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新世界》:對人性的拷問是韓國類型片的內核

韓國電影《新世界》於2013年2月21日上映,這是一部由樸勳政執導、李政宰、黃政民、崔岷植主演的韓國犯罪黑幫片。當年電影上映後,在韓國本土取得了累計468萬觀影人次,在2013的韓國電影裡排名第九,並在韓國“三大獎”上取得多項提名。而這一年它的對手是《辯護人》、《7號房的禮物》、《雪國列車》、《恐怖直播》等強大對手。同年4月,索尼影業購入《新世界》的英文改編版權,並由威爾·法特斯執筆改編。

韓國電影《新世界》:對人性的拷問是韓國類型片的內核

導演樸勳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明確表示過:“《新世界》的構思100%來源於《無間道》。”雖然這部站在“港片”肩膀上的韓國電影面對著“珠玉在前”的困境,但是卻拍出了與《無間道》相差甚遠的韓國特色,讓“黑幫”題材有了新的活力,並且其獨特的“韓式”暴力美學及融入的韓國意識形態,展示出了韓國電影極強的學習及創新能力,讓人十分敬佩。


韓國電影《新世界》:對人性的拷問是韓國類型片的內核

站在“港片”的肩膀上,《新世界》讓“黑幫”題材有了新的活力

在黑幫電影這個題材上,不得不說作為鼻祖的香港電影有著眾多的經典之作,成為了黑幫電影的典範。雖然香港電影近些年有衰敗的趨勢,但是黑幫電影這個題材在韓國卻一直是一個沒有衰敗的題材,近年來韓國拍的黑幫電影也一直有著向港產電影致敬的意味。縱觀近些年來在韓國熱映並引起巨大反響的黑幫電影,如《朋友》、《好朋友們》、《黃海》、《卑劣的街頭》、《新世界》等,數不勝數,太多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不僅在韓國本土熱映,在亞洲範圍內也獲得了極大認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新世界》。

韓國電影《新世界》:對人性的拷問是韓國類型片的內核

與《無間道》一樣,影片講述的都是警察安排臥底進黑社會引發的故事。剛入職的年輕警察被領導安插進黑幫當起了臥底,結果一干就是十幾年。而這個臥底與警察姜科長之間的關係,很自然就讓人想起當年《無間道》裡的陳永仁與黃警司。而隨後的選黑幫老大的橋段又有港片《黑社會》的影子。


韓國電影《新世界》:對人性的拷問是韓國類型片的內核

對比《無間道》,《新世界》中的李子成、丁青以及姜科長的人物設定讓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珠玉在前,導演樸勳政並沒有被束縛住手腳,大膽且成功地做出了創新,導演抹去了陳永仁的黑社會家庭背景,卸下了他的枷鎖,塑造出李子成;去掉了倪永孝的儒雅,添上乖張痞氣,然後有了丁青;同時把隱忍悲壯的黃警官變成了極度正義的姜科長。在觀影過程中觀眾會驚奇的發現,這些改動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這一瓶“舊酒”散發出了濃濃的“韓國味道”。無論是其對人性與現實的拷問還是其獨具特色的“韓式”暴力美學,都展示出了韓國電影在短短的30年間強大的學習和創新能力。《新世界》在亞洲取得的巨大影響力,實實在在的證明了,站在“港片”的肩膀上,讓“黑幫”題材電影產生了新的活力。


韓國電影《新世界》:對人性的拷問是韓國類型片的內核

“韓式暴力美學”奠定了《新世界》“一黑到底”的敘事基調

一提到暴力美學,我們就能想到上世紀8、90年代,暴力美學的代表人物就是吳宇森。他對暴力情節演繹完全顛覆了歐美觀眾的認知,把暴力拍出了詩意的感覺,比如《英雄本色》裡小馬哥在BGM裡開著快艇回頭救人,手持槍械狂轟岸上殺手;又比如《喋血雙雄》裡小莊和汪海在燭火通明的教堂進行槍戰,槍林彈雨間白鴿飛舞,聖母落淚。他創造了審視暴力的全新視角——東方美學視角。相較於吳宇森的詩意,歐美暴力美學的代表人昆丁·塔倫蒂諾則更注重血腥和華麗,他鏡頭下的暴力只有一個目的:讓觀眾看得爽,同時他還加入了自己的元素:黑色幽默。比如在他的成名作《低俗小說》裡,塞繆爾·傑克遜飾演的朱斯在別人絮絮叨叨表示歉意的時候突然扣響扳機,包括前幾年大熱的《被解救的姜戈》也曾多次出現這種橋段。

韓國電影《新世界》:對人性的拷問是韓國類型片的內核

無論是吳宇森還是昆丁,槍械是展示暴力美學的首選武器,不僅速度快而且殺傷力十足,幾乎成了暴力美學的標配。但是韓國人不喜歡槍械,他們更喜歡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工具,越常見越好。比如榔頭、匕首、棒球棒等等,如果都沒有,那麼拳頭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這是韓式暴力美學的第一個特徵。

韓國電影《新世界》:對人性的拷問是韓國類型片的內核

比如《老男孩》裡被許多影迷津津樂道的3分鐘械鬥長鏡頭,出現了鋼管、匕首、榔頭、木棍等多種械鬥工具。當然,這也跟韓國犯罪電影的主題有關,韓國犯罪電影的主題一般離不開“復仇”,主角一般都是被壓迫者,槍械一槍斃命的設定也許華麗瀟灑,但是顯然也便宜了壓迫者,大有死得太過痛快的意味。《新世界》也一樣,當丁青通過中國紅客拿到身邊臥底的資料時,他當著李子成的面把他的手下用鐵鍬打死,一下又一下地猛擊頭部,直到地上流淌著令人目眩的紅色,而一旁的李子成滿頭是汗,連翻資料的手都抖得不行。簡單的幾組鏡頭將丁青的憤怒和李子成的惶恐表現的淋漓盡致。而這也是韓式暴力美學的另一個特點——展現人物內心世界。

韓國電影《新世界》:對人性的拷問是韓國類型片的內核

情節越是暴力血腥越是能體現人物的憤怒狂躁和情感的宣洩,而在宣洩過後,觀眾的心也將隨主角一樣冷卻下來。相比之下,《無間道2》裡無論是羅繼賢處死三個出賣倪家的手下,還是倪永孝殺死羅繼賢,都選擇了槍械,冷酷、乾淨利落。這是兩種不同形式的暴力美學。

韓國電影《新世界》:對人性的拷問是韓國類型片的內核

而影片最經典的一場械鬥,發生在地下停車場。李仲久派人在停車場截殺丁青,一百多個西裝筆挺的男人拿著棒球棒、木棍、短刀在封閉的停車場械鬥,藏匿在西裝裡的野獸在電影過了近2/3的時間後終於按耐不住,撕破偽裝,露出獠牙廝殺在一起。面對敵人,丁青一直處於暴怒的狀態,滿嘴髒話,甚至在捅傷數人後不願離去,最終還是手下硬拖著他離開戰場。手下本想護送丁青通過電梯逃走,沒想到李仲久的人已經拿著短刀在電梯裡面等著他了青被拉進電梯後,隨著電梯的關上,新的一場困獸之都開始了。

韓國電影《新世界》:對人性的拷問是韓國類型片的內核

導演用旋轉抖動廣角鏡頭拍攝了這場困獸之鬥,一邊是李仲久憤怒的手下,一邊是狂暴的丁青,西裝筆挺的雙方站在滿是血跡的黏滑地面,面目猙獰地揮舞著冷兵器,利用極其有限的空間,進攻、躲閃再進攻,而最終只有活下來的人才有資格走出電梯,把虎派誓要復仇的決心和丁青的英雄主義展現的淋漓盡致,這一幕給觀眾造成極其強烈的視覺衝擊,同時也完成了對丁青的欲揚先抑。從電影開始的痞氣、吊兒郎當到冷靜地和姜科長周旋再到擊殺臥底石武時的心狠手辣,最後在停車場一戰展現出的暴力癲狂,電影用了近90分鐘的時間來塑造丁青這一角色,最後通過暴力美學收尾,讓觀眾意識到丁青之所以能上位,靠的絕不是運氣。痞氣、冷靜、殘忍、心思縝密、暴力等諸多元素在丁青身上完美融合,人物形象是如此的立體,一黑到底的敘事基調一覽無餘。


韓國電影《新世界》:對人性的拷問是韓國類型片的內核

對人性與現實的深刻拷問是《新世界》區別於《無間道》的重要條件

對於人性與現實的拷問向來是韓國電影的“拿手好戲”,甚至隨便拿一部有名的韓國類型片我們都能找到這個主題,比如《辯護人》、《釜山行》、《熔爐》等等,幾乎成了韓國電影的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導演在保留《無間道》特色的同時,很好的融入了韓國電影的這一元素,使得《新世界》是“新世界”,而非“韓版無間道”。而實現這一特色的具體手段則對“偉大矛盾”的巧妙處理。


韓國電影《新世界》:對人性的拷問是韓國類型片的內核

(一)“黑”與“白”的矛盾衝突

在電影的開頭,廢棄的廠房裡,李子成憤怒地對他的上司姜科長大聲質問,自己的臥底生涯為何還不能結束,李子成就要離開時,姜科長示意李子成將地上的嬰兒衣服帶走,但是李子成的第一反應不是感激而是憤怒。這份給他未出生的孩子的禮物裡暗藏了跟蹤器,姜科長的的回答默認了這一事實。

韓國電影《新世界》:對人性的拷問是韓國類型片的內核

姜科長曾被臥底背叛,不信任越爬越高的李子成,李子成只是實現正義的棋子,對於棋子講究的不是信任,而是控制。為了確保百分之百掌控李子成,姜科長從工作與生活兩方面入手,全方位監視李子成。工作方面,派了警方的臥底石武監視李子成,如果發現叛變立刻擊殺。生活方面,和李子成的妻子達成交易,以釋放她的父親為條件,讓她監視李子成。同時警方的一切行動對李子成保密,李子成只能輸出情報,卻不知道警方的下一步行動是什麼。甚至在中國紅客盜走了警方的臥底資料後,姜科長依舊不顧李子成死活,要他繼續完成任務。

韓國電影《新世界》:對人性的拷問是韓國類型片的內核

另外,黑幫大佬石會長的死亡是貫穿故事主線的事件,從黑幫眾人的實力和勢力分析以及丁青在大佬死亡後的表現來看,製造黑幫大佬死亡的車禍絕非以上眾人所為,而通過李子成與姜科長的對話進行分析,不難看出,其實黑幫大佬死亡的幕後真兇實為李子成,整件事在李子成的身上形成了閉環。

韓國電影《新世界》:對人性的拷問是韓國類型片的內核

無論是李子成因為想脫離漫長的臥底生涯而刻意製造了車禍謀殺了黑幫大佬,亦或者是身份警察的姜科長為了能夠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而採用的監聽、威脅及控制的手段全部都逾越了正義一方的道德底線,再或者警方在策反丁青不成的情況下,直接操控幫會二當家,攪亂局面的行徑,在“黑”與“白”的衝突裡,他們選擇了後者,卻執行了前者。宏觀矛盾下,導演看似給出了答案,實則將“孰是孰非”、“孰黑孰白”的思考留給了觀眾。


(二)“善”與“惡”的矛盾衝突

這部一黑到底的影片留下了唯一一絲光亮——丁青與李子成的兄弟情。影片的結尾有一個彩蛋,當年的丁青還是一個“砍人會緊張到上廁所”的生瓜蛋子,兩人在執行任務的時候,李子成衝進人堆,大殺四方,與丁青建立了出生入死的感情。李子成雖然是名義上丁青的下屬,二人的感情極深,丁青拿李子成當兄弟對待。全片多個鏡頭與場景表現丁青與李子成的情誼,比如丁青不在國內的時候,也敢放心把公司交給李子成管理,比如李子成當著小弟的面嫌棄丁青送的山寨勞力士時,丁青也不生氣,而是象徵性地拿自己的小弟出氣,比如丁青嫌棄李子成冷淡卻教訓他的小弟石武。

韓國電影《新世界》:對人性的拷問是韓國類型片的內核

當丁青在中國紅客手裡拿到證明李子成臥底身份的資料時,丁青陷入糾結。他精心導演了一場捉內鬼的戲碼,當著李子成的面將他的手下石武殺害“鋤奸”,卻將李子成的資料藏在了保險櫃裡。當丁青被對手殺害,彌留之際,屏退左右,與李子成話別:

表情放鬆點,媽的……以為再也見不到你了,真她媽高興……兄弟,你看起來很累,別這樣子……你在幹什麼?(此時李子成想幫丁青戴上氧氣罩)你這狗崽子……萬一……千萬分之一,我活著,你怎麼辦……你能對付我嗎……心要狠一點,才能活下去,明白嗎?

韓國電影《新世界》:對人性的拷問是韓國類型片的內核

面對兄弟之情與黑幫身份的矛盾衝突,丁青顯然站在了兄弟這邊,即便彌留之際他也在為“身份”不同的兄弟出謀劃策,指名方向。這些都是丁青身上“善”的一面,但是“惡”的丁青絕對是一尊殺神,鋤奸時殺人不眨眼,火拼時大殺四方,對對手毫不留情,能夠做到一方“奸雄”絕非善類。

這種“善”與“惡”的矛盾衝突讓丁青這個人物顯得格外有血有肉,十分立體,同時讓故事的整體的基調趨於灰色。

韓國電影《新世界》:對人性的拷問是韓國類型片的內核

如果丁青的“善”與“惡”讓故事的基調變灰,那麼李子成的“善”與“惡”則將基調徹底拉黑。臥底八年,冒著生命危險執行任務卻得不到自己人的信任,被時刻猜忌。黑幫兄弟在明知自己警察身份的情況下依舊不殺反而留下活路,這種極度信任和尊重讓李子成的痛苦下被無限放大,“為善”與“為惡”在李子成的心裡天人交戰,李子成一步一步走向崩潰的邊緣。李子成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究竟我對你們來說,算是個什麼東西?這麼多年了,那些地痞流氓都信任我了,對我言聽計從的,你們就不能相信我嗎!”


韓國電影《新世界》:對人性的拷問是韓國類型片的內核

丁青臨死前的獨白推翻了李子成心裡的天平,天平朝著“惡”傾斜了。導演利用平行敘事的手法將李子成除掉黑幫勢力以及姜科長及上司的在同一時間展示了出來,李子成最終站在了權利的巔峰。但是李子成絕非覬覦巔峰的權利,他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活下去。是“為善”的過程傷害了他,他不得已方才“為惡”,這是何其的諷刺。

韓國電影《新世界》:對人性的拷問是韓國類型片的內核

導演通過個體身上“黑與白”、“善與惡”的矛盾衝突映射的絕非僅是勢力、機構、權利以及群體的“黑白”與“善惡”,而是對人性與現實的深刻拷問。這種拷問往往讓韓國電影顯得格外有質感和厚度。隨便拿一部韓國類型片,我們都能找到這個主題,但是每一部影片暗含的意識形態又各不相同,常常讓我們我們陷入沉思,意猶未盡。

這是《新世界》的特色,也是韓國類型電影的特色。


韓國電影《新世界》:對人性的拷問是韓國類型片的內核

寫在最後

黑幫題材的韓國電影中有最輝煌時期的港產電影的影子,不管是故事的情節還是打鬥的場面,都透著當年港產片“盡皆過火,盡是瘋癲”的那種味道。在《新世界》裡面,我們看到了港產電影的因素,但是在這些因素背後展示出了獨特的韓式暴力美學以及獨特的韓式意識形態,成為了一部難得佳作。

《新世界》上映後迅速成為又一部登陸好菜塢的韓國電影。而韓國黑幫電影在吸取經典電影經驗的同時,不斷的學習與創新,使之成為經久不衰的電影題材,這也許又是一個我們應該學習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