麼洪水猛獸,即使我們常認為“玩物喪志”,但是也應該知道,凡事沒有那麼絕對,玩遊戲只要適度,也可以有益於身心健康。只不過,作為家長就應該知道如何幫孩子把握住這個玩遊戲的度。孩子實在太沉迷遊戲,一時改不過來,那就給他留點面子,告訴他今天的所做所為產生的後果,今後自己承擔。

4、對孩子嚴格而不溺愛,嚴中不缺乏關愛。溺愛孩子已經成為最失敗家庭教育之一。生活中不難發現,溺愛孩子的現象時有發生,父母、爺爺、奶奶,甚至是外公外婆,孩子天天都被寵上天,久而久之,容不得別人的一句批評。有網友曾說過:“過於放縱孩子,順從孩子,等於是害了孩子。造成孩子總是以自己為中心,從來不去想自己周圍的人的感受。等到他長大了,你惹惱了他,就會把你滅了。”,網友的話雖然有點逆耳,但是句句是忠言。

所以,為了避免類似孩子對父母做出極端行為的悲劇發生,筆者建議應該這樣跟孩子溝通交流:

0—3歲,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該給孩子立生活規矩。比如告訴孩子,不能這樣,不能那樣,只能這樣這樣。教會孩子禮貌,講衛生等等。

3—6歲,給孩子立下學習的規矩。比如,今天一定要讀什麼,明天一定要讀什麼,今天一定要寫什麼,後天又要寫什麼等等。

6—12歲,給孩子立下守時間的規矩,以。比如,每天一定要花多少時間完成作業,讀多少頁書才能看電視等。

12—16歲,給孩子立下善惡美醜的規矩。告訴孩子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等等。

16—21歲,給孩子立下正邏輯,分辨是非的規矩。告訴孩子,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孩子到了21歲,那就不管他了,由他去吧。筆者早就說過:“教育是世界上最難做的事情。”,時間會證明筆者這句話是真理。


孖無悔觀教育


廈門一個15歲中學生砍殺父母,導致母親當場死亡,父親急救。得知這樣的消息,我想作為父母的每個人,都會震驚和戰慄。我相信孩子的父母當年抱起新生兒的那一刻,是多麼的幸福。孩子第一次叫爸爸媽媽的時候,父母多麼的驚喜。孩子的點滴成長和進步又那一步離得了父母的付出,孩子和父母本應該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他們有過多少幸福的時光,是什麼時候起,孩子對自己的父母沒有了痛惜和感恩。這也許是我們這些7,8十年代出生的家長不能理解的。有人說是不是家長太專制了,教育太粗暴了。馬上有家長反駁說,我們小時候正常被父母揍,我難道殺父母了?有人說是不是太溺愛了,稍微有點不順就受不了了。甚至還有人說肯定是學校沒有教好,老師們表示出來都是要求學生團結友愛,怎麼可能教育孩子弒母呢!有人說,都是網絡遊戲惹的禍,現在孩子迷上游戲無法無天了。不過目前沒有遊戲公司出來發言。警方目前也沒有就案情,發佈具體進展。倒是網民們,回顧了近年來,青少年殺害家長這些案件,倒吸一口冷氣。採訪了這些孩子,發現提到父母能心存愛意的幾乎沒有。這些孩子的家長談起孩子,哪怕這些孩子做出如此喪盡天良的是,仍然要給他們留一條後路。我仍然記得其中的一個孩子說,我殺的不是別人,我殺的是我媽。臉上毫無愧色。什麼時候,親人們對你的愛,成為你舉起屠刀的理由,免於受罰的理由了。我也是一位母親,我當時直接就氣懵了。是什麼讓孩子失去了愛的能力,是什麼讓孩子對生命沒有了敬畏之心。豺狼虎豹尚且不去殺害同類,這些孩子沒有心嗎?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上,好多父母把他們當成了天使,覺得他們應該與生俱來應該有愛的能力,有對生命的敬畏。其實他們只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孩子而已。孩子的教育有三駕馬車父母,學校,社會。你是第一個孩子接觸到的榜樣,那麼讓孩子擁有愛人的能力和對生命的憐憫心是你應該給孩子的最重要的禮物。現在我們的父母恨不得把天下最好的一切給孩子,生怕虧待了孩子。給了孩子血肉,忘記安上了靈魂。你可以向他表達愛,你又是否教會他如何去回饋愛呢!你對他心存善念,愛念,又是否要求他對生命存有敬畏和愛念呢!這些生命中最原始的思想,看著無什麼大的用途,卻是人的最低底線呀!哪怕你的孩子學會再多的文化知識,賺再多的💰,有再大的權勢。一個沒有底線的人將是多麼的可怕。而我們的學校又有這方面的教育嗎?我們的教育已經功利化,分數成為了衡量一個學生的硬指標,考核一個老師升學率變得重中之重。而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媒體又做了什麼?我們給孩子營造了什麼樣的輿論導向。比比誰的Aj貴,曬一曬誰的LV多,看看那個明星的緋聞可以炒,只要有流量。只要能賺錢再坑人的貨品也敢買,只要有利潤再血腥,在顛覆歷史的遊戲也要給孩子玩。看看我們這三駕馬車,帶出來的孩子,你想都不敢想。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希望中學生殺父母的,殺老師等等的事情不會再重蹈覆轍,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在優良的環境和教導當中,長成真正的天使。





Links蜜黎


武漢封城剛滿一個月,全國疫情攻堅戰似乎剛剛露出一線轉機,當人們稍稍鬆了一口氣的時候,四川眉山發生了一起弒母慘劇。

13歲男孩劉某,因家庭瑣事與36歲的母親卓某發生爭吵後,趁媽媽熟睡,將媽媽殘忍殺害。

這個男孩2006年出生,剛滿13歲,他的父親早年去世,是媽媽一個人把他拉扯大,可謂是與36歲的母親卓某相依為命。

2月24日晚上,母子二人因為家庭瑣事發生爭吵。25日凌晨0點,劉某趁媽媽熟睡之際,持菜刀將母親殺害。因為當時正在睡夢之中,卓某根本沒有反抗的機會。

在確定媽媽死亡後,劉某十分淡定地打電話報警自首,稱自己已經將自己的親生母親殺害。

現在的他或許還不明白,今後他再也沒有媽媽疼他了。

案件的細節尚未披露,

我們不知道這對母子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卓某作為一個單親媽媽,

獨自撫養兒子的辛酸可想而知,

不承想卻在夢中慘死在親生兒子的刀下。

這孩子跟自己的媽媽有多大仇怨,

才能下得了如此狠手?



這幾年,弒親的案件越來越多。

  • 2018年12月2日,湖南益陽12歲的吳某,持刀砍向母親,母親被砍20多刀身亡。被逮捕時,男孩說“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輿論譁然。

  • 同樣發生在2018年12月,湖南衡陽一個13歲男孩羅某,因為向父母要錢去網吧遭到拒絕,用錘子先後將父母錘傷後,逃離現場,父母因為傷勢過重死亡。

  • 2019年3月,蘇北某縣13歲男孩邵某因不服母親管教,雙方發生激烈衝突,邵某用菜刀將母親砍殺身亡。而周圍人講,該男孩是成績優異的優等生,平時老實聽話。

為什麼青少年犯罪多發生在十二三歲?

這個年齡階段,是心理學上的“逆反期”,又稱“心理斷乳期”。

心理斷乳期指青少年由於他們身心的發展

逐漸試圖擺脫成人的監督,

自己考慮判斷和解決問題成為“獨立個人”的過程。

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

自我意識空前膨脹,

心理上認為自己已經獨立,

急於擺脫父母的束縛。

對於父母的管教,

尤其是強硬式的管教,

會有強烈的叛逆情緒,

但是實際上思想和行為卻依然稚嫩,

難易控制住自己。

這是一個孩子成長的特殊時期,

如果缺乏科學合理的引導,極容易出問題。

尤其是近些年互聯網的發展,

促進了兒童生理和心理狀況成熟的速度加快。

長期從事犯罪心理

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李玫瑾教授,

曾多次告誡家長們:

很多毫無人性的殺人犯,

都是在生命初期的撫養出了問題。

比如,

孩子所需要的最基本的

父母的愛和陪伴,

在孩子年幼時一旦缺失或失衡,

都會在孩子往後的人生中,

埋下一個巨大的隱患。


歐爸動能家庭教育


廈門一中學生持刀捅傷雙親,致母親身亡,這是哪方面出了問題?

比疫情更讓人悲涼的,是孩子那顆冰冷的心!3月10日凌晨1時許,廈門湖里區某住宅內發生一起故意傷害案,致一死一傷。接到報警後,110指揮情報中心立即指令湖裡分局刑偵、巡特警大隊,湖裡派出所,120趕赴現場處置。結果,母親當場身亡,父親受傷被第一時間送醫救治,已無生命危險。犯罪嫌疑人今年15歲,讀初二,目前被警方控制,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是什麼導致15歲中學生對父母持刀相向呢?因案情尚在偵辦過程中,現在具體原因還不得而知,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青春期叛逆必然少不了!筆者教過初中生多年,對這種“動物兇猛”的孩子深有感觸,由於教育方法不當,而導致父母一死一傷,真的是太冤枉了。說句實在話,絕大多數的中學生孩子都是非常可愛的,不僅心地善良、勤奮努力,而且常懷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但是確實也有少數學生心理特別扭曲,心中自有一套固執的混蛋邏輯,教育對他們基本無效了。當面對這樣的孩子時候,家長、老師,你們該怎麼辦?筆者作為一名有著20年教育教學豐富經驗的一線老教師,善意的提醒大家,這種孩子很危險,你是真的惹不起的;要麼就是哄著攏著,湊乎過去就晚了,要麼有多遠躲多遠,惹不起躲得起!



為人父母不易,做個老師不易,做個初中老師特別不易!近幾年,網絡上報道過多起大罵老師、甚至把老師弄死的事件;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規律,事件的主角之一,十有八九都是初中生,這是為什麼呢?其中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她們)天不怕地不怕,又有《未成年人保護法》作為後盾,他(她)打了你、罵了你、哪怕就是弄死你都沒事,未成年嘛;可是作為老師你碰他們(她們)一下試試,分分鐘讓你身敗名裂、雞飛蛋打!筆者在這裡並不是說要做一個“佛系”老師,而是說做老師必須具備識人之能,絕大多數孩子可以管、甚至可以嚴格管,少數孩子你就不能管,記住教育不是萬能的,為一個這種貨色搞到身敗名裂、甚至搭上性命,真的不值!



做家長的同樣如此,自己的孩子到底是個什麼熊樣,本來自己應該最瞭解,可是最怕的就是你裝著不瞭解!家長依仗是父母身份,不顧孩子能力、情趣、和愛好,打著培養和管理的旗號,對孩子無所不用其極,有的家長甚至能夠會把孩子逼入死衚衕、逼瘋;老是拿著自己孩子跟別人家孩子去比,覺得自家孩子啥都不如別人家孩子,逼迫孩子學這樣學那樣,你咋不拿自己去跟別人家長比呢?別人的家長還比你有本事多了呢!當家長把孩子逼入死衚衕的時候,青春期孩子一時衝動,什麼危險的事都能做得出來,很多悲劇都是這麼發生的;前段時間河北一12歲男孩縱身跳樓身亡,孩子母親不是把腸子都悔青了嗎?孩子生前,不該硬逼著孩子去寫作業啊。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作為父母也好,作為老師也罷,在對孩子教育時,務必要搞明白孩子的性情和修養,對症下藥!家長和老師自己更要學會剋制自己的情緒,不能自己情緒上來了就胡亂發飆,很多人世間的悲劇都是這麼造成的,古人告誡我們的一句話特別有道理,切記切記“衝動是魔鬼”!


自在人生wub


這麼慘痛的教訓,血淋淋啊!驚得我找不到角度思考啦。一句話猛的向我砸來,傷你最厲害的就是你的親人。抹完眼淚,強忍悲痛。假如我是孩子爸爸的朋友,我真的非常難過。

孩子只是一張紙,他的未來,他的行為是由父母來塑造的呀。



一,就事論事來分析,發生在凌晨一點之後。

這個時間父母睡得正香,這個孩子在父母沒有反抗的時候動了刀。對最親的人動刀該有多麼大的仇恨?

怎麼會對父母產生仇恨呢?因為上網的原因。白天一定是在網絡上學習,之後孩子愛打遊戲。媽媽肯定是干預了孩子。干預的程度方法,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白天孩子做了忍讓,因為還有爸爸和媽媽在一起,他們的力量比自己強大。自己沒有力量反抗。

所以等到爸爸媽媽失去反抗能力的時候,孩子憋在心裡的怒火就要發洩了。但是,這樣的發洩方式,15歲的孩子竟然沒有想到後果?我不認為是這樣。

孩子一定會想到後果。只是他沉迷遊戲太深。而且父母對他刺傷得太深。孩子在心裡可能有不計後果的對話。

“再說我,真想爆發,真想弄死你,讓你閉嘴,以後再沒有人管我啦,該多好,我該多麼自由呀。”

“你們兩個都在,我就忍啦,我有機會的時候,或者你們睡著的時候,看我怎麼辦?想方設法讓你們閉嘴,再也不能管我。”

我只能推測這個孩子的心態是這樣的。



二,如果孩子不殺父母,也可以離家出走。但是現在沒有機會,因為疫情防控管理得很嚴。

更何況,他逃出家門,還沒有自理能力。他還需要父母的經濟支助啊。那麼為什麼他沒有想到這樣的後果呢?如果殺了父母,以後誰給他提供經濟支柱呢?

我相,他肯定想到了這樣的後果。只不過是父母對他一次次傷害,讓他積累的憤恨越來越多,以至於不顧這樣的後果啦,心裡的煎熬的確是非常難以忍受的。要麼得抑鬱症,要麼要爆發出來。我也從這個方面揣測孩子這樣做的動機。

總之,我在分析這個孩子處於什麼思想和動機,讓他的大腦指揮他的手,用刀去對親人開殺戒呢?



三,再分析一下父母,現在國家的教育的短板,真的是對父母的教育呀。

棍棒之下出孝子在有的地方還是大行其道。父母有時候專制主義思想太嚴重。孩子小的時候用武力逼迫他,壓倒他,鎮住他。可是,父母想沒有想到,哪裡就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呢?

現在就會明白,要想當教師必須得學習心理學,教育學,否則根本不可能考過教師資格證。要是父母學點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的話,孩子的一些反應就會覺察到,就能提前找出應對策略。

即使沒有學過心理學教育學,父母也可以將心比心,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古訓來反思自己的行為,是不是對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不過這些都已經來的太遲了。我們只能給這個事件幾個牌: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教育處處春


3月10日凌晨1時許,廈門湖里區發生一中學生用刀捅死母親捅傷父親的慘案。這又是一宗弒母案,據悉這一百多天來接連發生三起未成年人殺母事件,這已是第四起,且是半夜,且連父親一塊殺,分明是搞突然襲擊,心懷深仇大恨置父母於死地。這孩子為什麼這樣兇殘?怎麼現在頻頻出這樣的怪事凶事?



這樣的事情古代沒有,上世紀也未曾聽說。只知有不孝順不贍養老人的忤逆兒,但還沒有殺父母親者。過去說忤逆不孝要遭雷劈,那麼殺死父母該如何懲處!

我覺得總的來說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我們的教育太功利化。孩子從上學第一天起就抓成績抓分數,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越往後學學習越緊張,學習壓力越大。學習成了大部分中差生的負擔和苦惱。另一方面是家庭教育,學校在抓質量競爭,孩子回到家裡,家長更是要催得緊,因為家長深知社會就業的壓力和生活的不易,必須要抓孩子的學習,考個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學,以後才有好的生活。所以讓孩子學習成了唯一的選擇與出路。



特別是一些家長在孩子上學前溺愛無比,上學後又嚴格有加,甚至不從孩子實際出發一味暴躁行事,引起孩子逆反心理,然後到了叛逆期就和父母對著幹了。一些被溺愛的孩子在外面很乖巧,但到了家人特別是父母面前很放肆。現在學校單純抓智育抓學習,品德教育形同虛設,尤其放棄了孝道教育與實踐,所以一些孩子就無法無天。個別的孩子長期性格閉塞扭曲,攀比別人自私成性,動不動對大人提達不到的要求,再加沉迷虛擬網絡,視生命如遊戲,故對自己最親密的父母就做出兇殘事來。曾經一個孩子在法庭審訊時說:我殺的是我媽又不是別人,可見其心理扭曲陰暗醜惡到什麼程度!



總括以上分析社會學校的因素是大的方面,作為家長不能溺愛孩子,要從小言傳身教,使孩子講道理懂善惡,養成尊老愛友的好習慣,旨在塑造孩子一個好的性格。在學習上關心但不能苛求孩子,天生我才必有用,儘量因勢利導使孩子向好的切合實際的方向發展。社會學校家庭共同抓好孝道教育,正所謂“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人,有餘力則學文”才好。


遠山的呼喚


真的很痛心,做為家長來說 ,這樣的事情放在眼前,真的是無法表達自己的感受。想必這位爸爸很傷心,痛失愛人,孩子犯罪,自己還受傷。

不知道什麼原因讓孩子如此暴力,深夜凌晨拔刀刺向生養自己的母親,還刺傷自己的父親,這兩位是帶給你生命的人啊,“羔羊尚且知道跪乳”,這孩子都15歲了,中學生了,怎麼能夠這麼殘忍,對自己最親的人,下如此毒手,一定要取其性命嗎?

他們是生養你的人,難道在孩子的眼裡,他們是如此惡毒之人,必須痛下殺手才解恨嗎?有什麼不解只恨,需要取人性命才能痛快呢?

不知少年現在是什麼樣的心理,會後悔自己的行為嗎?

15歲的孩子,已經接受了良好的義務教育,家庭教育更不用說了,怎麼就半夜去趁人睡覺時候,去殺父母呢?

家庭矛盾,什麼樣的家庭矛盾我們且不知,其實仔細想想無非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孩子的學習問題,主動學習,還是貪玩,玩遊戲不認真學習不寫作業,父母與孩子能有多大的矛盾。

孩子可能覺得父母對自己的管教太嚴,束縛了自己的思想,自由,不想每天聽父母的叨叨唸,心情煩躁,很想擺脫這種在家被父母管教的方式,但是疫情之下,不得不在家。

不知道孩子是一時衝動,還是蓄謀,竟然做出如此驚人的事情來,選擇凌晨去父母房間,殺害父母二人。

這真的是個很悲慘的事情,對於我們其他父母來說,一定要警覺些,要好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好好談,溝通,多和孩子聊天,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不要把自己的願望強加於孩子身上。

對於學習這件事,家長更不要過分關注,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高,自律的孩子,自己知道學習,不自律的孩子,家長再逼,孩子不好好學,不想學,我們家長也不要逼迫,慢慢引導,如果孩子實在是學不進去,發現孩子的特長,優勢,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找到孩子最適合的學習方法。

育兒育己,我們與孩子一同成長,教育孩子可以指點一二,千萬不可以對孩子指指點點。

我是豆小米媽媽說,歡迎大家關注我,育兒路上我們一路同行,升級打怪,讓孩子更優秀

豆小米媽媽說


廈門一中學生持刀捅傷雙親致母親身亡。看到這樣的新聞,作為母親除了心痛還是心痛。

究竟是什麼東西讓這名孩子可以將刀揮向自己的雙親?中學生就12歲到15歲,正是青春年少,也正是叛逆期,這時的孩子是最難管理的,可以難管理,但是卻不應該有殺害父母的行為。

1.網絡是把“雙刃劍”

經過這段時間的網絡學習,我們更是深刻地領悟網絡是把“雙刃劍”,孩子們在手機上學習,但是也因為手機遊戲和家長起爭執。

我們班有兩個孩子特別突出,孩子甲父母離異,孩子跟著母親,母親工作比較靈活,前段時間一直在家裡管教孩子,期間給我打過三次電話,告訴我孩子不聽話,老是趁大人不注意玩遊戲。後來因為工作需要回到單位上班,孩子跟著他外婆在家就更不聽話了,差點把他外婆氣得生病。實在不行,前幾天他媽媽想辦法把他接到了工作的地方,每天抽時間監督他學習。

學生乙也是父母離異。他媽媽就管不了他,當孩子爸爸把他接走管教室,媽媽想兒子又把孩子接回身邊,結果還是管不了,每天都作業潦草,老是抱著手機玩遊戲,一叫他學習就不耐煩。有一天媽媽生氣了,打了他,他就和媽媽對打。像這樣的孩子是不知道以後會怎樣。

2.父母的嬌慣、溺愛讓孩子喪失良知,失去了人性。

現在的家長什麼都想給孩子吃,就是不給孩子吃一樣東西,那就是句“苦”。很多事情包辦代替,不願意讓孩子動手實踐,把孩子寵成了小皇帝、小公主,一言不合,就向父母發脾氣。

這樣的孩子很明顯是家庭教育的問題。

3.對青少年加強感恩教育,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不管是學校、家庭和社會,都應該對孩子多進行感恩教育,隨時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沒有健康的心靈,哪裡會有美好的人生呢?

很多孩子都認為父母、老師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他們從來沒想過這些付出的背後是什麼,更沒想過要怎樣去回報父母。

很多孩子因為家庭性格孤僻,心理扭曲。如果不及時矯正,很容易成為“問題孩子”。

結束語:現在的弒殺父母案越來越多,真的讓人不寒而慄。像這樣的孩子長大能做什麼呢?他連父母都不愛,他能愛其他人?能愛社會?能為社會做貢獻?我們要給孩子創設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健康成長!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們都是探索者。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3月10日凌晨1時許,湖里區某住宅內發生一起故意傷害案,致一死一傷。接到報警後,110指揮情報中心立即指令湖裡分局刑偵、巡特警大隊,湖裡派出所,120趕赴現場處置。

可以說這樣的悲劇一定是網絡害的,這樣的孩子多半與網絡遊戲有關,而又是在學習的年齡,父母作為監護人又不得不進行管教,但這個時期的孩子可能除了遊戲,誰也不認識,除了網絡,誰也不能喚醒他們的良知,可以下狠心將自己的母親殺死,我真替這個孩子的母親感到冤,其實在平時的管教當中也許孩子說過此類的危險的話,既然不識好歹,等他慢慢的混吧,混到一個年齡的時候他如果能醒悟,自然是好事,如果仍然還是一副 混蛋相,趁早與其斷絕關係,至於出了社會怎麼樣,那就和自己的沒有關係。這樣的孩子完全沒有一點良知,心是冷的。

對於網課的問題,從我個人的理解來看,如果孩子能夠配合,或者孩子服從管教,作為家長可能省心,或者一句話,一個電話就能搞定,但對於沉迷在遊戲中的孩子,好賴話都聽不懂的孩子,我相信更多的家庭真的是沒有辦法,遊戲害了多少家庭,不知道什麼原因,既然目前已經在開展網絡教學,我們的遊戲服務商難道不知道遊戲 害了多少青少年嘛?為何不在此時關閉一段時間呢?給那些還在遊戲情節中的孩子強制放個假,至少他們不會將此類的責任加罪於我們的父母呢?所以如果真遇到如案例中的孩子,你也只能順其自然了,無非就是耽誤學習時間嘛,但不會導致親子關係破壞,甚至出現悲劇事件。

我們看到有很多指責家庭或者父母的問題,也許吧,畢竟是他們自己的孩子,孩子成為這樣的狀態,也有他們的原因,但今天的結果一定是綜合因素的結果,我們不必去糾結於某一方面的問題,誰都不願意這樣。在這兒我只想對我們上網課的老師一些建議,其實我們在教學工作會議上,上級領導也特別強調了,注意人性關懷,別發生河北跳樓的事件,教育局承擔不起,學校承擔不起,老師更承擔不起,我們可以瞭解孩子為什麼沒有按時上網課,或者沒有交作業,但不用去責任和強制要求,真有可能少數家庭我們過度的關注或者關心會為難這個家庭的,因為你不知道這個家庭可能已經是消煙瀰漫,天天不得安寧的狀態。

網課之前,提前將時間安排和學習內容告訴家長和孩子,雖然大多數的孩子能夠按時上網課,但也不排除有些孩子就是不參加,箇中原因我們不必去知道,沒有參加的,家長肯定也知道,學生本人也知道,我們可以提醒一次,或者點一次名,但不要重複做這樣的事情,特別是在群裡面公佈沒有交作業的,沒有按時簽到上課的,作為老師我們的準備就是兩套方案,一套就是將我們的講課學習內容通過文件的形式發給家長和孩子,孩子不需要通過網絡直播也可以自己學習,另一種就是大多數有條件的,孩子願意配合的就跟著老師的節奏進行網絡直播課的學習,這樣既照顧了沒有上網課的孩子,也將我們的網課正常進行,也不會為難到某些家庭!


楊鍋來了


【事件梗概】

3月10日凌晨1時許,湖里區某住宅內發生一起故意傷害案,致一死一傷。接到報警後,110指揮情報中心立即指令湖裡分局刑偵、巡特警大隊,湖裡派出所,120趕赴現場處置。

【母親當場身亡,父親受傷】

母親當場身亡,父親受傷,這樣的悲劇又是網絡造成的,這樣的孩子沉迷於網絡遊戲,而本身又處於學習的年齡段,父母作為監護人,不得不對孩子嚴加管理,可是這個時期的孩子,除了待在家裡玩遊戲(當然還有網課),孩子的眼裡只有遊戲,除了遊戲誰能換回孩子的良知呢?

狠下心把媽媽殺死,真的替天下的媽媽們感到冤屈,本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塊肉,自己的心頭肉。如果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說過類似危險的話,千萬要引以為重視,誰知道孩子是不是僅僅說說而已,遊戲中的暴力,他以為能重來一次?如果孩子能夠醒悟,當然好,如果不醒悟,趁早把孩子送到少管所裡吧,要不等孩子步入社會,沒有了父母的庇護,還不知道能做出什麼樣的事情呢!不要把“他還是個孩子”成為藉口!

【什麼樣的家庭矛盾?】

現在學生待在家裡,沒有去學校學習。學生只有兩件事:上網課和玩遊戲。家長督促孩子上網課,限制或者不讓孩子玩遊戲。

學生對上網課很牴觸,對玩遊戲又特別痴迷,那麼問題來了。不讓孩子玩行不行?作為大人,戒菸和戒酒都是特別難的,對於孩子而言,戒掉遊戲不玩遊戲也是很難的。手機是遊戲的載體,你讓孩子用手機上網課,你就無法阻止孩子通過手機玩遊戲。也許孩子沒有學到多少知識,對於遊戲反而更加痴迷了。

【特殊時期遊戲運營商為啥不關閉遊戲】

我們的遊戲服務商到底害了多少青少年?這個大家都可以思考一下。為什麼不能在孩子上網課期間全部關掉這些個網絡遊戲呢?如果孩子登錄遊戲,上面提示:親愛的朋友,因為現在是特殊時期,遊戲服務期暫時關閉,如果你是中小學生請登錄xx網址,進行網課學習,謝謝合作。如果有了這樣一段溫馨提示,孩子們就知道了,現在應該學習,連遊戲都不能玩。那就學習吧。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從照片中看出這個小男孩也只有15歲左右。能造成這樣的結果,並非一朝一夕,孩子的可塑性強,當然有一部分是孩子的原因。誰也不願意這樣,這樣的結果不是大家想看到的。

如果沒有網課,難道孩子就不用手機玩遊戲?也許有家長會說,如果沒有網課,就不會給孩子手機,不讓孩子玩電腦。堵不如疏,一味的不讓孩子玩,孩子只能更想玩。孩子不能沒有人去監督他。以前家長把孩子送學校,學校裡有老師和其他同學來監督,現在把孩子留在家。只有家長監督,家長上班去,誰來監督呢?

都說,如果想毀了一個孩子,給他一部手機足矣。雖然誇張,但是也不無道理。孩子自控能力差,怎麼放心把孩子一個人在家裡上網課。

中學生持刀捅傷雙親,致母親身亡,你覺得哪方面出了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