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口罩生產紀實:十天出產品,日產1億隻

與火箭爭速度,和日月比高低。董明珠賣口罩,中石化擺菜攤。這一場 “大躍進”式的跨界,開始行動。

3月9日,“董明珠自媒體”公號上開售口罩,1個小時就吸引近7萬人預約。

就在格力發佈消息的當晚,美的集團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佈了一則《百萬口罩免費領》的消息。文中透露,美的自建口罩生產線,從自用的口罩產能分出一部分給更多的美的會員,首批將免費贈予美的PRO會員、鑽石會員及黃金會員,直接包郵到家。

除了格力和美的,康佳集團此前也通過內網透露公司搭建一次性平面口罩生產線,預計3月10日可實現日產量10萬個。

因疫情影響,口罩需求仍處高位,存在較大供應缺口。各行各業開始加入製造口罩的大軍中。包括廣汽、三菱、比亞迪、長安等多家車企宣佈生產口罩。此外,VIVO、爹地寶貝紙尿褲等超過3000家企業都開始改做口罩生產。這場口罩製造戰,浩浩蕩蕩的開始了。

戰疫需要 我們就造

大年初七,贏合科技總裁許毅接到了深圳市工信局的電話,要他陪同深圳市副市長黃敏去考察口罩設備生產企業。考察後,黃敏問許毅,“你們能不能做?”

這家創立於2006年的企業,主要從事新能源智能自動化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夠提供動力電池智能化數字工廠解決方案的企業。臨危受命之後,贏合科技馬上研發生產口罩機,目標是200臺。

“我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有的工程師連軸轉48小時都沒閤眼。”許毅介紹,自2月初返廠以來,全廠員工就進入了戰備狀態,有的員工一天兩班倒,連續工作十多個小時,有的未出工廠半步。

天眼查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10日,全國已經有6371家企業經營範圍涉及醫用口罩生產業務。

最先行動起來的是服裝行業。

大年初二,內蒙古鄂爾多斯集團技術中心主任高麗忠接到了公司指令要去做口罩。公司董事長王臻直接指揮,集團董事局主席王林祥下了死命令:不計成本、不惜代價。因為沒有口罩機等生產線,新購買生產線又來不及。鄂爾多斯調用了幾十名熟練的機縫工一個個地生產。他們把生產出來的防護口罩、防護服交給市防控指揮部去消毒、調配。在非典時期,他們也是這樣做的。

1700公里外的上海,水星家紡開始生產防護服。

“我們瞭解到上海經信委有這方面的需求,經過溝通,對方拿了防護服樣品問我們能不能生產,公司內部評估後認為問題不大,於是就將原本生產被套的10條生產線改造成防護服生產線。”水星家紡董事長李來斌介紹,整個生產線改造花了2-3天的時間,主要是從其他廠區調配設備,另外新購買了2臺貼條機(用於縫口密封),每臺售價1.8萬元。

因具備生產條件,不少服裝企業轉產口罩和防護服,經過78小時的連續作戰,2月5日三槍內衣已交出第一批防護服,馳援一線;紅豆股份連夜將10萬級潔淨廠房改造成防護服生產車間;爹地寶貝緊急研究轉產口罩方案,推遲紙尿褲原定生產計劃,爭取2月15日首批口罩產能70萬片/日。

中國口罩生產紀實:十天出產品,日產1億隻

車企改行、家電入場

一分鐘也許不能生產一輛車,但可以產出120片口罩,平均一片只要0.5秒。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汽車行業復工率已超過了75%。而在有序復工的同時,許多車企還通過轉產等方式,保障醫療物資供應。包括廣汽、三菱、比亞迪、長安等多家車企宣佈生產口罩。

上汽通用五菱是首家獲得醫療器械經營許可的車企,在政府綠色通道支持下,項目審批流程從43天縮短到20天以內,目前第一批20萬隻口罩已批量出貨。

包裝上印著霸氣的一句口號:“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

2月6日,上汽通用五菱汽車宣佈,聯合供應商通過改建生產線的方式轉產口罩,14條生產線建成後,口罩日產量將達170萬隻,將佔全國總量的17%。

據瞭解,五菱緊急調集超過120名專家精英技師組成的核心團隊,24小時不間斷輪班,夜以繼日的研發口罩機,正常情況下,整個生產週期至少需要10天,五菱僅僅用了一天時間就完成了機器結構設計,76小時就實現了口罩機的正式下線。

中國口罩生產紀實:十天出產品,日產1億隻

比亞迪也下了軍狀令“三天內出設備圖紙,一週內出設備,十天內出產品”。據悉,比亞迪所生產的一次性醫用口罩於2月17日批量下線,生產的免洗手凝膠消毒液也同時下線,消毒液日產量達5萬瓶,口罩日產量達500萬隻。

3月9日,“董明珠自媒體”公號上開售口罩。口罩採取預約搶購機制,每天10:00-11:00點進行預約,預約成功後在16:00-18:00點進行購買。按照購買要求,因口罩類物資優先支援抗疫一線,供應短缺,預約成功後,每人每天限購1盒,KN95防護級別的一次性使用口罩50只/盒,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50只/盒,預約成功用戶只能從兩款中選購一盒口罩。

價格方面,國標KN95級口罩50只裝每盒售價275元,普通一次性醫用口罩50只裝售價150元。

據瞭解,格力此次上線的口罩均由格力全資子公司“珠海格健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天眼查信息顯示,珠海格健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成立於2020年2月18日,註冊資本為2000萬。

中國口罩生產紀實:十天出產品,日產1億隻

目前,主要人員5人。格力電器董秘望靖東任董事長。除了口罩,珠海格健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還生產其他防疫物資,如雙向換氣新風空調、殺病毒空氣淨化器、體溫檢測儀、口罩生產設備、護目鏡等。

格力此舉早有預兆,在此前的一次採訪中,董明珠曾表示,“我們以前生產口罩設備,不生產口罩。在疫情發生後,公司從國外買了幾百萬個口罩,但是運不回來。現在又特別需要口罩,所以我們就轉換思路,既生產口罩設備,又用自己的設備生產口罩。”

2月20日,高格醫療醫藥全自動口罩生產線抵達珠海,並於當晚進行設備調試,2月21日投產,初次量產40萬左右。當時,董明珠表示,目前口罩正在試製中,量產後可日產百萬個。據董明珠介紹,春節期間格力一直有一部分員工在加班,比如模具研製生產一直在進行,本來是預備滿足節後生產需求的。

2月29日、3月8日,該公司第二、第三條生產線相繼投產。在3月8日0時,格力地產旗下高格醫藥便已開放口罩個人預訂通道。首批5萬片“高格”口罩已“整裝待發”,準備“奔赴”萬名中籤市民手中。

政府兜底 給“過剩”吃定心丸

跨界抗疫,蔚然成風。截至2月29日,全國口罩日產能達到1.1億隻,是常規產能的5倍多,日產量達到1.16億隻。在全民運動的背景下,口罩等相關疫情物品是否會過剩?

3月1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新增確診病例19例,扣掉武漢17例,境外輸入2例,整個中國是0新增。雖然中國疫情控制已卓有成效,但大洋彼岸噩耗不斷,海外對口罩等物品的需求猛增。

外媒顯示,近一個月,韓國對醫用口罩的需求增長量高達7650%。此外,據韓國統計廳統計,近期KF94口罩的網上售價超過4000韓元(約合人民幣23.3元),較疫情前增長6-8倍。據證券時報報道,韓國將實施口罩限購措施:按照出生年份的奇偶數實施限購,奇數年出生的只能在奇數日期購買口罩;偶數年出生的只能在偶數日期購買;同時每人每週限購2只。日本某些地區的一盒口罩價格被賣到了1.69萬日元,摺合人民幣達到至少1112元以上。

曾經高喊口號稱“要自由不要口罩”的意大利民眾,也快要買不到口罩了。意大利19個地區分別出現了不同情況的疫情,口罩也成為搶手貨迅速脫銷,口罩的價格從10分歐元漲到10歐元(約合人民幣76.2元)。據《24小時太陽報》,總部位於羅馬的醫療器械公司DPI表示,10天內就已經把10年的口罩庫存用光。意大利口罩價格也在上漲,意大利政府已介入調查。

副檢察官蒂齊亞娜·西西里亞諾(Tiziana Siciliano)表示:“口罩的在線價格從10歐分(約合人民幣0.76元)長到10歐元(約合人民幣76.2元),而一瓶容量一升的消毒劑上週的售價為7歐元,現在的價格為39歐元。”

前不久美國專家表示,美國需要至少3億隻N95口罩,但目前的N95口罩儲備量僅有3000萬,缺口2.7億隻口罩。因醫療物資短缺,特朗普政府在3月6日的時候宣佈,對於來自中國的100多種的醫療產品的進口關稅實行豁免政策。

全球缺口擴大,中國跨界生產的熱潮還會持續下去。3月9日,中國駐韓國大使館新聞發言人發佈消息,中方將於3月10日起向韓國出口口罩,首批500萬隻。

為了確保口罩等物品的穩定生產,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發揮政府儲備作用 支持應對疫情緊缺物資增產增供的通知》。通知稱,鼓勵企業多措並舉擴大重點醫療防護物資生產供應,並公佈了《政府兜底採購收儲的產品目錄》,對《產品目錄》中企業多生產的重點醫療防護物資,全部由政府兜底採購收儲,給生產企業吃下“定心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