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高中的女兒,不愛與父母溝通,只與手機打交道,該怎麼扭轉?

鄉村蠟燭


對很多和題主遇到同樣問題的家長來說,這種情況,確實比較憂慮!

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與父母之間出現了隔閡,歸根結底,都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

子女不願和父母溝通,只與手機為伍,可能存在如下兩個方面的原因,對應的解決思路,供題主參考。


問題的原因

1)子女與父母之間,在心理上有隔閡

這種隔閡的本質,其實是不信任;在家庭教育中,子女不信任父母的原因,在於父母與子女在心理上的不對等。也就是說,父母只是孩子的父母,而不是孩子的朋友。

在這種家庭氛圍下,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遇到問題或有了心思後,會本能的提防父母,守護著自己的“心思”或“秘密”。

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都是無法深入的,而溝通、交流的內容,通常都是學習、生活方面表面化的內容;孩子內心真正的所思所想,父母就不得而知了。

這種情況不是突然就有的,而是在之前的家庭生活中,父母缺乏與孩子平等交流的習慣,遇到問題,父母習慣性的採取先入為主或強勢要求的手段,讓孩子屈服;而不是幫助孩子來分析問題,共同尋找父母和孩子都能接受的方式方法,日積月累,孩子對父母不在敞開心扉,這種隔閡就形成了。

2)子女與父母之間,不在同一個“頻道”上

這種情況通常是父母自己做不到,卻要求孩子做到;或者父母不瞭解孩子的真實狀況,把過高的要求和期望強加到孩子身上。

無論是前面哪一種情況,都是造成孩子與父母之間無法“同頻”,存在行為、語言或結果上的不一致。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和父母在兩個不同的“世界”裡,而這兩個“世界”的交集:家是大家見面和過活的地府,而不是“交心”的場所。


解決問題的建議

1)心理上的隔閡

針對這種問題,建議題主先不要過於著急,從“行為”到“語言”上做改變。

首先,建議題主自省一下,在家裡是不是存在和女兒一樣的習慣,到家後,手機不離手?如果是,建議到家後,放下手機,拿起書本,從“行為”上改變自己,讓女兒看到自己的改變;其次,對女兒現在的行為先不要單刀直入式的“批評”,而是要通過其他途徑瞭解一下孩子的狀態,只與手機打交道,究竟在忙什麼?掌握孩子的情況後,才能有的放矢採取方法;最後,找個時間,只有你和女兒時,好好聊聊,開個家庭民主生活會,暢所欲言。

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試圖去批評孩子,要用平等的心態,也不要把自己的要求、建議強加給孩子,只談對孩子的建議,不談要求。

心理上的隔閡,只能以平等的心態,同理心、坦誠和協助來面對,總之,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與他共進退。

2)不在一個“頻道”上

這種情況,父母和子女要“求大同、存小異”,畢竟孩子與父母在客觀上所處的環境不一樣。

求大同,就是在學業上,孩子與父母的目標是一致的;在價值觀上,孩子與父母是一致且正向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以身作則”。

存小異,要承認孩子有自己的圈子,有自己的愛好,有自己的秘密和自己的私人空間。


綜上所述,孩子在家時,只與手機打交道,要解決這個問題,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而不可一味地用強制手段解決。

手機是當下個人的“必需品”,孩子情況比較特殊,單純的禁絕是不可能的;要讓孩子從心理上發生改變,再輔之以必要的監督和規則,才會有效果。


教育擺渡者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問題。

針對問題:“讀高中的女兒,不愛與父母溝通,只與手機打交道”進行如下分析回答:

孩子進入高中,學習壓力也逐步增大,也正值孩子青春期,因此難免會出現性格和生活方面的變化,這些變化,也是導致孩子不愛與父母溝通的重要因素。

父母正確對待孩子青春期性格方面的變化

孩子進入高中階段,思維各方面已接近成年人,但是對社會各方面還是涉世未淺。對剛處於青春期的關鍵時刻的孩子,在性格各方面都會出現不同的變化。此時作為孩子的父母,特別是女孩子的父母,不管你有多麼忙碌,一定要給予其更多的關心與關愛。

性格的形成,在高中階段就會逐步趨於成熟化,之後到出身社會還會有部分變化,但是高中階段性格的好的形成,對今後進入社會是至關重要的。

高中階段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引導其正確對待和認識各方面帶來的變化和困苦。之所以要給予更多關心,其目的是更多的瞭解孩子的變化。如果有發現孩子偏離不好方向發展,父母才能及早及時的給予幫助引導。

多主動關心高中階段青春期的孩子,可以避免早戀等不利於學習的情況出現。當孩子出現受到學習壓力和青春期帶來的變化時,父母又缺乏與其溝通交流,進而會導致孩子出現孤僻的性格,減少與同學甚至父母的交流溝通。

為了滿足內心的孤僻,就會通過手機等外在的事物來達到其目的。父母要化解孩子內心孤僻的性格,就應該主動走進其內心,主動與其交流。

陪伴孩子促進親子關係,有利於更好的學習

孩子出現經常與手機為伴的狀態時,從其心裡深處分析可以得出,他是孤僻的。也就是在外界得不到他內心所需的東西,只能依靠其他物品來代替。

作為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有句話叫:“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對孩子而言,父母常在身邊,他就能感受到父母愛的溫暖,感受到家的存在。

在忙也不能忽略對孩子的陪伴,成年人的時間都是擠出來的。也就是幾乎沒有特定的時間做特定的事,計劃不如變化快,不要因為工作的忙碌和玩手機的“認真”,忽略多孩子的陪伴。

多陪伴孩子,不僅可以促進親子關係的感情增進,而且對孩子的學習也是非常有利的,能夠更好的激發其努力發奮學習的動力。父母辛苦付出都是為了孩子,從緊張忙碌的工作中,擠出時間來陪伴或許對孩子性格各方面形成還更加有利。

正確幫助、引導孩子三觀的正確樹立與認識

孩子處於高興階段,加上又不是很成熟的思維與想法,很難抵擋住外界的各種誘惑。培養孩子好的自律性、獨立能力,我認為是當前大多數孩子所必須的,也是很欠缺的一種自我良好品行養成。

父母是孩子的家庭老師,更應該注重孩子三觀的培養即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不要因為外界的干擾與吸引而導致孩子形成不好的行為習慣。

相信在父母的正確幫助與引導下,定能有效幫助孩子好習慣的養成與不良習慣的改變。當孩子有了思想上的積極、樂觀,相信對外界不管是手機或其他方面誘惑都可以自我避免。遇到困苦也會主動與父母溝通交流,因為他們知道父母是其最信任的人,能給予正確與好的建議。

當孩子出現與手機等不利於學習與成長的事物“為伴”時,是性格“孤僻”的一種表現。父母需要主動與其溝通、擠出時間陪伴、幫助引導孩子正確樹立與養成良好習慣來有效幫助與引導孩子的改變!


平凡練家人


代溝是存在的,關健在於如何想法將代溝縮小。

年輕人接受新東西快,觀念每時都在更新,做家長的若固守老觀點,不能與時俱進,當然和女兒無話可談。

你們夫妻要想和女兒有話題交流,就要做到知心知彼,女兒有何喜好,你能否參與其中,能否客觀評價,能否有新的觀點讓女兒刮目相看?

希望做家長的工作之餘也要不時充電,跟上時代的腳步,儘量和子女齊步走,而不是被甩得遠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