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你是體制的殉道者,還是時代的失意人

作為常年在IMDb和豆瓣榜單上獨佔鰲頭的影片,《肖申克的救贖》以其生動細膩、豐滿形象的人物刻畫,草灰蛇線、伏筆千里的敘事藝術,將罪與罰,希望與救贖,倫理道德與集權統治之間的關係展現地淋漓盡致。

影片將小人物的命運置身於對社會法治、倫理的反叛,具有深刻的諷刺和戲謔意味。

《肖申克的救贖》:你是體制的殉道者,還是時代的失意人

《肖申克的救贖》

在影片中,銀行家安迪因為妻子及其情人雙雙死於家中而身陷囹圄,被判入獄。獄中的安迪以極強的心理素質和知識儲備,用長達19年的光陰在牢房中挖出地道,並最終逃出生天。

這是一個給人以希望和力量的故事,但是我們不禁會想,

為什麼安迪要逃出肖申克監獄?

為什麼安迪要用19年的光陰來逃出?

為什麼安迪能成功逃出?

一、個人主義對宗教神學的戲謔

在影片所處的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戰後的美國人急需從戰爭中恢復正常生活,因此從宗教中尋求心理慰藉的需求也應運而生。

在電影中,安迪初入獄時,典獄長在集體訓話時說:“第一條規定,不可褻瀆神,不準濫呼上帝之名”。

典獄長在檢查安迪的牢房時,看到他的《聖經》,二人便就其中的字句對答。臨走時,典獄長將《聖經》還給安迪,對他說,救贖之道,就在其中。

多年之後,典獄長也沒有料到自己能夠一語成讖。是啊,安迪的“救贖之道”,確實在《聖經》裡,只不過不是《聖經》本經,而是藏在裡面的一把鶴嘴錘。

《肖申克的救贖》:你是體制的殉道者,還是時代的失意人

影片中的暗藏錘子的《聖經》

安迪的個人主義在初入獄時,便已經覺醒。

美國是一個非常強調個人主義的國家,個人主義也是一個脫胎於美國政體的政治詞彙。美國的政治綱領《獨立宣言》,也最先對個人主義作出詮釋“每個人都有追求自由與幸福的權利”。

安迪也充分相信追求自由與幸福的權利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展示自己的金融才能,幫獄警處理稅務問題,修繕監獄圖書館,更重要的是,他在瑞德的心裡也埋下了希望的種子,抽芽開花只是時間問題。

這大概就是強者自救,聖者渡人。他不僅是自己的強者,更是他人的聖者。這是安迪的反叛,也是個人主義對宗教的反叛。

二、人是體制化的人質

《肖申克的救贖》:你是體制的殉道者,還是時代的失意人

安迪與瑞德

瑞德曾對安迪說:“這些圍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

最典型的就是布魯克斯的自殺。布魯克斯在監獄兼職做圖書管理員的工作,五十年的監獄生活早已成為他身體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朋友聊天,曬太陽,整理圖書,似乎他的一生就該這麼度過。

出獄之後的老布,已然成為一個和社會脫節的人。他沒有見過這麼多的汽車,他也不知道如何過馬路,如何在超市幫顧客打包物品。

最終布魯克斯選擇懸樑自盡。

《肖申克的救贖》:你是體制的殉道者,還是時代的失意人

布魯克斯的沉思

五十年的監獄生活都沒有將他打垮,反而出獄後的自由生活將他一擊致命。

很難想象,他是多麼努力地去適應改天換地的生活;也很難想象,他在那一晚是躊躇還是輕鬆……

監獄的高牆黑瓦,獄警的暴力血腥,長期模式規範化的生活,把活生生的人裹挾成制度的人質。

誠如瑞德所說,痛恨—習慣—依賴,這只是時間問題。制度從來都沒有改變,有所改變的只是你那屈從於強權,甘當“人質”的心,僅此而已。

三、來自愛因斯坦的嘲諷

《肖申克的救贖》:你是體制的殉道者,還是時代的失意人

還記得這一幕嗎?當獄長闖進安迪的牢房時,鏡頭掃到了房樑上的一張海報:愛因斯坦萌萌噠的吐舌照。

王小波在《我的精神家園》裡,曾提到:“我以為科學和藝術的正途不僅不是去關懷弱勢群體,而且應當去冒犯強勢群體。使最強的人都感到受了冒犯,那才叫做成就。以愛因斯坦為例,發表相對論就是冒犯所有在世的物理學家;他做得很對”。

以科學去冒犯強權,愛因斯坦這麼做了,安迪也是。

不懂金融學,怎麼能幫典獄長避稅,為日後逃跑積累下大量資產;

不懂地質學,怎麼能知道牢房的牆壁是何種岩石,土質是堅硬還是疏鬆;

不瞭解氣象學,又怎麼能料到逃出去的那晚雷電交加,剛好可以掩蓋砸下水道的聲音。

從前看《肖申克的救贖》,只覺得這是電影的巧合,都是刻意的安排。

現在想想,就算給安迪換一個職業,換一間牢房,安迪依然會逃出肖申克,只是方式有所不同罷了。

這是來自愛因斯坦的嘲笑,這也是科學與強權的正面較量。

還記得開篇那三個問題嗎:

為什麼安迪要逃出肖申克監獄?

為什麼安迪要用19年的光陰來逃出?

為什麼安迪能成功逃出?

無非就是個人主義、體制與科學。很少有一部電影能夠通篇只講一個純粹的故事,卻將那個時代的主題都蘊含其中。這是《肖申克的救贖》,也只有《肖申克的救贖》。


寫在後面的話

擱筆至此,總覺得意猶未盡……

《肖申克的救贖》是能帶給人力量的電影。它沒有任何說教色彩,卻總是讓人充滿生的希望;它也沒有刻意強調什麼,但讓人覺得一切都是出乎意料而又在意料之中……

我是約克鎮的影音室,歡迎關注與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