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生的金智英》:從社會背景、教育模式、人物性格解讀

《82年生的金智英》是一部風靡韓國的小說,比起那些一波三折的情節故事,它似乎顯得平常、普通。它追求的是普遍性而非特殊性,主角金智英,是一個及其平凡又似曾相識的人,就好像我們身邊遇到的一個個普通的女性。

這本小說的不同之處,是用金智英的一生濃縮了女性可能面臨的多種困境,用一個普通的人物故事刻畫出了當今女性的普遍人生。她是一個人,也是普遍女性。

小說圍繞她的童年、學生時期、職場生活和婚姻家庭這幾個階段的故事娓娓道來。

她最後會得抑鬱症,總結起來有三個因素:社會背景、家庭教育和個人性格。其中,在社會背景這個大環境下,女性始終難以找到“自我”,活出“自我”,最終在時代的洪流中淪陷,註上了“媽蟲”的標籤。

《82年生的金智英》:從社會背景、教育模式、人物性格解讀


一、性別歧視的社會背景,擊垮了堅強勇敢的女性。

《82年的金智英》創作背景,源於2014年韓國社會出現一個新詞彙:“媽蟲”。

顧名思義,“媽蟲”不是什麼好聽的詞語,用來貶低媽媽活著像寄生蟲,漸漸變成了用來貶低沒有收入、靠老公養的全職媽媽的詞語。

“媽蟲”濃縮了整個時代、整個社會對女性的歧視,體現了男女之間的不平等待遇。

金智英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為了家庭孩子,被迫放棄事業,放棄曾經的理想,成為了一名“籠中金絲雀”。

有句話說: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這種性別歧視的背景,對金智英來說,就好像一座大山,雖無形,像空氣,瀰漫在家庭、學校、職場、婚姻生活中,無處不在,任憑她如何掙扎,都難以擺脫。

  • 1.在家庭中,奶奶一遍遍教育,女人就該生兒子,生兒子才是幸運。金智英的母親因為前兩胎生了女兒,到第三胎又是女兒時,獨自一人去醫院做了人流,身心疲憊,身邊沒有一個安慰她的人。奶奶總是當著大家的面快讚自己的兒子,好像媳婦辛苦付出的一切都是天經地義。
  • 2.在學校裡,男生可以穿各種運動鞋和運動服,女生只能統一制服,大冬天穿著不保暖的皮鞋,即便凍傷也不能加穿厚襪子。就餐時,男生的順序永遠在前面;班上的班長永遠是男生,大學裡的社團社長,也一直有男同學擔任。


《82年生的金智英》:從社會背景、教育模式、人物性格解讀


  • 3.在職場中,金智英剛進入公司,每天要給其他人衝咖啡,訂購飲食;同一時期進入公司的職員,男性的工資要比女性的高;組建新的部門時,抽調的是男性,哪怕選擇能力一般的男職員,也不會考慮女性。即便再完美,她都爭不過男生,因為女孩不能太聰明,會給別人負擔和壓力。
  • 4.在生活上,一結婚,金智英想好好工作,暫時不要孩子。可長輩輪著催她生,不管她自己願不願意。如果一定不生,就懷疑是不是金智英身上出問題,會不會是不孕不育,也不會考慮會不會是男人的問題。金智英因為做家務導致手腕受傷,就醫檢查時,詢問了受傷的原因,遭到醫生的不屑,認為全職媽媽是一件特別輕鬆的事情,又怎麼會感到辛苦。當金智英照顧孩子精疲力盡後,買了杯咖啡喝,沒料到,竟會被周遭人指責是“媽蟲真好命”。

在金智英的人生中,從童年到青年,從學校到社會,從就職到結婚,從生娃到辭職,女性歧視的影子無處不在。久而久之,一個充滿希望的女人,最終成為抑鬱的家庭主婦。

然而,在所有人看來,金智英經歷的一切,好像理所當然,實屬正常。

她想不明白,身為女人,就該處處遷就忍讓男人;身為女人,就要放棄人生夢想,迴歸家庭;身為女人,就得接受男主外女主內,被嘲笑為“媽蟲”。

最終,身心的勞累和不被人理解的孤獨,壓垮了她。抑鬱症永久的駐紮她心底,自此她心裡的雨,再也沒有停過。

《82年生的金智英》是一把放大鏡,把女性從小到大在社會上,遭遇到的不公與難過,一點一滴放大、慢放給世人看。

表面上男女平等,實則是慕強欺弱,赤裸裸地歧視女性。性別歧視的社會背景,迫使一個個女性淪陷其中,失去自我。

《82年生的金智英》:從社會背景、教育模式、人物性格解讀


二、重男輕女的教育模式,一切問題從自身找原因。

  • 1.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個人的啟蒙階段,對孩子的價值觀的形成,往往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然而,金智英的家庭,處處瀰漫著重男輕女的氣息。

金智英和和弟弟,從一出生開始,受到的差別待遇。

從小到大,身為姐姐的金智英,和弟弟的待遇永遠不一樣。好吃的好用的,第一個送到他嘴裡、手上。弟弟永遠是用的最好最全的物品,自己和姐姐的總是湊不成一對。

在她六七歲時,羨慕弟弟喝的奶粉,會用手指蘸著散落在桌上的奶粉。她的母親偶爾也會喂一勺給她吃。但是,一旦被奶奶發現她偷吃奶粉,會捱打。在她奶奶眼中,弟弟的一切無比珍貴,不是哪個阿媽阿狗可以觸碰的。從那時起,身為女孩的金智英,內心留下了一種連“阿媽阿狗”都不如的陰影。

讀小學時,金智英因為被同桌男同學多次欺負,回家後向母親哭訴,卻被訓了一頓。

有一次放學回家,金智英路上被陌生男子尾隨,發信息給父親求救。父親結果沒有及時到車站接她,好不容易躲過不幸的金智英,不僅沒有得到父親的安慰,反而是一頓訓誡:“裙子穿這麼短,被騷擾不是活該嗎?”

《82年生的金智英》:從社會背景、教育模式、人物性格解讀


  • 2.學校教育。

金智英在家庭教育中,習慣了“重男輕女”的教育觀念,她本以為,在學校裡能受到公平待遇,實際上,她的性別因素,決定了她不公平的待遇。

男同學總是一號,凡是從男同學開始,好像男孩優於女孩是理所當然之事。

小學期間,鄰座的男孩一直欺負她。在一次課堂上,男孩將她的鞋子踢開,老師不查明原因,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她。當同學指出了男孩的錯誤後,老師勸慰她,男孩子就是這樣,遇到喜歡的女孩才會欺負。

讀初中時,女同學因為在教室裡圍觀外面的暴露狂學生而遭到體罰;那些靠自己的力量抓到暴露狂的初中女同學,因為被老師認為丟了學校的臉而遭到記過處分。

大學畢業時期,學校會把企業的招聘信息單獨告知男學生,既不會讓女學生獲取求職信息,也不給予推薦工作的機會。

  • 3.教育問題。

書中這麼寫道:

“她就是在這樣的教育下長大的——女孩子凡事要小心,穿著要保守,行為要檢點,危險的時間、危險的人要自己懂得避開,否則問題出在不懂得避開的人身上。”

不管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教育女性的方式則是:任何問題要從自身找原因。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當所有人把問題指向蛋的時候,沒有人會想,這是不是蒼蠅的問題。

當“男性優先”、“重男輕女”的觀念,摻雜在教育中,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給女性造成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也是這樣的教育,讓無數女性順應社會潮流,順從對女性的“潛規則”,逐漸失去對自我,失去對人生的追求,在前行的道路上一步步淪陷。

《82年生的金智英》:從社會背景、教育模式、人物性格解讀


三、忍氣吞聲的性格:逆來順受成為生活的習慣。

從金智英的人生歷程中,不管處在什麼時期,似乎時時出現一個忍氣吞聲的人物性格畫面。

  • 1.大學時,她和男朋友分手。在一次郊遊活動中,一個喜歡她的學長背地裡稱她是被嚼過的口香糖。當學長溫柔的關心著金智英時。雖然她心中冒出了“口香糖睡什麼覺啊”這句話,但最後還是嚥了回去。
  • 2. 生活裡,在她一次求職中,因為趕時間,早上出門叫了一輛出租車,司機卻表示,平時在這個時間不會搭載女乘客,考慮她求職心切,才勉強同意。她不知該怎麼跟司機爭辯,索性選擇閉上眼睛,不予置評。
《82年生的金智英》:從社會背景、教育模式、人物性格解讀


  • 3.在職場上,一次和同事外出聚餐,不論金智英舉多少理由婉拒喝酒,遭上級的反問:“這裡這麼多男人,有什麼好怕的?”“我最怕的就是你們!”金智英把話咽回肚子裡,偷偷地將酒倒在冷麵碗和一旁的空杯裡。
  • 4.結婚後, 金智英沒有埋怨婆婆沒抓中藥給她吃,面對一次次被過度的關切,她很想說自己非常健康,不需要吃補品,生孩子是兩個人的事情。但她一句話都說不出口,只能不停地說“沒有啦,沒關係”等場面話。

每當金智英遇見讓人無語或者對女性有失公平的情形時,幾乎都沉默以對,儘管有真實心聲,卻不會坦然說出,久而久之,逆來順受成為了生活習慣,無法逃避。

在這樣一個“對女性不友善”的環境裡,身為女性本身,早已經讓自己深陷牢籠,發聲往往容易招來麻煩。所以,她選擇了忍氣吞聲的沉默。

魯迅先生曾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選擇了逆來順受,選擇了忍氣吞聲,久而久之,內心積壓早已經超過了本身所能承受的分量,不能及時宣洩,最終陷入了抑鬱的深淵。

《82年生的金智英》:從社會背景、教育模式、人物性格解讀


四、總結。

性別歧視的大背景、重男輕女的教育觀念,像一個牢不可破的枷鎖,將女性深深束縛其中。

當女性選擇了集體沉默,只會加固枷鎖,將女性束縛得更牢固。等待自己的,將是一個無盡的深淵和一條自我淪陷之路。

《82年生的金智英》,是一部女性之書,它就像一把鐵錘,敲向社會、敲向教育,敲醒陷入沉默中的女性。

《82年生的金智英》,旨在讓更多的女性覺醒。覺醒,就像是一團悶燒中的火苗,只要一點縫隙綻開,就有新的出口。

唯有女性覺醒,在沉默中爆發,打破枷鎖,讓社會善待女性,在教育中尋求公平,讓更多淪陷中的女性,實現自我救贖,活出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