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曾受過傷,卻有了更好的人生

今年參加了弘丹老師的寫作訓練營,推薦了這本書《我們都曾受過傷,卻有了更好的人生》寫聽書稿,因為自已童年有過創傷,所以讀到這本書時,有很多共鳴,第一次學習寫聽書稿,雖然沒有選上,但自已覺的有了很大的進步,從認識怎麼做思維導圖開始,如何提練書的重點核心內容,如何舉例等等內容。今天把我寫的第一部份分享給大家,多指導提出寶貴意見,我會繼續努力。

思維導圖


我們都曾受過傷,卻有了更好的人生

導圖文字

1.超常者的定義和表現

(1)童年逆境激發超常者,是從逆境走出來的人。

(2)超常者的復原力。

(3)起點故事。

2.童年逆境的類型及影響

(1)家庭及環境因素

(2)超常者大腦中的杏仁核比一般人敏感。

(3)影響成年後生活、工作各方面。

3.走出(應對)童年逆境的方法

(1)重啟,將過去與現在分離,是治癒創傷的有力措施

(2)保持鬥志,學會傾訴,培養警覺,學會自我控制,取悅他人,假想人格,當家庭英雄

(3)學會愛與被愛,過幸福生活向過去生活“復仇”

一句話簡介

如何應對和走出從童年創傷,擁有美好人生!

一段話介紹

看到或拿起這本書的人,無論是你正在經歷逆境,或想要逃脫逆境的魔障,或只是希望武裝自己,在逆境面前更加堅強強大,亦或是想要幫助身邊的人走出逆境,請繼續翻閱吧。逆境有一張殘酷的面孔,但逆境並非不可逆。這本書將是你忠誠的引路人。《我們都曾受過傷,卻有了更好的人生》一書,利用多個不同的案例,詳細分析了那些“超常者”遇到困難時的感受和應對方法,通過努力走出困境方法。

梅格•傑伊教授(Dr. Meg Jay)除了在弗吉尼亞大學任職臨床助理教授,還在夏洛茨維爾 經營一傢俬人診所。她的上一部作品《決定性十年》曾在2012年被Slate.com網評為推薦作品,併入圍了那一年的“品讀美好生活獎”獲獎名單。2013年,她在TED大會上的演講“為什麼三十歲不是新十年的二十歲”將近播放六百萬次,成為那一年TED大會上最受矚目的演講之一。她還曾在《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今日美國》、《福布斯》、《今日心理學》與全國公共廣播電視臺上發表過自己的文章。為了進一步深造學習,傑伊教授還在臨床心理學領域考取了博士學位,並在伯克利州的加利佛尼亞大學考取了性別研究博士學位。目前,她的書已經被翻譯成超過12種語言。



數據顯示,有75%的人曾經歷過童年逆境,比如校園凌霸,父母離婚,親人喪失,酗酒或藥物成癮,家庭暴力,冷暴力,各種程度的虐待……。然而,大多數經歷童年逆境的孩子,即便長大成人後,依然將童年所遭受的黑暗事件秘而不宣,當做自己丑聞一般的秘密,在別人無法看到的地方,靜悄悄地與之搏鬥。即便長大成人之後,依然如此。而這些人當中,有些人獲得了驚人的成功,他們被稱作“超常人”(supernormal)他們是如何做到的,他們的精神世界又是怎樣的?

《我們都曾受過傷,卻有了更好的人生》一書的作者梅格•傑伊博士,作為一名心理學家,結合自己經手的案例故事,剖析了這些“超級常人”是如何應對和走出童年創傷對自己的影響的。梅格博士在書中指出,戰勝創傷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即使是那些“超級常人”一路走來也是充滿了各種艱辛,但儘管如此,只要我們對未來懷有積極預期併為之努力,輔以有效的應對方法,我們終將可以爬出童年創傷的泥潭。

這期音頻,我們將通過梅格•傑伊博士書中一個個故事,分析各個案例在童年遭遇的各種困境及他們是如何對付,最終擁有美好人生。



第一部份:超常者的定義和表現

首先我們來聽第一個故事,海倫是一個奇蹟般人物,小時候由於弟弟去世,爸媽一直不能走出喪子的痛苦,不願搬離那幢有著對幼子思念的房子,從此海倫成了父母唯一的希望,需要她成為強者,海倫已不辜負父母的期望,學習成績很好,但是她並不快樂,晚上行走在昏黃的燈光下,不用佯裝堅強,也不用去拯救任何人。但是父親突然自殺,母親哭訴她們的房子面臨被銀行沒收等等困境,從童年到長大成人,海倫都自已面對,並克服了重重困難,她是如何做到的呢?這就是心理學家所稱的超常者,那什麼是超常者呢?超常這個詞的意思是超越平常或正常的水平,在本書中超常人所描述的是那些面對各種困境時所展現出超凡力量的人,他們有一種超自然的適應能力和成功能力,利用他們的超常能力去反擊周圍環境中的不利因素。激發出應對困境的能力,她們必須內心強大,意志堅定,用行動證明成功。還要充當家庭的英雄,拯救那些需要她們的人。

超常者的表現又有什麼呢?那就是他們有超強的復原力,雖然她經歷很多逆境,但她仍然過的很好,童年經歷的逆境可以起到激勵的作用。社會學家稱這樣的人具有“復原力”。

所謂的復原力,根據美國心理學會的說法,是指一個人面對逆境、創傷、悲劇或持續不斷的重大壓力時,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在逆境中會表現的比想像中還要好,總是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面對逆境他們更加堅強、自信、樂觀,使用他們的超能力去戰勝困難。我們這裡所講的復原力,不是從字典裡查到的單純的復原力,不是簡單的感冒恢復、失業在就業。而是要理解為一種現象,視為我們能看到但不能完全理解復原力的一種東西。比如說,我們比較熟悉的貝拉克·侯賽因·奧巴馬,美國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總統,但是奧巴馬卻有著是一個顛沛流離的童年,兩歲多時,父母婚姻破裂。6歲時,奧巴馬母親再婚後又離婚,10歲與外祖父母住在一起。奧巴馬青年時期,因為自己的多種族背景,很難取得社會認同,十分自卑。但在奧巴馬身上卻產生了積極的強大動力,表現出了卓越的復原力,從社區工作者、博士、教授、州議員、國會議員一路走來,並最終鎖定最高奮鬥目標第44任美國總統。


我們都曾受過傷,卻有了更好的人生



但同時我們要承認,童年的創傷對他們的影響是很大的,會一次又一次的影響成年後的生活。他們常常會感到自已和別人不一樣,很累,很孤獨,就像精神分析家馬蘇德·汗(Masud Khan)所稱的“累積性創傷”,這種創傷會貫穿整個童年,這些創傷的影響直到成年之後才可能顯現出來。長期的壓力會造成身體傷害,長期的壓力會造成很多疾病,比如潰瘍、抑鬱、癌症等。超常者會有這樣的困惑。要如何戰勝它,健康生活,超常者要回答一個這樣的問題:生命是否一定是一場永無休止的戰鬥?善是否最終能勝出?愛究竟在哪裡?要探討這些問題,我們首先要探討這些人生體驗的“起點”,也就是給他們人生帶來轉折,導致一切都不同於過往的某個時刻或某個事件。稱為“起點故事”。

每個有復原力的孩子都有自已的起點故事,通常這個故事是從某個事件開始改變化,當不幸的事件降臨時,所有的生活會全被改變,對書中的薩姆來說,父親的離開就是起點故事。薩姆總能清晰地回憶這個時刻,這就是“閃光燈記憶”。“閃光燈記憶”是指人們遇到新奇而令人震驚的事件時會激活大腦的一個特殊的記憶機制,這個事件不會隨時間推移而淡化,會是你一個永遠的記憶固定在記憶裡。就像我至今還能清楚的記得我12歲時母親臨終前的那個晚上一樣,從此我的生活已完全變化了,那就是我的一個起點吧!每個人都會有個“閃光燈記憶”,就是那個起點故事,讓我們最受傷的故事。

還有一個小時侯在學校總是被同學欺負的男孩子保羅,因為個子矮小,經常被同學打,有一次差點被同學打瞎了眼睛的事件中,聽到媽媽對爸爸的哭訴“他們就是欺負我們!”,點燃他內在的力量,這就是保羅的一個起點,他憤怒的情緒被激活了,然後鍛鍊身體,學習柔道,運用所學去破解欺負他的同學招數,從此,再也沒人敢欺負他了,他也在學校變得很出名了。最後當上了一名海軍軍官。

我們都曾受過傷,卻有了更好的人生


所以我們說每個人的起點故事不一樣,但是我們注意到那些威脅我們生存的人或事,記憶會更強,負面情緒的記憶會更牢固的紮根在我們的腦海中,不好的東西比好的東西影響大,在我們腦海中,不好的情緒、不好的父母、不好的反饋往往比好的衝擊力更強,美國人經歷了一次“9.11”事件,那個事件會一直深深印在人們腦海中,情感記憶比日常記憶更牢固、更持久,關於情感的記憶更生動,讓我們覺得它們比瑣碎的日常記憶更真實、更重要。問題是,如果這些記憶是消極的,那麼我們的情感記憶就變成一種“惡性記憶”,產生一些不良結果。過去的殘酷記憶一直主宰著現在和未來,這些超強的、頑固的記憶在我們的回憶,甚至在我們的整個生活中佔據著主導地位,令我們永遠難以忘記。

這就是第一部分的內容:超常者的定義和表現.我們來總結一下:第一超常者是那些面對各種困境時所展現出超凡力量的人,他們有一種超自然的適應能力和成功能力,利用他們的超常能力去反擊周圍環境中的不利因素。激發出應對困境的能力,走出童年困境的人。第二超常者的表現,有超強的復原力,一個人面對逆境、創傷、悲劇或持續不斷的重大壓力時,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在逆境中會表現的比想像中還要好,總是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第三超常者的起點故事。每個有復原力的孩子都有自已的起點故事, 通 常這個故事是從某個事件開始改變化,當不幸的事件降臨時,所有的生活會全被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